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淞滬抗戰的幾簇浪花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7-12-2 08: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民晚報       2007-11-18        秦維憲

壹  記者目睹之壯舉
   
    今年是中華民族壯懷激烈的「八一三」淞滬抗戰70周年,亦是慘絕人寰的日寇「南京大屠殺」70周年,而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邏輯關係,蓋因「八一三」中國軍隊戰敗而致南京失去屏障,最終陷入日寇魔掌。
   
     「八一三」淞滬抗戰是鴉片戰爭以降,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中僅次於武漢保衛戰的大戰役,其全貌非本文所能涵蓋,筆者僅以曾採訪過的親歷「八一三」抗戰的著名戰地記者陸詒、馮英子,上海抗敵後援會組織委員會主任、戰時服務團團長姜豪等人的一些見聞,來採擷那段悲壯的歷史洪流中的幾簇浪花。
   
    1937 年8月13日早晨9時15分,停泊在黃浦江的日本軍艦突然向閘北猛轟,接著日本陸戰隊由天通庵及橫浜路方向,越過淞滬路沖入寶山路,向我駐在西寶興路附近的保安隊射擊,我軍被迫反擊,「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翌日,蔣介石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15日,他下達總攻擊令,陸續調動以中央軍精銳部隊為主體的 75萬大軍奔赴上海。從8月13日至22日,蔣介石任命馮玉祥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為副司令長官;以張治中、張發奎為集團軍司令向日軍發起凌厲攻勢。從8月23日至11月30日,蔣介石自兼第三戰區總司令,又先後增添陳誠、劉建緒、朱紹良、胡宗南、廖磊、薛岳、羅卓英等為集團軍司令。11月5日凌晨,日寇第十軍司令官柳川平助率日軍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師團及國琦支隊,在艦炮掩護下,於杭州灣北岸金山衛附近的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三處登陸,由西線迂迴到我軍後方,隨之攻陷松江,對上海實行大包圍。11月8日,第三戰區長官部為避免腹背受敵,遂下令全線撤退。11月11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上海淪陷。11月12日,日軍攻克上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結束,歷時3個月。在這場惡戰中,日寇出動的華中方面軍先後達25萬,因而在上海這個河港縱橫之地形成了百萬大軍殊死搏殺的慘烈場景,日軍傷亡6萬餘人,而中國軍隊傷亡高達30萬,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啊!
   
     戰端一開,時任《新聞報》記者的陸詒趕往設在真如前線的第三戰區司令部,採訪了總司令馮玉祥將軍。馮將軍身著灰布軍裝,精神煥發,聲若洪鐘,他激昂地說: 「這次打仗不再是局部抗戰,而是舉國一致的民族抗戰。抗戰不能單靠軍隊打仗,還要靠人民的支援。上海各界同胞過去為『一·二八』淞滬抗戰貢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這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陸詒在前線還採訪了許多士兵,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士個個鬥志昂揚,雖連日作戰,傷亡慘重,但他們都不願回後方休整,好像一回後方就會錯過殺敵機會。
   
    「八一三」抗戰中的羅店爭奪戰號稱「血肉磨坊」,在一個多月的日子裡,敵我雙方十幾萬軍隊犬牙交錯,包圍、反包圍層層疊疊,我軍常常為了一個陣地,整連整排的一眨眼就被敵海陸空優勢炮火所吞噬。8月25日,從陝西南鄭開來的中央軍精銳51師殺進羅店,接替幾近全軍覆滅的11師。兩天後,時任《蘇州民報》記者的馮英子前去採訪51師師長王耀武,適逢王耀武打電話對前沿陣地指揮官下死命令:「你們一定要守住陣地,否則不要來見我!」馮英子發現王耀武骨瘦如柴,雙眼布滿血絲,已連續幾晝夜沒合眼了,他高擎手槍表示:誓與日寇決一死戰,與大上海共存亡!馮英子又趕往陣地,只見日軍的裝甲、坦克車隆隆馳來,後面跟著螞蟻般的敵軍。當時我軍裝備較差,許多士兵從未見過裝甲車,但他們毫不畏懼,立即成立敢死隊,每人身上捆滿手榴彈,以血肉之軀滾向敵軍車,直至將近2個班的士兵殺身成仁,才阻止了敵軍的衝鋒。馮英子見狀,當場哭得暈倒於地!
   
