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傅斯年·所謂「國醫」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7-9-14 04: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ydhg.zgshequ.com/thread-1638-1-1.html

中國現在最可恥、最可恨、最可使人斷氣的事……是所謂西醫,中醫之
爭。……日本的侵略不得了,如我們有決心,有準備,加以極大之努力,而且善
於利用局勢,日本總有受教訓之一日。只有中醫、西醫之爭,真把中國人的劣根
性暴露得無所不至!以開了四十年學校的結果,中醫還成問題!受了新式教育的
人,還在那裡聽中醫的五行、六氣等等胡說!自命為提倡近代化的人,還在那裡
以政治的或社會的力量作中醫的護法者!這豈不是明顯表示中國人的腦筋彷彿根
本有問題?對於自己的身體與性命,還沒有明了的見解與信心,何況其他。對於
關係國民生命的大問題還在那裡妄逞意氣,不分是非,何況其他。對於極容易分
辨的科學常識還在餛飩的狀態中,何況較繁複的事。到今天還在那裡爭著中醫、
西醫,豈不使全世界人覺得中國人另是人類之一種!辦了四十年學校不能脫離這
個中世紀的階段,豈不使人覺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中國人到了現在還信所謂中醫者,大致有幾個原因。最可恕的是愛國心,可
惜用的地方大錯了。人們每每重視本地或本國對於一種學問或藝術之貢獻,這本
是一件普通的事,而且在略有節制的範圍內,也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才可以激
勵出其土、其國更多的貢獻來。不過所謂中醫並非純粹的漢土產品,這類的方技
在唐時頗受印度及中亞的影響,在宋、元更受阿拉伯人的影響。中醫本來即無病
理,又缺診斷,無非是一部「經驗良方」。

  這些經驗良方不是一處來的。這類考據,此地無法談,我只提醒一句,其實
醫學在現在並無所謂國界,雖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的風氣各有小小不同,在
基礎上全無半點分別,這不是論詩宗、評畫派一流的事。第二個原因是頭腦不清
楚。對於一切東西皆不深信,也皆不信,人云亦云,生病請醫生全是試試看,恰
如鄉下老太婆生了病時拜一切神佛一般。這全是以做夢的狀態對付死生的大事。
第三個原因是教育不好的結果。中國的教育中沒有給人安置一個堅實的科學常識
訓練,故受此教育者後來糊塗如此。

  我以為目下政府及社會上人應該積極注意此事。想法子不再為所謂「國醫」
丟國家民族的丑了。即如數月前設置所謂中醫研究所之爭,真是一件意氣與無知
之充分表演,不圖今日見此11世紀的惡劇。又如近時幾個監察委員彈劾中央醫院
的事,真正是件大笑話,中央醫院究竟殺人不殺人,須待有資格的醫士檢定,豈
是幾個在事外監察委員所能憑空斷定的。以非技術的國家官吏去判斷純粹技術的
問題,監察員坐在家中做了監察吏,這要比《洗冤錄》所代表的文化還要退下幾
步。

  以政治的立點論,中國此時醫學衛生的狀態有下列幾件事急須要做。第一,
應該多設幾個訓練在內地服務醫生之學校。目下的有名醫學校,國立的如上海醫
學院,私立的如北平協和醫學校,所造出的醫生很能適合近代醫學所要求的高標
准,但聽說他們每每喜歡在大埠作業,到內地去是很少的。所以內地至今等於沒
有真的醫生,只靠幾個教會的醫院對付。這是不應該而且不了的事。至於各省設
的醫學校每每不能甚好,專靠他們也不是辦法。現在應該集中力量,或就已有好
的醫學校中設農村服務醫生一科,使他們在畢業後到內地,或者簡單到內地鄉村
里辦醫學校去。聽說南京中央醫院有此類之計劃,我希望它早能實現。第二,內
地之需要公共衛生比需要醫士還迫切。醫士之訓練不能速成,一時斷難普及,不
如先盡量講究公共衛生,收效較快。況且中國是個世界上病菌最多的國家,各種
疾疫並世無雙,故死亡率在一切開化與未開化的人類之上。對付此情形之最有效
方法,無過於防範於未病之先。以南京論,原來到了夏季、秋季傷寒、霍亂、瘧
疾之多,是大可使人吃驚的。幾年以來,以衛生署及其附屬機關之努力,特別是
防疫注射之努力,這些病減少得多了。這樣工作,比在南京多設幾個醫院的效力
還重要。在中國的目下經濟情形論,若干公共衛生的事業是難做的,然也不是一
無可做的,其中也有若干不費錢只費力的。這裡頭的緩急與程序,要靠研究公共
衛生的人的聰明,絕不是在中國鄉村中無可為者。這件事要辦好了,中國要少死
許多人,即是省略了很大的國民經濟之虛費。第三,要多多的訓練些內地服務之
看護。中國人太忽略看護對於疾病之重要了,以為萬般的病都只要靠葯治,因此
死人不少。內地人之無看護知識,因而更需要能服務的看護,本是不待說的。不
特有訓練的看護應該更多,即一般的看護知識也應該灌輸在國民教育之中。……
第四,更多用的醫藥品應該由政府自己設廠製造,或促成中國工業家之製造。如
吸水棉、紗帶、酒精,果一切仰給於國外,在國民經濟上看來大不是了局。醫藥
品是最不能不用的洋貨,若因醫藥事業之進步,這個貿易的漏洞太大了,決不是
辦法,所以政府及社會應該及早準備。第五,政府應該充分的推廣生產節制。中
國人口問題中的大毛病,第一是多產,第二是多死,這中間含有無數的浪費。果
以醫學衛生事業之進步,死亡率減少了,而生產率不減少,又不得了,所以生產
節制大與社會安定有關。不過目下實行生產節制者,多為充分受教育之新家庭,
此一個比較的能生長並能教育子女的社會階級偏偏節制生產,而無力多生偏要濫
生者不受限制,豈非漸漸的使我們的人種退化?所以政府應該對於一切患有花柳
病、遺傳性的精神病之人,及有遺傳性的犯罪者,及絕不能自立者,利用最新發
明的方法,使之不生育。近代國家的責任一天比一天大,作這樣事若能做得妥當,
不算是妄舉。第六,政府應大量的獎勵在中國的近代醫學,此意待下次詳說。

