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放軍主戰重型裝備首次集中向公眾展示(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7-19 1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7月19日  北京日報


                                                  國產PLZ-0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亮相 攝影:門廣闊

  本報記者 黃加佳 劉歡

  什麼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年來的風雨歷程?誰記錄了人民軍隊從一支「小米加步槍」的單一陸軍逐步發展成現代化合成軍?什麼是解放軍永遠不變的軍魂?新中國成立58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

  昨天,在軍事博物館開展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做出了精彩詮釋……

  此次展覽,通過1750件實物、970餘幅圖片、6座大型景觀、20件國產大型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裝備,使觀眾全方位地了解人民軍隊與新中國共同發展壯大的每一步。

  -新裝備集體亮相

  除了大量圖片和文物外,一大批反映我軍近年來軍事、科技新成果的新裝備,也集體亮相。

  軍事博物館的門前展區,新型主戰坦克、新型步兵戰車、新型自行火炮、新型地地導彈、中程地空導彈、新型轟炸機等十餘件我國新型的重型武器一字排開。這些大型主戰裝備,是第一次大規模集中展出。

  除了這些代表我軍軍事實力的武器裝備,幾款剛剛研製成功的後勤保障裝備也極為惹眼。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和神舟六號飛船模型等代表我軍最新航天成果參加了展出。其中,航天員在太空中穿過的宇航服,最引人注目。

  太空是國家安全新的戰略制高點。1992年,黨中央就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又乘坐「神六」飛上太空。展覽的圖片不但再現了他們整裝待發、飛上太空的精彩畫面,就連他們在太空吃的食品等也在展出之列。記者看到,這些航空大餐十分豐富,不但有真空包裝的大蝦、風乾的香蕉,還有幾款壓縮月餅。不但營養搭配合理,還十分注重口味。

  廣場東南角,遠遠就能聞到一股香噴噴的麵包味。走近一看,幾個解放軍戰士正從一輛麵包加工車裡端出一盤剛出爐的麵包。他們告訴記者,這套設備叫做「2005-75麵包加工方艙」,主要用於野外加工主食麵包,每小時可以出爐75公斤麵粉的麵包。有了這樣的設備,炊事班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開灶做飯了。野外作戰時,戰士們隨時可以吃到新出爐的麵包。「這麵包裡面,還可以加餡兒呢!」

  -新技術手段使展覽更精彩

  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也為此次展覽增色不少。

  序廳運用了折幕投影,展示了我軍的現代化進程;「聯合作戰」和「經典軍事影片集錦」中使用了20倍增益高清投影屏幕,使人彷彿置身於槍林彈雨的戰場中。

  一個名為「智能互動式通用指揮平台」的立體地圖,引起了記者的關注。這個指揮平台更像是一台液晶顯示器。屏幕上,顯示著長沙市的衛星圖。講解員用手指輕輕一點,指揮平台上星星點點的街道和房屋頓時拉近放大。隨著手指觸摸方向的改變,屏幕上的視角也跟著轉變,甚至可以做到360度旋轉。講解員說,這套系統可以通過360度的角度轉換,滿足協作討論的需求。同時,參加討論者還可以各自挑選一種顏色,在屏幕上作標註。另外,這套系統還可以輸入很多外來數據,與地理數據結合起來。據介紹,這套系統是剛剛研製出來的,也是第一次與公眾見面。它不但在指揮作戰方面有很大用途,在交通、水利、城市規劃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功用。

  在展廳的另一處模擬丘陵地形上,一個吸塵器大小、外形像小坦克模樣的機器人正在奮力地爬坡。「這個小機器人全稱叫『機器人作戰平台』,別看它身材小,作用可大著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機器人是去年9月由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的,從設想到完成僅用了七八個月。

  「我們是通過計算機對它進行無線遙控,最遠遙控距離可達5公里。」工作人員介紹,它能輕鬆地跨上35厘米高的平台,越過40厘米寬的溝壑,可通過的最大坡度達45度。另外,它的頭頂和兩側共有3個高清晰攝像頭。

  「它時而是醫生,時而又是戰士。」工作人員說,「舉個例子,當地震發生,需要在危房裡搜索傷員時,它可以通過攝像頭快速搜索傷員,判斷受傷人員的傷勢、狀態,並開展救援工作。而在發生巷戰時,加裝了武器設備的機器人可以馬上投入戰鬥。」

