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導彈防禦系統初具規模 中國戰略壓力上升

[複製鏈接]

1

主題

52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狂飆 發表於 2008-1-15 0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新華網

  2007年12月6日,印度昌迪普爾綜合導彈試驗基地發射了1枚新型攔截導彈,在離地約15公里處成功擊毀1枚「來犯」的「大地」導彈。這次導 彈攔截試驗的成功,標誌著印度導彈攔截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印度科學家雄心勃勃地表示,將在2010年前建成導彈防禦系統。
  導彈防禦系統建設粗具規模
  上世紀90年代,受海灣戰爭中美國「愛國者」導彈作用的影響,加上主要對手巴基斯坦彈道導彈技術的不斷發展,印度開始謀划建立自己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到2003年,印度國防部官員表示,印已接近全部掌握所需的導彈技術,目前正在發展國產彈道導彈防禦技術,以防禦「敵方所帶來的導彈威脅」。2005年,印度宣布正式啟動導彈防禦計劃,準備在5至6年內形成實戰能力。
  導彈防禦系統是一個由多個子系統集成的複雜系統,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建有自己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印度成功試射攔截導彈,標誌其已加入反導「國際精英俱樂部」。
  當前,印度的導彈防禦系統建設和技術能力已達到一定層次。在指揮通信控制系統方面,印度已初步建立了縱橫交錯的綜合通信網路,實現作戰部隊指揮 控制自動化。在反導預警系統方面,正在大力建設一個包括空間監視與偵察系統、地面預警雷達系統和空中預警系統「三位一體」的反導預警系統。在導彈攔截系統 方面,正在研發可實施分層防禦的導彈攔截系統,其在2006年11月成功進行的「大氣層外」導彈攔截試驗,證明了印度的太空防禦能力,此次完成的攔截試驗 則體現了其在「大氣層內」的防禦能力。
  謀求大國地位,應對「鄰國威脅」
  印度一直想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認為戰略攻防能力是成為一個大國必須具備的要素之一。基於此種認識,印度一直在大力發展戰略攻防能力,僅2007年就先後試射了「烈火」、「大地」、「藍天」等型導彈,並注意在戰略力量領域深化與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的合作。
  近年來,印度的戰略力量建設,既面向核武器又面向常規武器,既著眼於主動打擊又注重發展防禦能力。目前世界上具備如此全方位實力的國家屈指可數,印度的行為明顯體現其成為世界大國的雄心。
  印度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的另一個主要目的,是應對鄰國的「戰略威脅」。印度防務界普遍認為,處於巴基斯坦和中國兩個有核國家威脅下的印度,必須擁 有足夠的戰略打擊和防禦能力,才能形成「對稱威懾」態勢,保證大國地位和國家安全。從印度研購的反導武器設計性能上,可以看出其帶有明顯的「防巴」印記, 即防範來自巴基斯坦的導彈襲擊,尤其是核打擊。
  印式「星球大戰計劃」影響深遠
  印度研發導彈防禦系統影響深遠。一是打破了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目前,印度的防空系統可有效防範巴基斯坦戰機滲透,巴方只能更多地依靠彈道導彈 來完成核武器投送任務。一旦印度反導系統建成並運行,巴導彈穿透印度防空網的機會減少,巴基斯坦的核遏制戰略受到嚴重打擊,肯定會謀求其他軍事優勢,以實 現與印度的戰略平衡,這無疑將影響整個南亞地區的安全形勢。
  二是引發印巴新一輪軍備競賽。印度與巴基斯坦長期敵對,相互猜忌和戒備心理很重。2006年11月印度進行導彈攔截試驗后,巴基斯坦立即試射了 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哈塔夫-4型」中程彈道導彈。此次印度試射攔截導彈后,巴方再次試射了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可見印度的每一次導彈攔截試射都將對 巴形成刺激,兩國圍繞戰略力量發展進行競爭難以避免。
  三是對中國安全產生影響。印度認為「周邊部分國家導彈打擊能力不斷提高」使印必須加快反導系統建設,說明印度研發導彈防禦系統的目的並非僅針對 巴基斯坦一國。印軍方經常推演「如果中巴發動聯合襲擊」後印度的反應,印媒體曾將中國列為印度反導系統的防禦目標之一。雖然近年來中印關係發展迅速,但印 度以其不斷增強的軍事實力為後盾,特別是隨著印度戰略攻防力量的日益增強,中國面臨的來自印度的戰略壓力將明顯上升。

1

主題

52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1
沙發
 樓主| 狂飆 發表於 2008-1-15 07:22 | 只看該作者