    激戰中,發生在羅店的這種阻擊敵軍車的戰法,各個戰場的我軍士兵都競相效仿!
   
     在「八一三」抗戰中中國軍隊浴血奮戰的例子不勝枚舉,典型的有36師在師長宋希濂的率領下,上戰場時9000餘人,戰鬥中一共補充4次,戰役結束后共傷亡 12000餘人。第一軍軍長鬍宗南、88師師長孫元良均身先士卒,率部一次次與敵反覆廝殺,他們的部隊補充4至5次,營長以下軍官和士兵的傷亡高達 80%!
   
貳  孫立人重傷不肯下火線
   
    「八一三」抗戰中期,因日軍增兵日多,我軍不少防線被突破。10月初,日軍沿滬太公路南下,向薀藻浜進犯。10月11日,日軍在薀藻浜南岸部隊掩護下繼續強攻,妄圖攻克大場、南翔,截斷市中心中央軍的退路。薀藻浜是上海第三大河,全長30公里,是上海的水陸要衝,乃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薀藻浜失守,那麼將危及我幾十萬守軍的生死存亡,陳誠、朱紹良遂命令第一軍與稅警總團反擊過河之敵。
   
    稅警總團是宋子文苦心經營的私人武裝,有3萬餘人,配備的武器為中國軍隊之冠,甚至擁有「卡登· 羅伊德」超輕型坦克。稅警總團總團長黃傑,下有一、二兩個支隊,相當於6個加強團,一支隊司令何紹周、二支隊司令王公亮。10月20日,稅警總團一到前線,便旋風般撲向日軍,彼此殺得天昏地暗,特別是孫立人的稅警第四團處處打衝鋒,孫立人一馬當先,指揮超輕型坦克沖向敵陣,殺得日軍屍橫遍野。但稅警總團畢竟兵力有限,在與日軍的反覆拉鋸中傷亡慘重,激戰中被迫撤退。黃傑為保證下一階段戰鬥的順利,臨陣易將,罷免了指揮不力的何紹周、王公亮,提升孫立人為第二支隊少將司令。
   
    10月下旬,日軍向蘇州河以南發動攻勢,以稅警總團所在的周家橋戰鬥最為激烈,黃傑、孫立人親赴第一線指揮,連續打退日軍7次強渡。10月27日早晨,日軍趁著漲潮和晨霧,用事先連接好的小型橡皮舟作浮橋,偷渡到南岸四五十人,躲進一個儲煤洞。孫立人得報,飛奔而來,指揮兩名班長在岸邊豎起4塊厚鋼板當護牆,連續投了一百多枚手榴彈,將敵軍的橡皮舟浮橋炸斷。接著,又點燃浸過汽油的十幾捆棉花包,推到岸下滾到儲煤洞里,將日軍燒死。
   
    從11月3日拂曉起,戰鬥更加慘烈,日軍終於渡過蘇州河。是日晨6時,蔣介石親自打電話給黃傑,速將入侵南岸之敵殲滅。於是,稅警總團在黃傑、孫立人指揮下,與日軍反覆爭奪周家橋地區的劉家宅,陣地幾度易手,每樓每屋都在肉搏。戰到夕陽西下,稅警總團已累計傷亡2萬餘人。下午6時,總團傳來胡宗南的命令,第二支隊的防禦陣地由36師接替,限當晚9時以前交接完畢。但周家橋西端有一座小紅樓仍被日軍佔領著,孫立人指著小紅樓,厲聲說:「立即轉告胡司令,等我們消滅了小紅樓里的敵人,再把陣地交給36師!」旋命令第二支隊參謀鄭殿起速送20枚地雷。結果,直到11月4日凌晨3時,總團才將地雷送到。孫立人見地雷到了,高興地走出指揮所掩蔽部,正彎腰低頭用手電筒照看地雷,不料被日軍發現目標,飛來一串迫擊炮彈,孫立人當場被炸傷十幾處,倒在血泊之中。軍醫迅捷趕來包紮搶救,這時孫立人頭腦還清醒,他堅持不肯下火線,一邊指揮士兵用地雷炸掉小紅樓,一邊安排接替自己的軍官,等一切安排妥當,他便昏迷過去,整整3天後才醒來。
   
