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在美國當中文老師的喜怒哀樂
[列印本頁]
作者:
彼岸的風
時間:
2007-7-12 07:58
標題:
在美國當中文老師的喜怒哀樂
1999年8月23日我邁進德科中文學校時,那裡共有兩個班。二年級里最小的學生只有5歲,而三年級的學生最大的已滿28。不久,學校又開了一個小小班。小小班裡的年長者是來自緬甸的賀先生,已經43了;來自馬來西亞的黃姓漢子,那年剛好35;來自新加坡的許女士年方29;爹是大老美,娘是菲律賓的小華自報7歲整;還有K市的三個才邁出幼兒園的小娃娃,他們全都是出生在美國的ABC,其祖籍分別是雲南、江蘇和湖北。
我失眠了,整夜輾轉反側都快把床單輾成了繩,兩眼還是閉不上。我發愁不知將如何教好這些「五湖四海」。雖然很難,但我不能打退堂鼓。我受不了那幾位大齡學生和那些家長們渴望的眼神,也忘不了校長的肺腑之言:「中文是我們的母語。如果我們的孩子只會講英語而不會說中文,那就等於是對不起自己的母親!」
校長的話語氣沉重,意味深長。可現實也有話說:老師和家長的母語是中文,可這些學生的母語可是一點兒都不攙假的英文哪!一周7天,他們說英文的時是6天半,輪到我發威發狠的鐘點兒只有3小時。180分鐘三堂課,想利用僅有的那點時間學到的幾個中國字去抗衡其母語,我連想都不敢想。
我煞費苦心地想辦法激發出學生們學中文的興趣。一急之下,我把「匡衡鑿牆壁」和「孫康在雪地里看書」的故事給想起來了。課上,我喜出望外、滔滔不絕地給學生們講,不料,我話音剛落,大班的學生——10歲的凌波當即舉手發問:「孫康在雪地里看書,他不怕凍死呀?」我不禁一愣,「哦,我們哪,我們主要是學習古人那種刻苦向上的精神。」
不行,精神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這樣的答覆肯定鎮不住他們。急中生智,我有詞兒了:「人家孫康是在雪地里看會兒書,進屋暖和一會兒,再出去接著看。」「我不用學孫康。我家有十幾個大電燈!」凌波剛得意完,學生們開始紛紛發表言論:「我家好暖和」、「我們汽車裡都有空調哪!」、「下雪天連學都不上,誰還到雪地……」
在美國長大的他們,怎會理解窮苦人家的子女那種急需改變自己命運的渴求呢!想用孫康在雪地里看書的事例來引導他們,看來不可行。
沒關係,慢慢來!
我查著《辭源》給大班備課;一字一句地給他們講解語法知識;輔導他們寫周記、寫短文;結合課文的內容,因勢利導地給大班講中國的朝代、講東漢的蔡倫、楚國的屈原、南宋的岳飛、明代的李時珍,還講了香港與澳門的回歸以及兩岸統一和浦東開發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班的學生跟我有了一定的默契。聽課時,幾乎沒有人亂說亂動。看著孩子們的進步,他們的家長是既高興又滿意。可一輪到給小班和小小班講課,我就又開始撓頭了。
小班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為主,但原籍四川的小陽陽還是不願聽。每次上課他都把腦袋拱在椅子上,大頭兒朝下地跟我玩對峙。我不理他,他就鑽到桌子底下出怪聲。我把他「請」出來,他就跑到屋門口把一屋子的燈全給按滅了。我問他為什麼要搗亂?他說他是美國人,學中文太無聊,還滿臉嚴肅地告訴我,等他長大后買了新房子決不讓我登門,其原因是怕我去教中文。甚至發展到,他家一請客,他就極其緊張地問他媽:「宋老師來不來?」
陽陽不愛學中文待我慢慢調教。但是來自新加坡的小傑子卻令我有勁使不上。這小孩兒的智力有點兒跟不上,可他的父母那是做夢都想讓孩子把中文學好了,因為他們的祖籍是中國福建。
傑子他媽很辛苦,她總是一次不落地給兒子當陪讀。每次一下課她就兩眼直瞪瞪的瞅著我,老師老師地問個沒完。我把課間休息的那10分鐘幾乎都給了她。為她單留作業,給她反反覆復地講解她母子二人老也弄不明白的那些問題。有付出不一定都有收穫,傑子在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愣把「件」這個量詞填寫在「我有兩件眼睛」里。
說小班的學生都學不好中文那可有點兒不公平。5歲的金岸,人小志氣大。他告訴我,他學中文的目的是為了掌握中、英兩國文字。他說學好中文長大了好回中國當大科學家。那孩子,作業本上全是對勾,中國字寫得是橫平豎直,滿目正楷。
最讓我勞神費心的當數小小班。這個班因學生年齡相差懸殊,當抽讀「一、二、三、四、五」時,在大人和孩子都要舉手爭當第一的情況下,為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我每次都為是該先尊重女士、先生,還是該先優待「ABC」而為難。
在美國當老師必須要弄懂師生地位平等,彼此要相互尊重,他們的成績不好不能隨便聲張,一不留神給人家說出去了,那就是侵犯了其隱私權,所以隨時隨刻,我都要把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放在第一位。由於大環境使然,一些極其推崇西方文化的家長時刻都在配合著孩子的喜怒哀樂。
記得小小班剛開課時,祖籍江蘇的小非非因為唱歌時不哼調,只念歌詞,賀師兄聽罷剛「噗」了一聲,還沒敢笑出來,小傢伙就哇地哭了。這一哭,一直哭到下課時。其間,無論我怎麼哄、怎麼勸,都無濟於事。
非非鬧堂后,其母學起了傑子媽。每次上課她都一路保駕護航,生怕寶貝兒子讓誰給欺負了。料想不到,媽這一坐陣,小非非除了哭的次數在不斷增加,上半堂課就鬧著回家也成了家常便飯。
我是老師,孩子送到我的面前,收不住他們的心不是別人的責任哪!
黔驢技窮時,我想到了「物質刺激」。我跑到文具店給他們買些帶有小動物圖形的花紙片,誰的作業做得好,聽寫全對了,我就揭下一個小動物貼在誰的本本上。這法不子不錯,挺有競爭效果的。
一計管用,二計又生。我到中國雜貨店去買回好多包山楂片,藉助它的忙,我又玩兒起了「訓獸」的把戲。不論大班、小班還是小小班,每到課間休息,我就用山楂片「喂」他們,邊發邊吃邊教他們認山楂片上的字。趁他們都那低頭咕念時,我便把《本草綱目》中對山楂的註解講給他們聽,寫給他們看......
漸漸地,陽陽對中文有興趣了;非非的鼻涕和眼淚也不多見了......
作者:
zfking
時間:
2007-7-14 20:48
弘所中華文化,向LZ致敬!
作者:
zfking
時間:
2007-7-14 20:52
弘所中華文化,向LZ致敬!
五筆打錯了,我文化也不行呵!
我是在國內,上這個網,要用代理,
作者:
zfking
時間:
2007-7-14 20:54
弘揚中華文化,向LZ致敬!
又打錯了,暈倒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