印度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來源:現代軍事

2004年8月,印度國防參謀部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和管理印度的彈道導彈防禦研究發展工作。此舉在國際間引起了廣泛關注,專家普遍認為,這標誌著印度正式將導彈防禦作為其軍事戰略的一部分,並開始全面統籌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展,這無疑將對南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發展歷程

  從印度媒體透露的情況來看,印度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主要由原有的防空網改進而成,因此與原來的防空系統和武器引進狀況有密切關係。
       

  初級防空網階段印度的彈道導彈防禦武器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的「導彈綜合發展計劃」,當時就開始自行研製各類導彈系統。1983年7月,現任印度總統、時任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負責人的卡拉姆,主持制定了一項龐大的綜合導彈發展計劃,主要包括「藍天」中程地空導彈、「三叉戟」近程地空導彈、「烈火」和「大地」地地導彈等項目。當時的藍天」計劃還主要以防空為主。這一階段的印度防空任務主要由印度原先引進的俄羅斯防空導彈組成,包括自主生產的SA-2的改進型和S -125"伯朝拉"-IB(SA-3改進型)系統。印度媒體稱,這些系統對彈道導彈只有非常有限的防禦能力。「伯朝拉」的一次齊射有可能攔截兩枚來襲彈頭,即便是計劃中的「伯朝拉」改進型也只是使該能力稍有增加,對彈道導彈攔截能力仍十分有限。

  從防空向反導發展的引進階段上世紀90年代以後,受海灣戰爭「愛國者」導彈大出風頭的震動,加上老對手——巴基斯坦彈道導彈技術的不斷發展,印度萌發了建立反導系統的念頭。1994 年12月,印度制定了《1995-2005年自主防衛lO年規劃》,進~步明確了「藍天」和「三叉戟」地空導彈系統各研發階段的具體任務。1996年8 月,印度國防部在其公布的年度國防報告中就指出,印度有必要推行導彈防禦戰略,將初級防空網提升為具有一定反導能力的防空系統。此後,在已有40多個「薩姆」地空導彈營的基礎上,印度開始陸續從俄羅斯購買和租借了S-300和「安泰"2500防空反導系統,從以色列購買了「箭」式反導系統中的「青松」警戒雷達,並加快了對國產「三叉戟」和「藍天」防空系統的研究。1998年,印度進行核試驗后,進一步加快了戰術反導系統的建設。經過近20年的發展,累積投資高達12億美元。目前「藍天」地空導彈系統已進入全面試驗和測試階段,「三叉戟」地空導彈系統的陸軍型已經裝備部隊,海軍型和空軍型的研製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可見印度在這一階段尚沒有專門的導彈防禦計劃,但已經開始引進和自行發展具備反導潛力的防空武器。
即將飄揚的「萬國旗」-印度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旨在形成點防禦能力的整合階段 2003年2月8日,印度國防官員表示,印度已接近全部掌握了所需的進攻性武器(導彈)技術,目前正在發展彈道導彈防禦技術.以抗擊「敵手們所帶來的導彈威脅」。2005年2月,印度媒體再次透露,印度早在2002年就開始實施「盾牌」導彈防禦計劃,擬建立能保護200平方千米區域的導彈防禦系統。該系統可在今後5-6年內準備就緒,用於保護大城市和戰略設施(如核反應堆和航天發射場)免遭導彈攻擊。目前,印度已經部署了以色列製造的「青松」陸基預警雷達系統及海基「巴拉克」反導系統,並開始著手引進「箭」式和「愛國者」系統,加上自主發展和引進蘇聯/俄羅斯的「天空」和S-300,印度實際已具備了對彈道導彈的部分防禦能力。但由於引進渠道多樣,難以形成整體合力,因此印度正在建立對各軍種反導力量進行統一管理和規劃的組織機構。外界普遍認為,此舉表明印度有關建設本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構想已經基本成型,即將緊鑼密鼓地付諸實施。可以預見,隨著印度點防禦能力的增強,其未來可能會發展將多點防禦系統整合為一體的全國性戰略防禦體系。

  系統特點

  力爭廣域預警印度正在加緊建立包括空間衛星、空中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站的「三位一體」導彈防禦預警系統。印度以前的預警探測系統主要由部署在西部、北部邊界的雷達和南部、西北部的機動雷達網組成,擔負了全部空域的管理和探測,為部署在全國各地區的攔截系統提供來襲目標信息。印度已裝備了「英迪拉」1和「英迪拉」2型多普勒防空雷達,目前正在研製性能更先進的「英迪拉」3型。此外,印度還研製了「拉簡德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系統,向以色列購買了「青松」預警雷達,並決定從荷蘭引進「捕蠅」防空雷達。印度初期建立的反導系統以保護核設施和大城市為主要任務,但由於各防禦區相隔較遠,因此只能完成重點目標和地區的警戒。媒體透露,印度近期主要發展探測距離為600千米的預警系統。可見,印度目前的導彈預警還只能實現重點警戒。

