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怎樣才能傳道
Ⅲ、具有高超的品格:
傳道者乃是信徒的領導人,其品格須堪為信徒的榜樣,否則信徒們的品格就不能提高,好象父母對兒女一樣,欲兒女好,父母必須自己先好,不然父母不好,兒女們也就不能好的,茲有古時的一班傳道者,在信徒中怎樣的以身作則,以供彼此勉勵:
一、挪亞的純全。(創6:9)
二、摩西的謙和。(民12:3)
三、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書11:15)
四、撒母耳一生在百姓前面行。(撒上12:2)
五、彼得勸長老們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1-3)
六、保羅凡事給信徒作榜樣。(徒20:33-35)
七、保羅囑咐提摩太在言語、行為、信心、愛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
此外主耶穌就更不必說了,他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13:15);又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約13:34);講到他的愛,經上說:"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7-8);這種大愛真可說是無比的。又在行為方面經上則稱他為"無瑕無疵"的完全者(來9:14);又說:"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 "。(彼前2:22-23);他的那種偉大神聖的品格真是千古一人,所以他配為世人的救主,我們雖不能比主那樣的神聖高超(伯4:17);但也總要學得和他相象才對,因為一個傳道者的領導地位與世上一切領導者不同。世上的領導者對其下屬,往往可用威脅勢壓,如不遵從則打罵、刑罰、嚴嚴轄制或者革職、開除樣樣可以,故雖品格不好下屬也不敢不服。但傳道者的領導就不同了,對於信徒的不守規矩,既不可罵,又不可打,更不可用什麼嚴厲的轄制,所可用的只是真道的勸勉和督責。明白此的信徒,聽了曉得是主的真道,就接受了;不明白的信徒,非但不接受,反而要與傳道人作對,說傳道人和他為難,這樣就會鬧出許多的事來。故則須用高超的品格,作為信徒的模範和自己所講之話的後盾,否則在我們說人家的時候,就會受人家的反責說:"你自己也並未好到那去"?那時非但人家不肯甘服,連自己也就無話可說了,正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所以必須先除去自己的一切不正之處,然後再正人的時候,就不會受人的反責,而能叫人情願領受,故高超品格之與我們傳道人實極重要。
茲將我們傳道人所當具之高超品格略述幾點於下:
一、謙 和:
傳道人乃是和平的使者(林后5:20);所傳的是和平的福音(弗2:17);所作的是和睦的工作(路1:17);若不謙和就不相宜,如保羅所說:"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提后2:24-26);在行為上要"不任性,不暴躁,不打人,不爭競"。(提前3: 3;多1:7);"在言語上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一樣"。(西4:6);在各樣人事上要顯出"尊敬眾人"(彼前2:17)"彼此推讓"(羅12: 10)的心來(腓4:5);但這非藉深刻的修養就不可得,像摩西那樣(徒7:25;出3:11;民12:3);又像保羅那樣(林后11:17-18;徒 14:47-48;西4:10;提后4:11););因為一個未經修養過的人好象是肉體的青年人,他的性情一定是比較激烈,這在有些事工上固然也有其好處,但在待人一方面就不免有不妥之處,像當年的羅波安時代所發生的問題一般(王上12:6、11);結果使他自己的國分裂而無法收拾,故我們"當逃避少年人的私慾(這裡的私慾二字,特別是講在血氣方面),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后2:22);這就是修養的經過,這種修養的工夫之後,靈性就漸漸老練,肉體年紀雖輕也仍能顯出屬靈的溫和謙虛來了,此即傳道書上所謂"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傳8:1); 我們知道在臉上發光和暴氣改變之前,必先有內在的光和內心的改變,正如主說:"裡面所充滿的,外面就發出來"。(太12:34-35);由此可見言行的謙和,必須從內心的修養得來。
二、勇 敢:
傳道人如同基督的精兵所負之使命是要: "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救出"撒但權下"的人們(徒26:18);故非有勇敢的性格不能應付,試看魔鬼多狠,經上稱它為"吼叫的獅子"。 (彼前5:8);又說:"它氣忿忿地下到你們那裡去"。(啟12:12);若無屬靈精兵的勇敢,一見就要逃避,還談得上去和它交戰而除滅它的作為,救出那些在它權下的人嗎?所以,傳道人必須有一種特別的勇敢。
1、不怕苦 路9:57-58;提后1:8;提后2:8-9;徒14:22;彼前4:1-2)以吃苦心志為兵器;"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 58;羅8:17-18;林后4:17)現今之苦,即將來之榮耀(伯5:7);人生在世上總有苦難,與其己苦,不如為主苦,因這比世上的財物更寶貴(來 11:26)。
