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這樣,他總體招聘的競爭崗位在美國的大學裡面,我說的是全國發廣告招聘,整個考核的過程是比較公平的。比如說我們系有一個教授職位,他會向全國發廣告,100個人來申請,我們系裡會有一個招聘委員會把這100個申請人的簡歷都看一下,看一下之後,評出前十個比較合適的人,然後拿到全系教授的會上來討論這十個人的qualification,然後再投票,這個投票也只是投出前三個人,然後系裡面花錢來讓他們面試,就是Job interview,面試要跟每個教授談,每個教授都來面試,這個面試最重要的是他要在系裡做一個學術報告,這top three candidate要在系裡做學術報告,回答教授們提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三個都做完報告之後,教授們再坐下來,再討論看大家有什麼意見,誰行,誰更合適,然後我們再來決定。
應聘時要會討價還價
大概受聘的過程就是你一旦被提供給你這個Job offer了,一般會有一個事先討價還價的過程。美國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一般不要不好意思,就是說,你希望學校給你提供什麼條件的話你要跟他說,是要去要的,要讓他寫到你工作的合同里,他學校里由於經費的問題不會給你主動提供條件,但是你要有這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陸去的很多學生對美國大陸的體制不是很了解,找了一份工作,覺得這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覺得有一份工作就行。其實,在美國那邊得到任何工作,當有人給你提供Job Offer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滿足社會需求的這些技能,那麼你應該按照市場規律的技能,應該充分對你的僱主,對於如何達到你的工作的要求提出相應的條件,這是他的一個expectation。我在那邊做過很長時間中國學生會的faculty adviser,我覺得沒有人給他們這方面具體的指點,所以稀里糊塗,給了一個Job Offer很高興就去了。我以前的學生給我打電話說,去了之後才知道,他們有的同樣去的薪水比他的高一大塊不說,還給他搬家費,還給他這個那個,後來他說他怎麼沒有,他以為這些老闆都會主動給他。所以在美國社會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話,我覺得這個總結的非常的好,就是說在美國的社會裡面,you do not get what you deserve, you get what you can negotiate,就是說你一旦有了這個能力和技巧之後,你也要學會談判和討價還價技巧,要知道人家是怎麼樣的expectation,然後把你的工作條件弄得更好一點,就是說你不negotiate的話,他會覺得你非常滿意,這就是對就業市場缺乏最起碼的理解。
怎樣當好教授?
美國的大學教授你一旦被聘了之後,他的起步點,博士剛開始一畢業叫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但是他前面的assistant professor很多人都不理解,要加上a 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翻譯成中文,意思就是說終身教授圈,因為美國是實行終身教授制,招聘廣告裡面都是這麼寫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做為第一個聘任期,是5年,就是你要拿到a 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一般能保證你五年有飯吃,在這五年要對你的教學科研有個考核,五年之後給你考核,你要是合格了,就給你提職,變成了associate professor,with ten year,就是有終身教職,現在的體制一般是這樣,就是assistant professor with ten year,就是有終身教職的,但變成了副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然後副教授提職一般是五年之內,假如你還能在學術上保持你的研究勢頭,發表文章,爭取到研究經費的話,那你會變成full professor,full professor提升完了之後,你還有學術潛能的話,你可以拿到endowed professor就是每年都有固定的科研經費,撥到你的頭下,那麼博士畢業之後,整個這個學術的過程的一個大概就是這樣,那麼怎樣能在學術界不但能邁入這個門檻,而且一旦邁進之後不被踢出去呢?那麼你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你要把你的研究搞得比較好,如何搞得比較好,看什麼呢?一看你爭取到的科研經費的數量來源,二看你發表的文章數量和質量,三是看你在全世界和美國全國各種各樣國際會議上發表的文章,就是看你研究的這一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