  去年在「長征展」中運用互動感應系統營造的紅軍戰士爬雪山的場景,曾經感動了無數參觀者。這次展覽組委會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把1998年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景觀搬到了展廳。在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共同營造下,滿天大雨傾瀉而下,遠處洪水正突破堤壩噴涌而出。場景右側幾名抗洪戰士正在齊腰深的洪水中打樁,搶築堤壩。左側一名戰士正把一個落水的孩子高高舉起。這些逼真的場景,讓觀者想起,9年前抗洪搶險時那些感人至深的場面。

  首次展出的文物引人注目

  此次成就展上展出的重要文物有400多件,其中有很多文物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

  「老夥計,我也打你一拳」

  走進展廳,一張毛澤東舉槍射擊的照片和一個正面印有蔣介石頭像的沙袋十分引人注目。軍博編輯研究處處長,也是這次展覽策劃之一的姜廷玉告訴記者,照片下面的自動步槍就是毛主席當年用過的。這個沙袋也不是一般的沙袋,它是1964年毛澤東觀看全軍大比武時親手打過的。在這兩件文物的背後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1964年6月初,一份反映比武情況的簡報,讓毛澤東十分欣喜。他在簡報上揮筆批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讓我也看看。」很快,這份簡報傳到賀龍元帥手中。他與羅瑞卿和張宗遜商議,能否調濟南軍區和北京軍區的「尖子分隊」到北京,向毛主席作彙報表演。

  6月15日,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在西郊射擊場觀看了比武表演。首先開始的是射擊表演,濟南軍區的神槍手宋世哲40秒內連發40發子彈,發發命中靶子。毛主席連聲稱好,射擊后,他讓工作人員「把神槍手的槍拿來」。宋世哲跑到主席台雙手把槍給羅瑞卿將軍,主席從羅瑞卿手中接過槍后,舉槍瞄了瞄,叮囑說:「訓練要不怕苦。不怕苦,槍才能打得准,才能打敗一切反動派。」這一精彩瞬間,被在場的攝影師捕捉下來,變成了今天珍貴的照片。

  隨後在格鬥場地,毛澤東看到戰士們用的沙袋上畫著一個蔣介石的頭像,就說,「老夥計,咱們久違了。我也打你一拳。」說罷,一拳打過去。頓時,全場響起歡快的笑聲。

  後來,這個沙袋和這把自動步槍被一直珍藏在軍博。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7-19 10:24 | 只看該作者

周總理親擬對台廣播稿亮相


                                                         解放軍最新型99G主戰坦克亮相 攝影:門廣闊


                                                      周總理擬定的炮擊金門廣播稿 攝影/本報記者 饒強

  周總理親擬對台廣播稿

  另一張展台里陳列著一張破舊的稿紙,上前仔細一看,這張稿紙竟然是1958年炮擊金門時,周恩來親自擬的廣播稿。1958年入夏,美國繼向台灣提供「自由女神」飛彈、「獅子星座Ⅱ」導向飛彈后,又決定在台部署可攜帶核彈頭的「鬥牛士」導彈。與此同時,國民黨部隊也開始在金門集結重兵。

  蝸居台灣將近十年的蔣介石集團蠢蠢欲動。黨中央對蔣軍和美國的一系列行為給予了高度關注。各民主黨派也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嚴懲蔣軍。

  黨中央決定炮擊金門。

  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一聲令下,面對金門的30公裏海岸線上,排炮齊發。炮擊的重點目標是敵指揮機構、炮兵陣地、雷達陣地、料羅灣的敵艦。炮戰一打竟持續了21年。

  這次展出的對台廣播稿上寫道:「金門全島軍民同胞們注意:今日是十一月二號,是個雙日,我們一炮未打,你們得到補給。明日,十月三號是個單日,你們千萬不要出來。注意!注意!」

  姜廷玉說:「炮擊金門表示我們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雙日不打炮則體現了我們對金門同胞的關心。」所以,周總理擬定的廣播稿,亦莊亦諧,語氣中還有幾分親切和幽默。

  紅旗插上一江山島

  1955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國民黨軍踞守的浙江省一江山島進行了渡海登陸戰役。這是我軍首次實現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一幅名為「解放一江山島」的油畫,為我們再現了50多年前的那一場惡仗。

  大陸全部解放后,國民黨軍退守台灣、澎湖列島、金門、馬祖的同時,還佔據著浙東沿海一些島嶼,並在大陳島上設立「大陳防衛司令部」。這樣,形成以大陳島為核心,以一江山、披山等島為外圍防禦體系。敵人企圖依託這些島嶼,反攻大陸。