2、不怕死:"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路21:16);"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太10:28-29);保羅的不怕死(徒21:12- 14);亞居拉夫妻的不怕死(羅16:3-4);以巴弗提的不怕死(腓2:30);一切古聖人的不怕死(來11:35-39);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 (啟2:10);這樣就可得到真正的生命(太16:25);可是這種勇敢不是自己能有的。
A、須主賜(提后1:7;林前15:10)
B、須操練像大衛(撒上17:32-37);像保羅 (林后12:10)
三、愛 心:
保羅說:"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愛心而作"。(林前16:14);否則就是"能夠移山,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林前13:1-3);因為傳道人做的是一種犧牲吃苦,且是不能做顧眼前酬報的工夫,若沒有真誠愛主的心,就不能做,即使做了也不能到底或到了底而不是為主做的,所以主在復活之後,曾向彼得問過三次說:"你愛我嗎"?(約21:15-19);甚至把彼得問得"憂愁起來",由此可見愛心對於傳道工作之重要了,但我們愛主當在何處表現呢?最要緊的是要在他的教會上,如保羅願意"為教會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1:24);他又為眾教會"日日掛心"(林后 11:28);因為他深知教會就是耶穌的身體,若有人丟棄教會,而欲愛主,真是自欺欺人,如老約翰說:"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4:20);所謂弟兄既教會的單位,教會乃是由各位弟兄所組成的(林前1:2);所以愛教會就是愛弟兄了,再看(弗4:11)上所說的傳道人乃是主賜在教會裡的,也可說是真神為教會所設立的,教會如同羊圈,傳道人則如牧人,羊無牧人就要分散(結34: 5);牧人而無愛心或會變成只知"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群羊"的牧人(結34:3-4);猶大長老稱這些人為"只知餵養自己"(猶12); 有愛心的牧人就能為羊捨命,如主耶穌(約10:11);保羅(帖前2:8);又能照真神的旨意看管群羊,如彼得所說的(彼前5:2);又能像大衛一樣"他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詩78:70、72)
所謂"純正牧養",即:
1、不出於勉強,乃出於甘心。
2、不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前5:2)
3、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4、不是轄制,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3;提前4:12;多2:7)
5、不求人報,只望主賞。(林后12:14;帖前2:19;林前3:8)
所謂"巧妙引導",即按各等信徒的程度、情形予以適當的措施或警戒或勉勵或扶助(帖前5:14);或當眾責備(提前5:20);或不和他交往(帖后3: 14-15);或棄絕(多3:10);如牧人對羊一般,老而受得住的,可略用鞭趕,幼而弱的則須懷抱或慢慢引導(賽40:11;創33:13-14);瘦乏或是傷了的則用肩扛(路15:5);還有隻顧自己而不顧同伴的羊則須用嚴厲對待(結34:17-21);總之是要賞罰分明、褒貶清楚,這樣才能使信徒佩服敬重,順從受益。
四、忠心和見識:
忠心和見識是傳道者所宜兼備的兩樣要事,有忠心才能作主的好管家(林前4:2);有見識才能按時分糧與家裡的人(太24:45-47;林前3:1-2);所以,主將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講(路12:41-42);我們為主傳道都算是主的管家。
第一,當求在當盡的職務上能夠忠心盡職(西4:17)。
1、不受引誘(林后2:17)
2、不討人喜悅(加1:10)
3、不謬講真道(林后4:2)
4、不被勢屈(林后4:1)
5、死而後已(徒20:24;啟2:10)
這樣就能得到主的稱讚,將更大的事交託我們管理(太25:21)。
第二,在工作上當求屬靈的見識,以增進工作的效率,好象保羅稱自己為"聰明的工頭"(林前3:10),因他對於真神方面"深知基督的奧秘"(弗3:3- 4);對於信徒熟悉他們的程度(來5:2-4;林前3:1-2);對於魔鬼則識破它的詭計(林后2:11);堪自稱為"聰明的工頭",在職務上他是那樣忠心,而不顧生死,在見識上他又是這樣充滿了智慧,故實配為"忠心有見識的管家"。至於其他一切先知使徒也莫不如此,均是為我們今日良好的模範。
五、謹慎言行:
1、言語須純全 多2:7-8);
傳道工作多數是要用嘴,故其言語務要純全,好像在火中煉凈的銀子一樣(詩12:6);否則,不配傳揚聖潔的真理。
(1)不說謊言 伯33:3);
