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歸故事: 風雨十年感言創業路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1-17 2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陳衛,20世紀50年代生人,常戲稱自己為「老海歸」。

  從1995年到2004年,陳衛用了10年的時間證明了「海歸」的價值。從公司初創的幾十個人,到現在的1300多人;從銷售額幾十萬元,到現在的幾十億元;從最開始的拉線設點,到現在的快速;陳衛用「風雨十年」這個詞來概括與信威公司的10年。

  在這10年中,陳衛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船長,能看到遠方的前景,也能巧妙地躲過暗礁。

  小檔案

  姓名:陳衛

  職務: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前總裁

  畢業院校:美國伍斯特大學

  職業經歷:曾就職於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積累了豐富的技術開發以及市場拓展的經驗。

  創業歷程:1995年回國創業,是美國CWILL公司和北京信威的創立者之一。創辦CWILL后,以陳衛為首的研發小組成功推出了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平台——SCDMA無線通信系統。1995年底,CWILL與大唐電信研究院(CATT)合資成立了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陳衛出任總裁。

  刻骨銘心的1999年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陳衛用成龍的這一句歌詞來評判自己的苦難和成敗。陳衛說,他一直感謝磨難,沒有刻骨銘心的苦難,也就沒有曾經的如日中天。從1995年開始,陳衛帶領一批同事開始艱難的無線市話研發。最開始的幾年,有同事因為開發無線市話系統而病倒在了工作崗位,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有這一切都讓陳衛眼眶濕潤。

  1997年,信威公司開始在重慶市一個叫白市驛的小地方試網。一個全新的產品要推向市場,難度可想而知。因為是試驗性產品,陳衛自己都不知道在安裝、調試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問題。正因為有這樣那樣的不確定因素,當時很多地方都拒絕了他們。就在陳衛快要絕望的時候,重慶市電信局沈長富副局長給予了陳衛莫大的支持,頂著其他非議,讓信威公司產品併入中國電信網進行試驗。有了一次這樣來之不易的寶貴機會,陳衛便開始帶領一幫人幹了起來。

  重慶是有名的「火都」,6月的重慶又悶又熱。白天幹不了活,就晚上干,從晚上七八點鐘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當時條件很苦,但員工的熱情很高,因為這畢竟是自己親手研發的產品。就這樣幹了一個多月,安裝了幾十個終端,進一步驗證了這套系統的可靠性。正當陳衛對前景充滿了憧憬的時候,市場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變化讓信威公司遭受了滅頂之災。

  1997年前後,中國電信的電話初裝費還需3000多元。但到了1999年初的時候,電話初裝費降到了300元。到1999年底,電話的初裝費降為了零。信威公司的固定無線接入系統的高成本已不能滿足電信運營商的要求。信威公司被逼無奈,開始降價銷售,但質量又得不到保障。1999年3月,信威公司徹底停產,到1999年底大部分研發人員都投奔了大唐電信。至此,信威公司已經名存實亡,陳衛遭受了開創信威公司以來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此時,股東之間又發生了嚴重分歧,公司一股東強行搬走了公司自主研發的大部分主打產品。

  遠赴美國的思考

  面對空蕩蕩的辦公室,陳衛欲哭無淚。但陳衛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堅信這個產業的光明前景。陳衛帶領銷售人員繼續尋求支持。在大慶油田,陳衛找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者。大慶油田的黨委書記郭書昌聽完了陳衛對產品功能的介紹后,當即決定與信威公司簽訂了一個關於無線市話的長期合同。除了經濟支持外,郭書昌還在精神上給予陳衛莫大的支持。郭書昌說:「再苦再難,中國始終是要過這個坎的,我們不能再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而受制於他人。」有了這樣資源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鼓勵,陳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但隨著股東之間的分歧日益明顯,1999年年底,陳衛的總經理職務被大股東強行罷免。無奈之下,陳衛只好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信威公司而遠赴美國。在被罷免的一段時間裡,陳衛度過了最為黑暗的一段時間。

  2003年初回到美國后,陳衛對人生和事業都進行了很多思考。回國創業為什麼會這麼難,這次「失敗」的原因又在哪裡呢?難道就這樣放棄了嗎?