  中近結合的兩層攔截由於距離較近,印度對巴基斯坦導彈的預警時間非常短,這使遠程攔截的方式顯得不現實,因此印度更加強調中、近程的低層攔截方式。印度媒體透露,印度已經制訂了兩種地空導彈實施分層防禦的方案。第一種導彈在80~85千米的距離上攔截來襲導彈,第二種導彈在20千米外攔截。雖然印度媒體一再強調,印度將採用國產武器實現這一功能,但是印度目前發展的防空/反導武器均無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從其引進計劃和分層防禦方案來看.擔任80-85千米攔截任務的可能為以色列的「箭」式系統,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距離為90-100千米,擔任20千米攔截任務的可以是現有的S-300或「安泰"2500,也可以是印度正在發展的「藍天」導彈。S-300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距離不超過40千米,「藍天」的射程也只有27千米。從長遠來看,擔負中程攔截任務的可能是俄羅斯新近裝備的 S-400,而擔負近程攔截任務的可能是美國「愛國者」3和S-300、「藍天」導彈。

  存在的問題

  裝備先進,但技術保障基礎較差翻開印軍的武器採購清單,就可發現不少先進反導武器裝備。其中包括了俄羅斯S-300地空導彈、「安泰"2500反戰術彈道導彈系統,以色列「箭」2導彈防禦系統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反導武器。印度在購買先進武器裝備的同時,也積極引進和學習先進的技術,對其原有的防空武器進行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反導能力,並提高自身的研究開發能力。但是,導彈防禦系統是一個複雜的防禦系統,主要由陸基雷達、預警雷達、天基感測器、國防支援衛星、天基紅外衛星和作戰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系統,以及攔截導彈三部分組成,技術層面之高連美國都沒有完全掌握。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印度洋上空的衛星預警系統支持下,在作戰條件非常有利的情況下,在近平試驗靶場打靶的條件下,也只攔截了數量有限的像「飛毛腿」這樣的頭體不分離的老式彈道導彈,而且還被證明無法攔截敵軍發射的巡航導彈。更糟糕的是「愛國者」系統還引發了數起誤傷事故。導彈防禦系統這麼複雜,而印度僅在空間技術方面就有很大差距。印度目前在衛星方面還必須依賴國外零部件,大部分電子元件需要從其它國家進口。所以印度勉強建立的導彈防禦系統,效果也是差強人意。

  裝備來源多樣,難以形成合力印度裝備這些先進的反導武器后,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發揮其高性能。因此,印軍近年來通過與先進國家之間的聯合軍事演習,消化、檢驗和吸收這些來自多國的先進反導武器裝備,以儘快形成戰鬥力。但是,印度導彈防禦系統的武器裝備來自多國,即使同一系統也由多個國家的裝備整合而成,這給兵器與兵器間、兵器與系統間的融合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印軍無論是技術還是戰術。在短時間內均難以形成導彈防禦的合力。

  面臨威脅特殊,系統作用有限印度導彈防禦的短期目標是防禦巴基斯坦的彈道導彈,而印巴兩國緊密相連,這與美國建立導彈防禦系統有很大差別。印度面臨的核威脅要比美國所面臨的複雜得多,不是一個導彈防禦系統就能解決的。如果巴基斯坦用導彈向印度發動核攻擊,那麼留給印度的反應時間只有3分鐘。而美國,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兩面臨海,擁有對敵方核目標嚴密的監控,反應時間將長達18-22分鐘。與以色列相比,印度國土面積遼闊,「箭」式系統的需要量遠大於以色列。而且「箭」式主要防禦 「飛毛腿」導彈,而巴基斯坦「高里」等導彈的技術水準要更高。

  影響不小

  印度彈道導彈防禦能力的提高無疑將加大南亞這一敏感地區的不穩定,同時也將對亞太,乃至全球的戰略穩定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印度通過彈道導彈防禦建立的與美國的戰略聯繫,將對我國構成嚴重威脅。

