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7中國成長報告——文化記憶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7-12-30 1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光陰流轉又一年。



  自歲首至歲末,文化建設、文化發展的勢頭,如火如荼,彷彿一條交織著紛繁動聽的聲響的河流,穿越季節汩汩流淌。當時鐘指針開始丈量僅剩的幾個日子時,不妨凝神靜慮回想一番:一年中,我們都聽到了什麼呢?



  最難忘的聲音,無疑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宏偉目標。那是如號角、如洪鐘大呂般的聲響,激越而宏亮。它奏響在金秋季節的北京,聲波在整個神州大地上迅速地傳遞,山呼海應,激起巨大的迴響。這一決策的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將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日益清晰地呈現。



  如果說,全國各地加快文化設施建設的步伐,如同繁密的鼓點聲不絕於耳,那麼國家大劇院、梅蘭芳大劇院等國家級藝術殿堂的相繼落成揭幕,則彷彿是一個個高亢嘹亮的樂句。美輪美奐的舞台上,將薈萃各種表演藝術精品,當大幕拉開時,當燈光閃亮時,那些或曼妙或激昂的場景、畫面和舞姿,那些金玉之聲、裂帛之音,將令無數觀眾如醉如痴。



  以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影節、音樂節、動漫節、戲劇季、舞蹈季等活動的成功主辦,彷彿一部氣勢恢弘的交響樂中,一個個精彩的樂章。把鮮花和掌聲,獻給烹制出一道道精美文化盛宴的作家、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吧,第十屆「五個一工程」和德藝雙馨獎的頒發,正是向他們的致敬。從高層領導人到平民百姓,從廟堂到里巷,建設和弘揚優秀文化的意願,一樣強烈,一樣執著。



  而將傳統節日以立法形式確定為節假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確定,則是守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一宗旨的具體體現。同樣譬喻以音樂,它讓我們聯想起江南絲竹,聲聲撥動心弦,聯想到陝北腰鼓,槌槌敲打心坎。高低疾徐中,都是華夏熱土的聲色情韻。它傳遞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自尊和自信,它連接著的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浴火重生、走向復興的美好前景。在全球迅速走向一體化的今天,越是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也越能夠為世界所矚目所接納,也越具有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或大弦嘈嘈,或小弦切切,或輕撥慢攏,或急管繁弦……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舞台上,無數雙勤勞而智慧的手,共同彈奏了一曲文化建設的輝煌樂章,金聲玉振,響遏行雲。在讓人們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的同時,它們也印證了文化蘊涵的無窮魅力,展現了「文化軟實力」鮮活生動的存在形態。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讓我們細心傾聽。在其後的三百六十五個日子裡,會有更多動聽的聲音,源源不斷地遞送到我們的耳畔、心中。



文化大事記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偉大戰略目標。這一戰略目標的制訂基於對文化重要性的深刻認知: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報告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報告中出現的「文化創造活力」、「文化軟實力」、「文化權益」、「文化生產力」、「文化產業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名詞,反映了黨中央對新時期文化發展的內涵和實現路徑的深入思考。報告鮮明勾勒了中國文化發展的藍圖,它標誌著文化發展進入了「黃金期」。「先進文化、和諧文化、公共文化」作為三個關鍵詞,將統領中國文化發展的規劃和實踐。(彭程)



  中國話劇百年



  4月18日,人事部、文化部授予于是之、朱琳、李默然等30位藝術家「國家有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榮譽稱號。文化部授予趙有亮、朱旭等80人「文化部優秀話劇藝術工作者」榮譽稱號。4月6日至25日,在北京舉辦「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暨第五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來自全國的31台優秀話劇在遍布北京城區的13個劇場上演62場。這些劇目均是近5年來的優秀新創劇目,包括《立秋》、《望天吼》、《我在天堂等你》等已經觀眾和市場檢驗的精品佳作。話劇百年經典劇目的展演則於4月至6月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杭州、瀋陽等地舉行。

