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向》台灣能拒美抗中?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7-8-4 09: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worldjournal.com/weekly93_disp.php?nt_seq_id=1567752

台灣綠營公投入聯合國企圖操作本土悲情意識求勝選,無可避免形成「挾民意以反制美國」,藍營也被綠營挾持,倡議公投入聯,使台灣朝野形成「拒美抗中」的氛圍。謝長廷訪美之際,美方釋出拒扁過境本土,以示反對公投入聯,對謝的「面試」,也考驗其「憲法一中,和解共生」如何詮釋。謝外有華府壓力、內有深綠逼迫、後有藍營追兵,處境漸有被深綠挾持的意味。
美中台關係因台灣大選重臨定位互調時期,美國暫停批售台灣F-16戰機、阻止台灣發展攻擊型飛彈,可視為首個教訓,如果台灣不回頭還有「續集」。蘭德智庫最近報告,指台獨派掌權兩岸關係將更緊張,美國約束具任何台獨涵義的公投已是既定政策,因為它妨害美中共同戰略利益,台灣因內需打出的公投牌能走多遠,很快將見分曉。

謝長廷顯然想從美國聲明反對公投入聯中找到「實質與程序」的區隔,再從縫隙中尋找「擦邊球」的機會,希望兩面討好。他不承諾四不,但華府不可能退讓;他也想區隔扁而不得罪深綠,他更想超越馬英九,獲得華府激賞,訪美的造勢變成接受美方「面試」,馬9月如訪美也將接受相同的「面談」,說明台灣難擺脫美方的操控。

這場選戰,謝長廷的處境比馬英九艱苦。他內有扁的牽制和深綠的壓力,臨行前民進黨展開公投入聯第二階段連署給他施壓;主觀上他希望與扁區隔,避免「扁繼承人」的包袱,所以出發前謝秘密拜會李登輝,暗批扁「台美關係重大政策溝通,有些人做得不夠,傷害彼此關係,失去最基本信任」。

長、扁間目前的微妙關係,牽動政局甚大。扁對輔選謝著力愈來愈深,但謝是既愛又怕。扁的加持在謝看來是為推銷謝蘇配,也是為扁自謀後路,能把謝拱進總統府,扁「台獨教主」的地位便鞏固,國務機要費官司可獲庇蔭。扁也掌握謝所謂「十大弊案」動向,運用權力黑手掌控謝的官司進展,甚至可能決定謝候選人地位生死,玉皇宮捐款案謝聲請保全證據,就是在防扁整他。最嚴重的情況,在扁操縱下總統候選人可走馬換將,讓蘇貞昌取代謝,所以謝表面上獲綠營團結支持,背後卻腹背受敵,艱險異常,候選人登記完成前,謝須戰戰兢兢維持與扁的「共生」關係。

謝、馬前後訪美,美方傳達反對公投入聯態度,絕對有「制裁」台灣的暗示,要台灣收手。謝再怎麼區分入聯公投的實質和程序,都跳脫不了美國不支持台灣加入以主權國家為會員的國際組織,這是既定政策。所以技術上,謝馬如何合力為公投踩煞車,面對深綠挑起的民粹意識,扁丟出「新憲公投」議題,藍營以逸代勞、可待機隨綠營而動,謝卻有如拆炸彈引信般危險,稍有不慎即失去深綠支持,選戰將陷逆境。

美、中目前雖因中國產品產生齟齬,但維持台海平靜符合共同利益,華府出面約束台灣,北京暫緘默旁觀。前國務院副發言人容安瀾引用「反分裂法」第八條提醒台灣勿蹈紅線,旁證反分裂法已被美方普遍接受,對台獨運動自屬壞消息。但北京可能有動作之說,或低估了北京的抉擇智慧,至少中共不會重蹈覆轍,為綠營「助選」,而藍綠共同啟動的公投列車,最後很可能須以「公投台海和平」等「多此一舉式」的公投來收場。

台灣目前總體民意已把公投認定為「民意的表達」,大部分民眾或許像馬英九說的「去他的吧,我們有公投的權利」,不想理會美國,更不甩大陸。但牴觸美方利益的結果,軍購碰壁、內政干預只是開端,扁和呂秀蓮待遇有別,說明華府有許多籌碼可用,謝爭取美方青睞,如與美方達成一些私下承諾,作些暗盤交易,但公開須迎合民粹意識是合理推斷。他訪美期間指台灣像舞女,隨人搖來搖去,這回他卻須陪美國跳舞,甚至還被「帶出場」,應更能深切體會舞女的命運,這本是台灣歷史的長期宿命,但台獨近年的操作使台灣賣身賣得更徹底!

2008年選戰,華府已打出第一張牌,將會照華府定的劇本演下去,對內激烈廝殺,再臭再爛的手段都無妨,但對外,美國已劃下紅線,讓謝、馬兩位拳手來美接受教練提點後,再回到場內比拚。(陳世耀)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9: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