  打破核均勢,加大南亞地區的不穩定印度獲得戰術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后,會使巴基斯坦失去目前建立起來的確保攻擊能力,從而打破這種核均勢。由於巴領導人擔心在遭受印度首次打擊后,失去攻擊對方的能力,因此會採取「使用之,否則會失去」的戰略,即一旦戰端開啟,就及早使用核力量,以突破印度的防禦。巴基斯坦可能還擔心,印度的防禦系統能使巴攻擊失敗,這樣印就可發動常規戰爭,而不怕巴的核報復。正如巴基斯坦的一位分析家所說,有了盾牌,印度揮劍會更狠辣。因此,這加大了戰爭爆發的可能性。


  刺激周邊軍備競賽印度擁有戰術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后,將使巴基斯坦的威懾力與信心大幅度下降。因此巴基斯坦一方面可能以相當的防禦系統進行較量,另一方面發展進攻力量,以摧毀印防禦系統。但近期內巴尚無法購買類似的防禦系統,因此巴一方面可能增加可即刻使用的核武器運載系統的數量,以恢復其威懾力,另~方面可能調整核力量的部署。2003年12月14目,巴基斯坦核武器專家表示,印度在彈道導彈防禦技術上進展迅速,這使巴感到巨大壓力。由於巴無法在技術上與印度保持平衡,巴國防部因而考慮將導彈部署位置移近印巴邊界地區,使巴在非常情況下能夠更快作出反應。這無疑將引發印度的相應反應,從而使戰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使印度核政策更加靈活主動印度已經對巴基斯坦保持了核武器優勢,但又面臨周邊中等核國家的核武器威懾,這種三角關係是保持該地區戰略穩定的基礎。印度計劃在未來lO年內,花費約 160億美元發展核武器。印度在核武器上野心勃勃,其真正目標是抗衡中國的核武器。在加強進攻性核力量建設的同時,印度又大力發展導彈防禦系統,這將使上述三角關係不再穩定。也就是說,印度導彈防禦系統的建立無形中增加了其核武器威懾的能力,因此印度可以在保持較低核武器數量的同時,具備較高的核武器威懾效果。這種形勢為印度調整核武器政策,以發揮最大的威懾效益奠定了基礎。2004年印度公布了海軍核戰略,並將陸續公布陸軍和空軍核戰略。可見,印度的發展目標與美國類似,也是建立攻防兼備的戰略力量。

  加速了外部勢力對南亞事務的介入南亞地區向北可以威脅中亞,西可以進入中東,南可以扼守印度洋,東可以遏制中國頸背,在冷戰時期就是美國和蘇聯競相爭奪的目標。特別是美國,一直希望據此控制印度洋,阻隔太平洋與中東的交通聯繫,通過控制中東石油供給,實現對亞洲的戰略控制。「9.11」后,美國借打擊恐怖分子進入阿富汗地區,實現了對中亞的軍事存在。而在南亞地區由於印巴的軍事對抗,外部勢力的直接介入必然引起國際社會的軒然大波。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通過傳統的軍售關係與印度保持了微妙關係。過去美國一直通過對巴基斯坦的軍售維持在該地區的影響,但在印巴核武器試驗后,美國對兩國均實施了制裁,使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逐步減弱。此次印度導彈防禦建設,為美國通過軍售和建立導彈防禦聯盟實現對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影響打開了方便之門。特別是印度的導彈防禦建設同時也激發了巴基斯坦建立類似系統的興趣。目前美國已經開始通過導彈防禦系統計劃與兩國進行接觸。2004年1月15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在與印度討論導彈防禦系統事宜的同時,美國也希望能同巴基斯坦就此問題展開磋商。

  對我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印度地處我國背部,並與我國有領土爭議,巴基斯坦與我國的傳統友誼一直是印度擴張南亞的重要阻力,而維持或破壞該地區穩定的主要因素就是該地區的核武器和導彈武器,印度率先發展的導彈防禦系統無疑將打破這一穩定態勢,最終影響到我國的根本利益。首先,印度軍隊現在武器裝備已較先進,軍事實力居南亞和印度洋地區之首。印度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強於巴基斯坦導彈,巴基斯坦所裝備的各種彈道導彈沒有採用機動飛行等突防技術,容易被反彈道導彈系統攔截。因此印度的攻擊和防禦能力遠大於巴基斯坦,但即使這樣,印度仍計劃發展能夠覆蓋整個印度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以及射程遠遠超過其與巴基斯坦距離的中遠程彈道導彈,其實際目標無疑是針對我國戰略核力量的。其次,印度和美國已在嘗試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共同遏制中國,並對付亞洲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力。可以預言,一旦美印結成亞洲新軸心,印度的攻防能力將會大幅度增強,從南翼威脅中國。再加上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以及東盟國家,美國將建構起針對中國的新「半月形」包圍圈。

[ 本帖最後由 狂飆 於 2008-1-15 07:25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