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5.12唐家山堰塞湖處,山體崩塌1400人倖存8人

[複製鏈接]

6

主題

13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路近人 發表於 2008-5-24 0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12唐家山堰塞湖處,山體崩塌1400人倖存8人



喉舌報刊們和CCTV們往往不怎麼理會四川幾個電視台的消息,往往寬容大度的遺忘掉那些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所以在這些地震日里,我常拿著相機看電視,隨時拍攝四川和成都幾個台的電視畫面。

本來,北川唐家山只是在湔江邊,並說不上有湖泊,但可怕的超級地震使得兩岸的大山劇烈崩塌,瞬間就阻斷河流而形成了危險的堰塞湖。目前這個堰塞湖的蓄水量是本次地震所形成的33個堰塞湖中最大的,已經超過了7100萬立方米,隨時都有決堤危險。
須知這「大堤」只是土石堆積成的,根本不是人工修建的牢固混凝土大壩,更沒有任何引水渠、泄洪閘。
這可惡的老天竟然還在不停下雨!
專業測繪隊早已空降唐家山,而溫家寶總理已再次來到四川,且立即奔赴唐家山。

暫且不提當前的危險和日後可能的災難,僅僅唐家山之前的慘劇,便已是整個大地震之最了!

這次四川許多電視台的記者都是拼了命深入重災區,且有不少歷經了大苦大累、大驚大險,在此先感謝他們真正與中國同呼吸、與人民共甘苦的良好品質和風貌,雖然他們的名字我一個都不知道。
其中,四川公共頻道記者就率先歷險到了唐家山堰塞湖,據他們對一個倖存者(好像是副鄉長)的現場採訪:以前這裡的鄉村共有1400到1500人,現僅有7,8個人倖存。這位老鄉其實也不是逃出來的,而是5.12地震時正好不在這個地方。
附圖是此地鄉村小學的樓房頂,目前只剩下五星紅旗依然飄揚,5.12那幾分鐘,位於山溝中、湔江河畔的整個(或多個)鄉村頃刻間就已完全被埋,所有鄉親大概無一生還(之所以不能完全確定,是因為沒有採訪其它幾個倖存者,不知他們是不在場還是逃出的)。
第二個附圖是現在唐家山堰塞湖的樣子,能看出那裡以前是炊煙縷縷的鄉村么?
這堰塞湖的形成,就是千餘人生命的離去。



這些被狂暴冷酷的土石埋沒的鄉村叫什麼名字?我沒記住或報導沒說明,這條消息也沒有被多數媒體所宣揚,顯然,它們只喜歡符合其「硬道理」的東西,但我看到那所小學的屋頂可是痛木了:這裡可真簡單,連遺體都沒一具。
我父母雙方的祖輩都早早在蜀定居,我也自幼生長在四川,一方水土一方人,這裡的山水草木都那樣親切,這裡的父老鄉親們,就算素不相識,但氣質、長相、語言、土風土俗卻都非常熟悉。
這些最憨厚最淳樸的人們有何罪?竟遭此大厄!

在神的眼裡,這世上既沒有悲劇也沒有喜劇,而只有正劇。我深知這一點,可是,既然我不是神,就還是忍不住時時都想問:
災難深重的中國啊!你到底還需要多少淚?你到底想告訴你的子孫們什麼?

無論何種信仰的人,均能從這場大地震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東西,然而最好還是先承認吧:我們實在太駑鈍、太渺小、太低微,我們是原始人,我們什麼都不懂。但好歹我們知道,他們早逝的生命必有其深遠的意義,哪怕這意義我們現在絲毫都弄不清楚。
我們現在能理解的只是: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奇迹,每一個靈魂都具有同等偉大的力量。他們的生命和鮮血匯聚成了全中國的一次壯闊洗禮,他們的靈魂化作了漫天淚雨,滴落在每一個真正中國人的心裡。
沒有任何孩子會夭折,也沒有任何生命會無謂犧牲。
他們還在,就在這裡,就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就在每一縷清風中,就在每一絲細雨里。

我這樣說,相信無神論是唯一真理的人們恐怕不大讚同。正在此時,2008年5月23日7點59分到8時04分,連續三次比較明顯的餘震,把我給晃悠得暈暈乎乎,連先前的一些思維都給忘掉了。
這麼短淺的文字,不可能也無意去爭論心與物孰為高低、孰為本原的問題。可剛才那麼幾晃中,卻忽然想到:也許此刻他們飛得比我們更高更遠,也許他們比我們更輕快更自由,甚至,也許他們正在祭奠我們呢!

而無論如何——無論是為了生者還是逝者,無論是因為人命關天,抑或生命就是天,哀思和祭奠這種交流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所以,如果大家能找到合適的松竹翠柏、花圈輓聯的圖案,就不妨敬獻於此吧!



