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秦陵兵馬俑四大未解謎團

[複製鏈接]

344

主題

2270

帖子

87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黛 發表於 2007-8-14 0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秦陵兵馬俑四大未解謎團:為何沒有統帥俑?


   從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劍,長86厘米劍身上有8個棱面,極為對稱均衡。它們歷經2,000年,從地下出土,卻無蝕無銹,光潔如新。

  秦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臨潼縣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是秦始皇陵的從葬坑,這是一個浩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 1974年春,當地農民在打井時,從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頭的碎片,一時議論紛紛。這一偶然發現,引起了考古部門極大的重視,從此揭開了塵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寶庫。 1974年的這一發現震驚中外,1975年國務院批准在一號坑原址上建一座佔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館,並於1979年10月日正式對外開放。三號坑全部發掘,於1989年開放;二號坑從1994年3月開始挖掘,觀眾可觀看發掘過程。秦俑坑坐西向東,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計有陶俑陶馬8000餘件。

  香港文匯報報道,研究秦漢歷史的資深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近日柱表示,目前對於兵馬俑的爭議還一直在持續,出土文物帶給世人許多千古之謎。神秘的兵馬俑,還有多少懸疑沒有解開?



  一、為何沒有統帥俑?

  這些陶俑無論是步兵、弩兵、騎兵、車兵,都屬武士俑,並不見統帥俑。有人認為,可能是按秦制,每次出征前由秦王指令,一名將帥任統帥。還有人認為,也可能是因為秦始皇是秦軍最高統帥,為維護皇帝的絕對權威和神聖尊嚴,不能把秦始皇的形象塑在兵馬俑坑之中。這兩種說法,都是猜測而已。

  二、1及2號坑為何被焚毀?

  發掘兵馬俑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二號俑坑的木結構幾乎全部被燒成炭跡或灰燼。俑坑經火焚后全部塌陷。陶俑和陶馬被砸,有的東倒西歪,有的身首異處,有的頭破腹裂,有的臂斷腿折,有的斷成數段,有的成為碎片,完整的很少。俑坑的火是誰放的呢?

  推測有三:一是秦人自己點的火,以燒毀祭墓物品及墓周的某些建築,使死者靈魂將此帶去陰間享用,即所謂「燎祭」。但是,如果真的是出於古代的喪葬制度和民間風俗習慣而焚毀掉,為什麼只燒一、二號坑而不燒三號坑呢?二是被項羽率領的軍隊焚毀的。據《漢鋤》、《史記》、《水經注》等史籍記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但上述史書中並沒有一個字明確記述項羽軍隊焚毀秦兵馬俑之事,甚至連秦兵馬俑的字樣都沒提到。三是因為坑內的陪葬物等有機物腐敗產生沼氣,自燃而造成的。但是,同樣的俑坑,同樣的環境條件為什麼只燒了一、二號坑而三號坑卻沒有起火呢?

  三、泥塑制陶工藝失傳

  這些陶人陶馬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掩埋了20多個世紀,出土后,仍然保持了色澤純、密度大、硬度高特點,以手敲擊,金聲玉韻,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當代的制陶工藝大師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至今僅能仿造一些簡單的陶人。他們想要複製陶馬,反覆試驗竟無一成功。秦代這種傑出的泥塑工藝和制陶工藝,使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它的技術、配方失傳,成了謎。

  四、青銅劍兩千年不折

  從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劍,長86厘米劍身上有8個棱面,極為對稱均衡。它們歷經2,000年,從地下出土,卻無蝕無銹,光潔如新。用現代科學方法檢測分析,這些青銅劍表面竟塗有一層厚約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鉻2%。這一發現立即震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銘鹽氧化處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進工藝。據說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並申請專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較複雜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下才得以實現。秦人的鑄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議。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這些青銅劍的韌性異常驚人。有一口劍,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彎曲度超過45度。當陶俑被移開的一瞬間,奇迹發生了,青銅劍反彈平直,自然還原。這精湛的鑄劍技藝,令人膛目結舌,卻不知為何。
歷史是地下的河/《歷史》是純凈水
我給你講故事http://blog.sina.com.cn/u/1232798301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0: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