全國文物普查



  為期五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於4月展開。為確保文物普查質量,開始的6個月是用於標準的完善和人員的培訓。從今年10月起,第二階段工作逐步展開,主要任務是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實地開展文物調查。本次普查在摸清家底的同時,要建立全國不可移動文物的資料庫,為每件文物做一個「電子身份證」。我國分別於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進行過兩次文物普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範圍比前兩次有了擴展,在地域上,不僅有地上、地下,還包括內河和領海的水下不可移動文物;在類別上,鄉土建築、工業遺產、文化線路等過去被忽略的項目都在普查之列。(李韻)



  非遺傳承人



  6月9日,恰值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共226名,涉及到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技藝、傳統醫藥五大類的134個項目,包括講述民族歷史和傳說故事的民間說唱藝人,精通剪紙、雕刻和眾多傳統手工藝製作技藝的能工巧匠,擅長傳統醫藥炮製、針灸正骨等醫藥醫術的著名醫師。這些代表性傳承人的確定,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當今時代的傳承,更加突出、明確和具體。(諶強)



  文化生態保護



  6月9日,我國第一個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文化部批准在福建省設立,廈門、泉州、漳州三地的文化遺產以及與文化遺產相關的自然環境、文化生態環境等,成為這一文化生態保護區「活態保護」的重要內容。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標誌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

產保護工作,已從社會關注、項目保護和傳承人保護的層面,進入到整體活態保護的新階段。(諶強)叫停低俗電視節目



  8月11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通報,批評重慶衛視的《第一次心動》選拔節目存在嚴重違規行為,要求立即停播。通報指出,該節目「比賽環節設計醜陋粗糙,評委言行舉止失態,節目設計缺乏藝術水準,內容格調低下,演唱節目庸俗媚俗。」其後幾個月時間內,廣電總局又連續叫停存在此類問題的深圳衛視的交友節目、廣東電視台的女性整形真人秀節目,以及浙江兩家電視台的涉性節目,併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群眾參與的選拔類廣播電視活動和節目的管理,切實抵制低俗之風。這一系列行動,被譽為一項面向中國電視觀眾的「心靈環保」工程。(彭程)


  五個一工程



  9月7日,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和頒獎晚會在北京舉行,共評選出268部優秀作品。其中,電影《張思德》、《雲水謠》、《太行山上》,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延安頌》、《插樹嶺》、《亮劍》,話劇《立秋》等8部作品獲得特等獎,電影《我的長征》、電視劇《八路軍》、話劇《黃土謠》、歌曲《吉祥三寶》、廣播劇《代表中國》、文藝類圖書《笨花》等122部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電影《戎冠秀》、電視劇《紅旗譜》、話劇《平頭百姓》、歌曲《永恆的彩霞》、廣播劇《有個同學叫江洋》、文藝類圖書《八月桂花遍地開》等138部作品獲得入選作品獎。(宮蘇藝)



  國家大劇院



  半個世紀前立項、2000年破土、2001年開工,歷時多年建設、吸引國人目光的國家大劇院落成。外形宛若一顆晶瑩剔透的水上明珠,坐落於首都北京心臟位置的國家大劇院,由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組成,能夠滿足多種藝術表演形式的需要,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高水平的演出效果、巨大的容納力、高科技的設計、炫目的外觀,使這一國家的標誌性文化設施熠熠生輝。從9月25日的首場試演,到12月22日的正式演出,國家大劇院為各種文藝作品提供了嶄新舞台,22日開啟的國際演出季更將彙集國際一流和國內頂尖的名家、名劇、名團、名曲。(肖一)