路近人 2008.5.23  餘震眩暈中作於成都
http://blog.sina.com.cn/LuJinRen  lujinren1018@sohu.com



註:有關標題的疑問,有些人誤解為堰塞湖崩潰造成了傷亡,我無意造成這種嘩眾取寵的效果,而是如果要徹底寫清楚,名字就很繁瑣:形成唐家山堰塞湖的山體崩塌埋沒了1400多人,整個鄉村僅倖存8人。
而很多論壇的標題限制是40位元組(20個漢字),或省略掉大半,結果什麼都看不出來了。

1

主題

317

帖子

6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64
沙發
Northwester 發表於 2008-5-24 0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3
長白山 發表於 2008-5-24 00:54 | 只看該作者

挺進懸頂之湖——唐家山堰塞湖勘查紀實

2008年05月22日 23:35: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四川綿陽5月22日電(記者 姚潤豐)「堰塞湖」,這個過去連許多水利行業人士都不甚熟悉的專業術語,如今像「定時炸彈」一樣對汶川大地震災區群眾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截至5月21日,目前在四川地震災區北川縣、安縣、平武縣等9個縣、10條河流上形成了33座堰塞湖。其中,被水利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前方專家列為1號風險的唐家山堰塞湖,風險等級正在逐步上升,這個已蓄水近1億立方米的懸湖成了下游災民的心頭之憂。

    位於北川縣城上游3.2公里的唐家山,大地震造成大量山體崩塌,兩處相鄰的巨大滑坡體瞬時裹挾巨石、樹木、泥土沖向河道,山上山下的700餘人被整體深埋。滑坡體落入河道后在湔江形成堰塞湖,伴隨河水的上漲,如不採取應急措施,如遇強降雨隨時存在潰壩風險,嚴重威脅下游近7萬名群眾的安危。

    確保唐家山堰塞湖防洪安全成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但因山體斷裂,不斷滑坡,雖多次派人查看,均無法達到現場探明唐家山堰塞湖的具體狀況,難以掌握準確的水文、地質資料。

    沒有第一手勘測資料,就無法形成科學正確的決策處置意見,綿陽工作組心急如焚。5月16日、17日,工作組一行不顧個人安危,在餘震中徒步進山,終因滑坡滾石不斷,河中滑坡堆積,兩次無功而返。

    河水在上漲、降雨在持續,餘震在發生……

    5月17日午夜,綿陽抗震救災指揮部二樓會議室燈火通明。工作組和來自四川省、綿陽市及水利部的相關專家和負責人正在商討挺進唐家山堰塞壩之路。在查看了衛星圖像資料後分析,他們認為目前只能採取空中飛行。

    與此同時,綿陽市應加強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降雨和來水監測預報;抓緊清理北川縣城以下河道中的滑坡堆積體;建立監測點,24小時不間斷監測流量變化;做好下遊人員轉移預案;抓緊轉移上游可能淹及範圍內的人員等項工作。

    工作組還火速與水利部水文局聯繫,緊急調撥ADCP測流儀器支援綿陽市實施水文觀測。

    20日下午,水利部抗震救災前方領導小組組長、水利部副部長矯勇、水利部長江委員會主任蔡其華帶領的專家組終於乘坐直升機到達唐家山堰塞湖上空,通過4個小時的空中觀測帶回壩體的初步情況。

    然而,實地勘察仍是必不可少的環節。21日10時15分,兩架載有20餘名水文、觀測專家和武警水電部隊官兵的直升機從綿陽機場直飛唐家山堰。經特別申請,記者參加了此次飛行。

    從機艙的舷窗往下看,山河破碎,滿目瘡痍。不久,一個波光湛藍的巨大湖泊映入眼帘。

    由於唐家山堰塞湖壩體上沒法降落,在距離地面一米多時,我們逐一跳下。直升機的螺旋槳颳起的強風把不少人吹倒。拍拍身上的泥土,專家們立即投入工作。

    站在堰塞湖壩頂,壩體猶如一座小山,聳立在湔江中。右邊山上,巨石嘩啦啦地仍在滑落,原本滿覆茂密植被的兩岸山體在地震中如刀劈斧砍般被齊齊削掉,成了光禿禿的切面。

    現場勘察之路異常艱辛。從壩頂最高處走到最低處,無路可行,專家們只能攀越陡立的巨石,踩著碎石砂土,鑽過倒立的樹木。看似很近的一段路,我們卻花費了一個半小時,個個都是大汗淋漓。

    據專家現場監測,壩體順河長約803米,橫河最大寬約611米,頂部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石頭和山坡風化土組成。截至21日17時,庫內水位為716.01米,比20日上漲了2.55米,相應容積為0.977億立方米,上下游水頭差為52米。

    返回綿陽后,根據第一手勘測資料,水利部抗震救災前方領導小組水利專家迅即與四川省、綿陽市和武警水電部隊研究商討,初步拿出了應急處置方案,並迅速上報國家防總、水利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4
長白山 發表於 2008-5-24 00:57 | 只看該作者
新華網的帖子是22日的,早於博客一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主題

3902

帖子

94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摧毀希望

Rank: 3Rank: 3

積分
941
5
davidlee 發表於 2008-5-24 01:07 | 只看該作者
有什麼辦法么? 要炸開的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