保羅說:"我們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幫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提前2:7);有人以為在(徒16: 33;徒22:25-29)記載保羅說謊,假充羅馬人其實不然,保羅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徒21:39);據歷史家雲,當時該處人民均可自由入羅馬民籍,故保羅確有羅馬公民的資格,又如(徒23:6)中記載,保羅自稱為法利賽人,也非謊言,因他從前實在是法利賽人(腓3:4-5;加1:14;徒22:3); 以前曾有人以此為據,用虛謊傳道,並說可以幫助真理,殊不知誤會了經言,自己又犯了謊證之罪,而自害、害人。須知,說謊者都為魔鬼兒女(約8:44);豈有魔鬼兒女也為真神傳道之理,(詩50:16)所以決不可用謊言。
(2)不用花言巧語:(羅16:18);
這乃是假先知說假預言的工具(王上22:10-12);藉此得了一班喜愛虛謊之人的歡心(賽30:9-10);而可以被他們稱為(路6:26);我們要做傳道的人,就不可如此,應當效法古時真先知的榜樣,說:"耶和華對我說什麼,我就說什麼"(王上22:14);當說的絕不可不說(耶1:7);不當說的則絕不可說(伯27:4);因為我們不能奉承人,而討人的喜歡(加1:10;伯32:21-22);故而保羅連智慧委婉的言語都不肯用(林前2:4);"免得基督十字架落了空"(林前1:17);
△此外還當棄絕的:
(1)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提前4:7);
(2)愚拙無學問的辯論:(提后2:23);
(3)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弗5:4);
總之,要守著純正話語的規模(提后1:13)。
2、行為要端正:(羅13:13);
所謂"端正",即:端莊、正直,沒有歪曲、邪僻之意(申32:5);這本是普通信徒應具的條件(彼前2:12);當傳道之人,更當如此,因為主耶穌的真道,並不光是一種用嘴講的道,且是一種需要行為來表 現之道,如果沒有行為的表現講道的人就會被人指為法利賽人,關係很大,傳道人之行為須要如下:
(1)堪為信徒的榜樣(多2:7);決不可教而不行,使神的名被褻瀆(羅2:17-24);當像主那樣為門徒而"分別為聖"(約17:19);又像保羅那樣問信徒"是何等的聖潔,公義,無可指摘(帖前2:10);又說:未嘗不按規矩而行……(帖后3:7)。
(2)須表明神的道,主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太5:14-16);保羅說:"……,把生命之道表明出來"(腓2:15-16);凡所行的都當按照真理,根據真理好像主凡事依照天父的樣式(約5:9);這樣才能做一顆引人歸主的明星(太2:9-10)。
△要做到這地步,須注意下列幾點:
(一)將暗昧之事棄絕:(林后4:2)
在神前、在人前均須顯明(林后5:11);而無一些不可公開的事(約18:20);對神、對人須"常存無虧的良心"(徒24:16);這樣就好了(羅14:22)。
(二)將一切貪心免去:(路12:15);
1、免去貪財之心:(來13:5)
亞干(書7;20-26);巴蘭(彼后2:15-16);基哈西(王下5:27);猶大(徒1:16-18)之轍,這幾個都是很有希望的人,亞干乃是以色列軍中的勇士,將來很可能有大的榮耀,巴蘭則是神的先知,較之亞干更加榮耀,基哈西很可能成為以利沙的繼承人(像以利沙繼承以利亞一樣),猶大為主基本使徒,本可坐以色列十二寶座(太19:28)比之前三個更加可貴,然而他們均是因貪財而敗落了。故而保羅說:"貪財為萬惡之根"(提前6:10);我們豈可不懼怕。
2、免去貪名之心:
以巴別(創11:4-9);米利暗(民12:1-2、10);尼布甲尼撒(但4:30-31);以及希律為鑒(徒12:21-22);這些也都是很偉大的人物,所做的也都是偉大的事,只因貪名而不榮耀神,以致受了極大的懲罰,所以保羅說:"不可貪圖虛名,互相嫉妒"(加5:26);我們也當慎之。
3、免去貪世俗之心:
要以以掃(來12:16);與羅得為鑒(創13:10-12);這兩個,一個因此失去長子福分,一個則因接近世俗而大受虧損(創14:11-12;創19:29);再看那個離了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人,落在強盜手中(路10:30);和那個浪子,差一點餓死在外鄉(路15:14-17);還有那位大財主,"天天奢華宴樂",結果要得一點涼水也不能(路16:19-24);雅各說:"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真神為仇 "(雅4:4);故而這些人落得這樣的結局,我們豈可不戒。
4、免去貪肉身舒適之心:(摩6:4-6)
古時大衛曾因貪戀肉身的舒適、愜意,在別人出去打仗之時,他獨居在宮中享福,結果為此而犯了大罪(撒下11:1-2);使他家中擾亂不安,我們為主作工之人,當效法那位被他所殺的烏利亞(撒下11:11);以吃苦的心志為兵器(彼前4:1-2);俗語云:"勤而勞,勞則善意生,逸則惰,惰則惡意生"。
(三)不存成見,不懷偏心:(提前5:21)
1、不顛倒是非:(太5:37;賽5:20)
2、不重此輕彼:(雅2:2-4)
3、不偏護貧富:(出23:3;伯31:21-22)
成見偏心乃是人生來俱有的根性,怎麼樣的偉人聖賢均不能免,惟我們傳道之人當靠主勝過,以主愛為愛,主心為心,庶可成為至公無私,不偏不袒的好工人(腓2:5)。
以上是論傳道人高尚的品格,能做到所論過的各點,則在主人面前,均可無愧無怍,成為主的好器皿,人的好模範,而榮耀主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