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是啊.我在蒙特利爾,99'歲末來的,當時剛剛15歲.來之前也充滿對國外的崇拜,名牌啊,跑車啊等等(我們是在北京市中心長大的一代,很小時候就開始NIKE,PUMA...深受毒害,多少有點攀比概念---便宜沒好貨).當時狗p不懂看什麼都想要,見什麼都新鮮.其實什麼都買不起,沒事到處閑逛,只能window shopping.時間久了,陸續認識很多朋友,經過了解別人的生活才發現,原來在國外華人朋友絕大多數不喜歡這裡,打個比方,一個普通3人家庭移民,夫妻兩人拚命打工攢錢,至少2-5年才有自己的房子,可自己的孩子經常被忽略,小孩子還好,適應快,但像我這樣的(保守一點的)就很難適應,華人朋友一大摞,誠心的好朋友也有一些,可國外朋友就少,大多是君子之交,寒暄--編個笑話胡扯或寒暄幾句就拉吹了.我感覺不單是文化差異問題(畢竟來5年了,該懂的基本上都懂了),加拿大的孩子都很苯,根本就想不到你想的問題.咱們在國內小學2年級就開始每日練習口算,他們都高中畢業了"小99乘法"還離不開計算器...
我不知道別的城市,單說加拿大,當地人普遍缺乏熱情,缺乏健康生活的原則,生活沒有激情,精神生活低劣,還自以為是.感情觀價值觀也跟中國人不同,麥當勞里常見精神不正常的人一個人坐在角落裡喝咖啡,對摺自己說話,有時候甚至罵起來,很誇張;公車,地鐵上也常有一些人"特別健談",跟所有人搭話說個沒完...
我的朋友也是,經過幾年的風雨,大多人變得冷淡許多,樂觀派連笑臉都罕見了.常見學校里一些剛來的中國孩子不跟任何人交涉,非常內向,整日里上下學像機器一樣,如同行屍走肉.中午一個小時休息的時候,就樓上樓下來回溜達.哎..
一個發達國家的悲哀,這難道不值得讓人深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