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國《金融時報》 Windows折騰我十五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1-6 1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一陣子,微軟(Microsoft)在歐洲初審法院(European Court of First Instance)受到一次重創。該法院支持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2004年的一項裁決,認定這家軟體集團濫用其在個人電腦領域幾近壟斷的地位,阻撓競爭者。

  如果微軟不遵守歐盟委員會的命令,它不僅要面臨更強硬的罰款威脅,歐盟委員會還可能打壓Windows Vista。Windows Vista是微軟推出的最新版操作系統軟體,而微軟推出Windows操作系統的初衷,是要與蘋果(Apple)首創的圖形用戶界面一比高低。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尼利•克羅斯(Neelie Kroes)表示,她希望Windows的市場份額從超過90%降到50%左右。

  這聽起來頗有脅迫的意味。不過,Windows面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是歐盟監管者的威脅,而是微軟的操作軟體(其旗艦產品)運行表現不佳。

  我並非草率得出這個結論。1992年微軟推出Windows 3.1之後,我是最早的採用者之一。從那以後,我在辦公室用過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在家用過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XP,最近還用了Windows Vista。每次我都一廂情願地希望,微軟已經解決了Windows根深蒂固的問題。

  算起來,我已經失望了十五年,超出任何人應該忍受的極限了。

  Windows可以運行良好。當電腦啟動運行、不必在很多應用程序中切換時,它的速度還不錯。但是,我已經受夠了應用程序和系統一動不動、電腦死機、還有無止境地等待一台運行Windows的電腦從沉睡中醒來——就跟喚醒睡美人一樣難。

  我目睹過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演講,講述下一代軟體將如何改變生活,讓我們暢快淋漓地執行很多任務。隨後,我看了一眼我的筆記本電腦(我只有把電池取下、把電源拔了才能將它重新啟動),我真想大喊:「比爾!別去管那些!先把這個東西弄好使了再說!」

  我並不贊同微軟天生邪惡或無能的觀點。我見過的微軟人,大體上都友好、聰明,而且似乎很努力地取悅自己的客戶。微軟的其它軟體,如Office辦公軟體套裝、Xbox操作系統甚至還有用於行動電話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看起來都很不錯,而且也像承諾的那麼好用。

  所以說,問題出在用於個人電腦的Windows上。蘋果在iPod引領下的東山再起,促使更多消費者購買運行OSX操作軟體的蘋果Mac電腦。我也身在其列,我現在家裡既有一台Windows個人電腦,也有一台蘋果iMac電腦,可以進行對比。我發現自己能用iMac的時候就會用iMac,因為我知道它比Windows Vista的機器啟動得快,而且不太容易死掉。

  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比較。Windows之所以運行得如此緩慢,是因為它的負擔比OSX重。

  在這些負擔中,有一個負擔是覆蓋面太廣。Windows居於主導地位,部分原因在於其它公司編寫的大量軟體都在Windows上運行。這對微軟來說是好事,因為消費者會發現,放棄Windows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這也意味著,Windows不得不攜帶許多插件和設備驅動程序,好讓所有這類軟體正常運行。這讓這款軟體的速度非常緩慢。

  第二個負擔是歷史。微軟一直堅持「向後兼容」(backwards compatibility)的原則——即所有為先前的Windows版本編寫的軟體,應該也能在更新的版本上使用。這種做法讓人欽佩,但也意味著,微軟永遠不能像蘋果在2001年對OSX採取的做法那樣,從頭開始、除掉積存下來的電腦故障和奇怪問題。

  結果就是,不論它多麼努力地去讓Windows的每個版本更可靠,過一段時間,以前的問題又會來找麻煩。至少這是我對Vista的體驗。Vista看起來很漂亮,而且有很好的特色,比如有可以迅速查找文件的搜索工具(與XP不同),但是,我用得越久,它的表現也越差。

  這裡有個自相矛盾的地方。歐盟抨擊微軟通過Windows的設計方式來阻礙競爭。然而,作為產品,Windows的瑕疵卻源於微軟與其潛在對手的密切合作——即便這是出於自身利益的原因。如果它能無視其它公司,不管別人的軟體是否會在它的平台上使用,那麼,它就可以更自由地改善Windows本身。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正當理由,因為,作為一個幾近壟斷的個人電腦軟體平台,其網路效應已經讓Windows不容易改變了。微軟擅長把競爭者當成「亦友亦敵」(frenemies)——這是矽谷的行話。只要它們有助於加強它的軟體特權,它就友好,但是,當它們開始成為威脅時,它就讓它們吃閉門羹。

  儘管最近的法院判決給歐盟委員會提供了動力,但事實證明,微軟在司法挑戰面前不容易被打垮。最終的問題在於,消費者是否會繼續忍受Windows在技術上的不健全。

  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起義的跡象。Linux開放源軟體的廣泛使用只是在企業伺服器上,而不是在台式機上,而蘋果的市場份額也仍然很小。但是,我想知道,有多少Windows的用戶像我一樣,表面上很合作,其實卻默默怨恨。最終,這種情況一定會讓微軟付出代價。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作者:約翰•加普(John Gapper)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