    孫立人昏迷后,即被吉普車送到上海租界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宋子文臨時所設的戰地醫院治療。宋子文聞訊,馬上駕車趕來探望,並親自寫一條子:孫將軍傷重,任何人不得探望,讓他安心治療,貼於病房門上。孫立人醒后,宋子文又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醫生做手術。
   
叄  全民抗戰的先聲
   
    「八一三」抗戰正如馮玉祥將軍所言,是一場「全民的抗戰」,上自各黨派、各團體、各路名人,下至黎民百姓,甚至僧侶都緊緊地團結在中共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發出了抗戰必將勝利的先聲。
   
    1937 年8月12日,姜豪從廬山參加省軍級幹部暑訓團返滬。次日戰爭爆發,他從此日夜奔波於上層人物之間,既募集錢財、布置醫療傷員,又支援前方槍支彈藥、衣裝糧食等。姜豪來到杜公館,杜月笙作為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毛遂自薦擔任抗敵後援會籌募委員會主任,並捐出不少金條,給國家買飛機。同樣,黃金榮也答應姜豪,讓青紅幫捐款,並讓出「大世界」做難民收容所。上海商會會長王曉簌更是響應抗敵後援會的號召,登高一呼,上海灘的大小老闆紛紛捐款。設在市中心的募款台前人海如潮,乃至人力車夫、清道夫、乞丐、少年兒童都一個銅板一個銅板地捐。僅一個多月,上海市民光募捐認購救國公債就有5000多萬元,其他各種金銀物品不計其數。
   
    日寇的暴行激怒了上海的文化、司法界,眾多民主人士紛紛奔赴前線,向抗日將士演講,激勵他們英勇殺敵,其中傑出者有郭沫若、沈鈞儒、王造時、鄒韜奮、彭文應、章乃器、沙千里、史良等等。
   
     在民眾抗日的洪流中,宋氏三姐妹也走向前台:一向小氣的宋靄齡買了3輛救護車和37輛軍用卡車送給醫院和紅十字會;又買了37輛軍用卡車,定做200套皮衣捐給空軍,還源源不斷地購買汽油送到前方。宋慶齡不僅傾其所有積極捐款,而且到處演講,更以英語向世界各國演講,宣傳中國的抗日義舉,博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宋美齡除了陪同蔣介石處理軍務外,經常去前線慰勞將士,當她發現士兵衣衫單薄時,便帶頭為他們縫製寒衣。10月23日,宋美齡和蔣介石的私人顧問端納乘吉普車從南京去上海前線,黃昏時分,在蘇州至上海的公路上遭到敵機轟炸,車子掀翻,宋美齡跌昏於地,斷了一根肋骨,並從此得了無法治癒的蕁麻疹。
   
     「八一三」抗戰中,最能反映全民抗戰的,乃是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實為400)堅守四行倉庫的戰鬥。10月28日,88師師長孫元良委派524團團副謝晉元率一營官兵守住四行倉庫,與日軍激戰整整四晝夜,直至10月31日被蔣介石、楊虎迫令退入租界。這幾天,八百孤軍不畏強敵的壯舉,每天引來數萬民眾觀戰,他們在蘇州河南岸仰望四行倉庫上空高高飄揚的中國旗幟,人人高呼口號、高唱歌曲、高聲痛哭,這悲愴的旋律與壯士射出的槍彈聲,匯成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英雄交響曲!
   
    當時在場的姜豪夫婦,幾十年後向我回憶這悲壯的一幕時,仍然激情澎湃,淚流滿臉……
   
     這場戰役中國軍隊雖然失敗了,但從宏觀的歷史視野看,中國人至少取得了三個方面的勝利:一是中共自1935年發表「八一宣言」以後所倡導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講話,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並公布中共7月15日發表的共赴國難合作宣言。二是從戰略上達到了消耗日軍的目的,打破了 「皇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神話。10月29日,蔣介石親臨前線,召集第三戰區師長以上長官軍事會議,他在會上說:「兩個半月以來,我們雖然沒有得到大的勝仗,但在我們預定的消耗戰和持久戰的策略之下,已使敵人受到意外大的打擊,在精神上我們實在已打敗了舉世共棄的倭寇!」三是除極少數漢奸外,幾乎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投入到了「八一三」抗戰的洪流之中,從而為其後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樹立了全民抗戰的光輝榜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