  因為有博士的頭銜,又有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陳衛在美國仍是高薪一族。面對巨大的物質誘惑,陳衛挺住了。陳衛的第六感告訴他:無線市話業務一定會大有市場,他的事業應該是在中國,而不是在美國。

  以「救火員」身份重掌信威

  2000年3月,應信威公司股東的邀請,陳衛又一次回到了北京,這次他帶了一批學成歸國的「海歸」,回到了信威公司。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信威公司已經是面目全非了。往日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冷清,員工由原來的幾百人減少到27人。原來幾十個研發人員只剩下1個人。此時,公司的尚有6000多萬元的存資,3000多萬元的退貨。面對奄奄一息的公司,陳衛心裡一刻也沒平靜過。他不能讓自己傾注了全部心血的信威公司就這樣「崩塌」。陳衛開始努力地尋覓公司的出路在哪裡。陳衛說,在2000年到2001年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是大慶油田挽救了信威公司。2001年,信威公司的所有合同都停了,只有大慶油田這一家還在支持著信威公司。在大慶油田試驗無線固定電話設備時,信威公司的產品性能並不穩定,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郭書昌仍一如既往地支持著陳衛。即使有了大慶油田源源不斷的支持,到2001年下半年的時候,信威公司仍面臨了生存絕境,公司一連幾個月發不出工資。無奈之下,陳衛只好遠赴大慶,求助郭書昌。趕到大慶后,郭書昌並沒有在辦公室。陳衛只好冒昧地找到郭書昌家裡,再苦等幾個小時后,終於見到了他。向郭書昌說明公司的窘境后,郭書昌批給了信威公司400萬元。靠著這400萬元,信威公司支撐了近一年時間,再次逃過一劫。

  迎來歷史性的「春天」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這是著名詩人雪萊的一句詩。幾次的風風雨雨,幾次的生生死死,沒有把威信公司和陳衛擊垮,反而讓威信更加茁壯,陳衛更加成熟。2003年,威信公司迎來了歷史性的春天,中國網通從中國電信中剝離出來,中國網通公司正式成立。從國家政策上考慮,政府是希望在固定電話市場上,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展開競爭,以便更好地促進電信市場的發展。而中國網通在南方基本上沒有電信網,它必須尋求新的突破點,原來那樣的挖溝埋線建立電信網的做法,在當今的城鄉區域根本不可能實現。而「大靈通」無線接入剛好適應了中國網通在南方的發展。

  2004年8月,由信威公司發起的SCDMA(大靈通)產業聯盟正式成立,信威公司再一次領跑了中國的「大靈通」市場,陳衛將自己的目標定為將信威做成全國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同時,企業再一次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景象,讓許多曾經離開信威公司的人又紛紛回來了。

  「海歸」也是普通人

  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陳衛甚至以個人的名義向朋友借錢發工資。現在的信威公司資產超億元,但他在擔任信威公司的總裁期間,仍然沒有一分錢股份。這在中關村「海歸派」企業中,極為罕見。難怪有許多朋友見面都會向陳衛問同一個問題:「你心裡平衡嗎?」陳衛說:「如果是橫向比較,心裡肯定會不平衡;如果是縱向比較,心裡就坦然了。」

  在人們的印象中,「海歸派」總是無限風光的。陳衛說,其實不然,「海歸派」要想在國內做一番事業比一般人還難,要闖3關。

  第一關,便是工資觀,歐美國家的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國內根本無法比較,這樣一來把70%的「海歸」都擋在了外面。

  第二關,有的「海歸派」回國創業的心態不健康,想撈一把就走,一看沒有什麼希望,又趕緊回去了。他們不是想真心實意把一個產業搞起來。有人只會說歐美社會環境好。但殊不知,他們現在的人文環境正是他們祖先用勞動所創造的,難道我們就沒有責任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好的空間嗎?

  第三關,夫妻兩地分居,一個在國內,一個在美國,長此以往,要麼分手,要麼就被拽回了美國。

  陳衛認為,「海歸」其實也是普通人,「海歸派」無非比別人多讀了幾年書,眼界開闊而已。試問,中國100個百萬富翁中,「海歸派」能占幾個?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