  至於對付中醫,似應取得逐步廢止之政策。內地目下尚無醫生,大埠的醫生
也不夠用,而愚民之信此如信占卜相面看風水一半,禁止之後使他手足無所措。
或者免不了暫且保留此一個催眠術。同時卻也不能不管理他。若干真正胡鬧的事,
不便使他再做了。以後因有訓練醫生人數之增加,逐步禁止這些「國醫」。目下
可以先把大埠的「國醫」禁止了,至少加一個重稅於那些大賺錢的國醫以取「寓
禁於徵」之作用。管理他們的衙門,當然是內政部禮俗司,而不該是衛生署,因
為「醫卜星相」照中國的「國粹」是在一塊的。論到「國葯」之研究,乃全是訓
練有學問的近代藥學專家的事,一葯之分析,及其病狀效能之實驗,決不是這些
不解化學的「國醫」所能知覺的。

  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盼望
一切不甘居餛飩的人,有是非之心的人,在這個地方不取模稜的態度。

  (原載1934年3月5日《大公報》星期論文,又載1934年8月26日《獨立評論》
第一一五號)
小辣辣評:
又如近時幾個監察委員彈劾中央醫院
的事,真正是件大笑話,中央醫院究竟殺人不殺人,須待有資格的醫士檢定,豈
是幾個在事外監察委員所能憑空斷定的。以非技術的國家官吏去判斷純粹技術的
問題,監察員坐在家中做了監察吏,這要比《洗冤錄》所代表的文化還要退下幾
步。
傅斯年先生你自己難道是有資格的醫士嗎?  怎麼有資格去判斷純粹技術的醫學問題?
至於對付中醫,似應取得逐步廢止之政策。內地目下尚無醫生,大埠的醫生
也不夠用,而愚民之信此如信占卜相面看風水一半,禁止之後使他手足無所措。
或者免不了暫且保留此一個催眠術。同時卻也不能不管理他。若干真正胡鬧的事,
不便使他再做了。以後因有訓練醫生人數之增加,逐步禁止這些「國醫」。目下
可以先把大埠的「國醫」禁止了
,這就更荒唐了. 既知內地目下尚無醫生,大埠的醫生
也不夠用, 卻要求目下可以先把大埠的「國醫」禁止了. 「國醫」禁止了難道讓老百姓坐以待斃?
是否有些老糊塗?  作為北大校長. 實在有失水平.

[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07-9-16 00:26 編輯 ]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沙發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7-9-16 0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小辣辣 的帖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2%85%E6%96%AF%E5%B9%B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2%85%E6%96%AF%E5%B9%B4
1920年,他負笈歐洲,在倫敦大學三年半後,轉赴柏林大學。在他遊學六年半的時間中,大部份時間都在研讀實驗心理學在內的自然科學,在柏林大學的後期才開始閱讀比較語言學,並學習東方語言。

(1933年-)
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1938年-)
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1946年)
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員
(1948年-1950年12月20日)
政治協商會議會員

學閥作風結胎於傅斯年,傅斯年創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切大獨裁,獨裁到頭天看見小研究員在陽光下散步稍久,第二天就禁止散步一天的程度。但傅斯年雖然獨裁,還能容李濟,還能控制下面不準亂來;但李濟接手後,他卻不能容「李濟」,三十年來把持資料的結果,他們的學術研究,不過一片乾嘉餘孽的把戲,甚至連乾嘉餘孽的功夫都做不及格(《一個學閥的悲劇》,遠流出版)


1. 原來傅斯年留學時主要學的是實驗心理學及比較語言學,學習東方語言;  
2. 原來傅斯年長期從政. 是個政客.
3, 原來傅斯年還是一個學閥,  大獨裁
傅斯年代理過北大校長,  但在北大網站中的歷任校長和歷史名人中均查無此人.  原來他為北大所不恥.

[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07-9-16 00:53 編輯 ]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8: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