  黨中央毛主席早就識破了美蔣的陰謀,制定了首先攻佔一江山島爾後攻打大陳島的作戰方案。

  為了打破美蔣協防陰謀,中央軍委決心攻打一江山島,解放上下大陳島。這次戰役動用了步兵1個團加1個營,地面炮兵1個團,高射炮兵1個團,火箭炮兵2個營,海軍航空兵7個大隊,海軍第6艦隊、魚雷艇、登陸運輸船一部和部分海岸炮兵,空軍航空兵15個大隊又1個夜航中隊。實現了我軍歷史上首次海陸空聯合作戰。

  油畫下面的展台里擺放著一面紅旗。姜廷玉介紹:「當年,我軍某部5連連長,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舉著這面紅旗跑在最前面。他中彈倒下后,5連的一名通訊員又接過紅旗繼續往前跑,直到把它插到203高地上。」

  簽到簿留下老帥手跡

  1956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簽到簿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那一年的軍委擴大會議決定了我軍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我軍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姜廷玉說,「這個簽到簿上,留下了很多老帥將軍的手跡,有陳毅、劉伯承、羅瑞卿等等。一次能聚集這麼多老將軍的手跡,非常難得。」即使在文物眾多的軍事博物館,像這樣的簽到簿,也僅此一個。

  此次展出的文物,很多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研製原子彈使用過的手搖計算機、抗美援朝英雄邱少雲留下的槍、空軍戰鬥英雄杜鳳瑞的請戰書、雷鋒日記……它們或見證了一個時代,或代表了一種精神,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0年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大型互動項目增加趣味

  這次展覽的另一個引人之處是有很多大型互動項目。

  一套名為「海軍多功能艦艇操作模擬系統」模擬器,把一艘軍艦的駕駛室搬到了展廳。這套系統是艦艇長培訓時使用的,全部採用一比一實物模擬,通訊台、綜合台、雷達台一應俱全。透過駕駛室的「窗戶」,還能看到青島港實景。在記者要求下,講解員調大了風浪的等級。「窗外」的青島港一改風平浪靜的模樣,海浪層層疊疊湧向艦艇,遠處的海港也搖晃起來。這時,駕駛室地板似乎也跟著海浪上下起伏,令人頭暈目眩。不過,講解員說,這只是視覺造成的錯覺,駕駛室其實根本沒有動。

  在講解員指導下,記者還親自操作了一下「艦艇」,過了把「艦長」癮。記者手握舵桿,打了一個左滿舵。儀錶盤上相應的數據立即發生了變化,艦艇正在慢慢向左轉身。不一會兒,駕駛室外的「青島港」漸漸換了場景。

  講解員告訴記者,為了這次展覽,他們精心設計了幾套簡單的操作方案,如離靠碼頭、起錨拋錨、火炮射擊等。到時候,觀眾們可以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一下操作大型「導彈護衛艦」的感受。

  艦艇模擬器旁邊的坦克訓練模擬器也十分有趣。模擬器分控制台和操作艙兩個部分。觀眾可以鑽入模擬的坦克操作艙,像真正的坦克兵那樣實地操作。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一下炮擊碉堡和移動目標的過程。從控制台的屏幕上看去,一炮打去,目標立即被擊得粉碎,很像是在玩電子遊戲。可是,實際一操作,記者發現模擬坦克發炮與玩電子遊戲的感覺相差十萬八千里。記者鑽入操作艙,手握操作桿開始瞄準。操作桿十分沉重,別說是那些快速移動的物體,就是想很快瞄準那些靜止物體也需要花一番工夫。經過工作人員的指導,記者足足花了兩分鐘,才把靶星對準目標。估計到了真正的戰場,這種速度,記者早已變成敵人的炮灰了。據介紹,這套系統是絕對的實物模擬,坦克兵們在這裡訓練完后,就可以掌握真正坦克的操作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7-19 10:25 | 只看該作者
 除了大量圖片和文物外,一大批反映我軍近年來軍事、科技新成果的新裝備,也集體亮相。軍事博物館的門前展區,新型主戰坦克、新型步兵戰車、新型自行火炮、新型地地導彈、中程地空導彈、新型轟炸機等十餘件我國新型的重型武器一字排開。這些大型主戰裝備,是第一次大規模集中展出。


國產95式自行高炮亮相 攝影:門廣闊



最新型飛豹A戰鬥轟炸機亮相 攝影:門廣闊



國產KS-1A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亮相 攝影:門廣闊



解放軍紅箭九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亮相 攝影:門廣闊



國產最新型兩棲步兵戰車亮相 攝影:門廣闊



解放軍二炮部隊東風21/11中程戰術導彈亮相 攝影:門廣闊



國產最新型勇士軍用吉普車亮相 攝影:門廣闊



國產最新型猛士高機動越野車亮相 攝影:門廣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