  會診網路惡俗歌曲



  10月19日,音樂界知名人士和門戶網站音樂主編在京舉行座談會,為網路音樂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併發出「抵制網路歌曲惡俗之風,倡導網路音樂健康發展」的倡議。此次被稱為「會診」的座談會引起極大反響。大部分人力挺音樂家們的倡議。更多的意見是對網路歌曲的未來提出了善意的建議:惡俗之作大行其道,只因網上的優秀作品不夠多。(李韻)



  魯迅文學獎



  10月28日,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在魯迅故鄉浙江紹興頒發,32位作家分享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和外國文學翻譯七個獎項。魯迅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獲獎作品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業績,反映變革時代社會精神生活和人民情感世界的嬗變,體現了2004-2006年3年來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與時代共同進步、與人民血脈相連的精神風貌,也展示了他們致力於藝術探索和創新的努力。」專業人士說。(付小悅)



  德藝雙馨



  11月5日,中宣部、人事部、中國文聯隆重召開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授予56位藝術家「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光榮稱號。這56位藝術家是:於志新、山翀、王瑤、王小燕、王書平、王汝剛、韋蘇文、尹力、鄧寶金、龍紅、平措扎西、盧現藝、盧禹舜、印青、馮英、馮小寧、鞏漢林、朱紅、朱彤、劉佳、劉勁、劉全和、齊春生、孫曉雲、李乃蔚、李樹建、楊陽、吳子牛、吳碧霞、何潔、沈鐵梅、張治中、陳彥、陳素珍、陳維亞、琥利平、林強、鄭曉華、孟廣祿、孟衛東、趙明、趙雁君、胡玫、查明哲、哈亦琦、駱根興、倪惠英、奚美娟、高西西、黃宏、閻維文、彭麗媛、曾靜萍、譚利華、翟萬益、潘虹。(蘇麗萍)



  八藝節



  11月5日至20日,第八屆中國藝術節在湖北精彩上演。創辦於1987年的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級藝術節。經過半個多月的激烈角逐,京劇《廉吏于成龍》、崑曲《公孫子都》、花鼓戲《十二月等郎》、歌舞《家住長江邊》等17台劇目從54台參評劇中脫穎而出,獲得文華大獎。本屆藝術節共演出參評劇目109場,參演和外演劇目66場,舉辦14場群星獎決賽。為了讓更多群眾共享文化大餐,組委會規定,藝術節每場演出必須銷售不少於總座位數15%的低價位票,有的演出票價僅需20元。20所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每天參觀者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八藝節」期間參觀人數總計達到37.5萬人次。(李蕾)



  梅蘭芳大劇院



  11月28日,走過半個世紀風雨歷程的中國京劇院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京劇院,其所屬的梅蘭芳大劇院也同時揭牌,並上演了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京劇劇目,成為京城又一座以京劇演出為主的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劇場。梅蘭芳大劇院坐落於繁華的金融街與古樸的平安西大街交匯點上,外部採用鋼架支撐的扇形屋架配以玻璃屋面,內部裝飾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中國紅,大牆上鑲嵌著數十個金色的繪有京劇經典劇目場景的木質圓形浮雕。劇場座席1010位,分為上中下三層。


青創會



  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12月13日—16日在北京召開。有「小作代會」之稱的青創會每五年召開一次,成為展示中國當代青年文學成就的窗口。在青創會召開之前,郭敬明、張悅然、李傻傻等一批「80后」作家加入中國作協,一時成為熱點。而在這次青創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249名正式代表平均年齡36歲,「70后」作家佔了一多半,「80后」作家有24人。「『60后』進入中堅行列,『70后』迅速崛起,『80后』脫穎而出」,成為對青年作家創作群體的形象描述。與這些青春面孔相對應的是青年文學的累累碩果。(付小悅)



  調整節假日加強文化傳承



在廣泛徵求各界意見和社情民意的基礎上,修改後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經國務院通過並於2007年12月16日對外公布。根據《辦法》,從明年起,新增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各放假1天,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調整為從農曆除夕開始計假。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節假日,使百姓有時間參與民俗活動,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6: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