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未來已被經濟捆綁在一起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7-7-20 0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美國商業周刊網站
     由食品安全之爭而有可能引發美中貿易大戰,令全球關注。美國專家撰文指出,貿易大戰會讓兩國皆輸,唯有合作才會有更多收益,因為兩國關係和未來已被經濟緊緊捆綁在一起。

     美國商業周刊網站7月18日發表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資深副總裁、北京公司負責人大衛.邁克爾(David Michael)撰寫的文章,論述了目前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的美中關係,並得出兩國「只有合作才會雙贏否則就會雙輸」的結論。
   
    文章指出,在美國與中國爆發一場貿易大戰之前,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和政治領袖們應該不要緊盯著眼前的貿易赤字,而是要考慮這個複雜而且性質正在轉變的美中經濟關係。
   
    美國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稱,2006年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2325億美元。這的確代表著一種真實的經濟不平衡,它也製造出一套複雜的挑戰,而且還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
   
    雖然對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們來說,尋找外部原因是很自然的,但事實則是,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中國政府,都不應該為這種貿易不平衡負主要責任。中國的絕大多數的出口,都是由外國公司驅動的,而中國國內的許多市場相對來說也是對外國產品和品牌開放的。因此,貿易赤字只反映出複雜的全球化的現實。
   
    豐富的西方品牌
   
    這也反映出許多非中國公司的決策。那些在中國建立的非中國公司總的來說,是讓想他們自己和他們的顧客受益。這樣考慮一下:在所有的「中國貨」中有接近60%的產品,都是那些尋求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最新基礎設施的非中國公司而生產的。
   
    美國消費者每天在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電路城(Circuit City)、梅西(Macy)等其它大型零售連鎖商所購買的那些商品,都標出由西方人設計並符合西方質量標準的品牌,但這些商品卻是在中國生產的。其實,為了保持貨源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和其它國際公司為了進一步擴大他們在中國的業務,每周都在向中國投資10億美元。
   
    相比之下,中國還沒有產生出一個規模龐大的純粹屬於自己的出口基地。它與日本和韓國有著極大的差異,這兩個亞洲國家的本土公司,在出口方面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但在中國,出口遊戲卻完全被外國公司主導著。
   
    入世提升了中國的衝力
   
    那麼,中國自己的市場又是什麼樣子呢?中國從國外進口許多外國貨么?雖然中國沒有進口足夠的美國貨來緩解兩國的貿易不平衡,但與早前相比,中國正在從美國購買很多商品,而且在其經濟繼續蓬勃發展之際,中國可能會在未來進口大批的美國貨。
   
    例如,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統計,自2001年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美國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原文)的出口,已經增長了190%,使其成為美國的第四大出口市場。如果要是把美國對香港的出口也包括在內的話,那麼中國已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據美國商務部統計,美國對中國銷售率的增長,要比美國在同一時期對其它國家的出口增長率,高出了12倍。
   
    事實上,中國消費者喜歡外國品牌。而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將尋求外國製造的商品。美國和其他非中國國內品牌已經支配著許多行業,包括家用小車、行動電話、電腦印表機和高端電視機。
   
    快餐、飛機和醫療儀器
   
    早在1992年就開始在中國上海工作的波士頓諮詢集團資深副總裁邁克爾,還在文章中強調指出,中國的消費者其實很喜歡美國的一些名牌產品。比如說,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就是美國的別克車。如果你想享用一杯咖啡或炸雞,找到星巴克或肯德雞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雖然這些產品和服務可能都是中國產的,但他們引進了美國提供的管理和設計,甚至還有美國的僱員。
   
    此外,美國和其它外國公司還主導著中國日益壯大的商業客機市場,還是中國所有的高端醫療儀器和設備的提供者。
   
    美國和外國產品在中國表現得如此之好,其原因實在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國的市場總得來說是對外國產品開放的。從歷史上看,中國市場對外國產品的開放程度,已遠遠超過了日本和韓國。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外國產品正扮演著一個很大的角色。
   
    文章稱,這也應該是我們的提示:讓中國市場繼續保持這個勢頭。
   
    但目前最主要的例外是,中國的服務領域如金融服務、通信、媒體和娛樂等,還沒有完全對外國公司開放。這也是美國的貿易談判專家應該從法律上給予關注的領域,因為一個開放的中國市場將會讓美國的經濟獲益。另一個有前途的行業就是旅遊業。中國消費者渴望到美國旅遊,到美國去花錢。為此,美國的政策應該逐步改善,更好地抓住這個時機。
   
    松馳的法律環境
   
    已經在中國和亞洲工作了13年的大衛.邁克爾在文章中寫道,顧全美中經濟關係的「大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我們所倡導的是對兩國都有巨大好處的貿易,而不是想方設法地設置障礙。如果我們這樣做獲得成功的話,美國還可以獲得一種影響,它可以說服中國打擊盜版和保護知識產權也符合自身利益,而這些問題又都是美國公司極為關注的。
   
    此外,美國還可能會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來推動中國向前發展具有實際意義的環境保護。這將包括實施更強大的環保排放標準,對新的能夠加工出更清潔燃料的煉油廠進行投資,同時也可以要求中國國內的生產者遵守全球公認的污染標準。目前,中國在這方面正取得進展。
   
    中國也需要面對其他問題。儘管它作為一個全球經濟強國,中國人仍然有18%的人口是世界上的窮人,有1.5億人低於每天1美元。但據世界銀行統計,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正讓數億人口擺脫貧困。這一點應該是美國值得高興的。
   
    無數人脫離貧窮
   
    我們還應該感到高興的是,皮尤民調機構在2006年進行的一份全球民調顯示,中國人對美國有著一個整體的好感。它還表明中國人民對美國的態度,已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那些更傳統的盟友。
   
    文章指出,在我們考慮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時,讓我們反思一下:過去十年與中國貿易的增長,已經幫助無數中國人擺脫了貧窮,也助長普遍親美的態度,並幫助美國公司提供一個重要的出口市場和投資市場,它有可能在未來創造出一個更大幅度的增長。那麼,是否有其他可行的劇本會比這些更積極呢?
   
    可以把美國與中國的優勢和劣勢擺到桌面上來。中國的主要優勢是,它擁有龐大的低成本勞動力,其驕人的基礎設施可以讓那些進入中國的美國公司獲得這些勞動力,它有利於投資的政策。無論是貨幣的調整還是貿易壁壘,都將無法改變這一局面。事實上,牛津分析最近曾報導說,即使是25%的升值,中國貨幣對貿易赤字而言,只會帶來輕微的變動。
   
    對每一個人都重要的問題
   
    要中國走回頭路,放棄其在全球經濟中所扮演的越來越大的角色,這不是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在未來幾年將會成為真正至關重要的,就是美國要與中國一道解決重要的共同利益的使命。
   
    中國在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能源政策,以及地球變曖方面所作出的決策,將會很快成為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問題。屆時將會從中受益的美國也會保證,這些問題在我們與中國的整體關係中是突出的。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