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存廢之爭引發戰略思考:中醫藥站在新的起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7-5 0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醫不科學」、「取消中醫」……至今未絕的存廢之爭,引發人們對中醫藥命運的關注。而就在社會上對中醫藥爭議紛紛之時,中醫藥系統內部正發生著一場靜悄悄的變化,中醫藥事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中醫存亡不在於外部如何評價,而在於自身如何發展。」著名中醫專家鄧鐵濤說,「中醫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困擾

    給中醫藥事業巨大壓力

    去年的「取消中醫網路籤名」風波,是不少中醫藥人士始料未及的。

    河南鄭州市中醫師韓興國從醫30多年,救人無數,在當地很有威望。但從去年底,不斷有人跟他開玩笑說,「中醫不科學啊」,有時病人來看病,也會一再追問「中醫真的管用嗎」。後來,韓興國知道有個「簽名」風波,這讓他很困惑,「那麼好的療效,還說不科學?」


拔火罐,啥感覺?不久前,河南湯陰縣在中小學生中開展體驗祖國傳統中醫藥活動。圖為一小學生在體驗拔「火罐」的療效。

     有數千年歷史至今發揮重要作用的中醫藥,似乎一夜間變成了「不科學」的東西。質疑者雖然是個別人,但經媒體和輿論的放大,社會影響卻是廣泛的,受困擾的不僅僅是包括韓興國在內的中醫藥界,也影響到中醫藥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無形中給中醫藥事業巨大壓力。

    爭論和影響也引起中央關注。2007年1月,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召開。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主動要求參加。

    吳儀在會上說,這次來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當前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中醫藥對於緩解這個問題是大有可為的;二是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個別針對中醫藥的極端言論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來參加這次會議,就是要表明堅定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態度。

    吳儀強調,中醫藥的地位、作用及其科學性不容置疑。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醫學科學,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我國衛生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的歷史地位、現實作用和科學價值是客觀存在並經過實踐檢驗和證明的。同時,中醫藥有著廣泛、深厚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因此,無論是從醫學的角度,還是從文化的角度,都必須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同時,吳儀就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扶持中醫藥事業加速發展、擔起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歷史重任等方面,做出明確指示和要求。

    「吳儀同志的講話,一掃中醫藥界受到的困擾,人心振奮。」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說,中醫學歷經五千年發展至今,在理論與實踐方面仍然具有先進性。

    挑戰

    中醫藥需加大創新力度

    然而,質疑之聲使得全社會直面中醫西化、中醫理論創新不足、中醫藥服務能力弱化等嚴峻的現實,也讓中醫藥界深刻反思自身。

    6月10日,在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包括醫藥衛生界6位院士參加的「中醫藥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的理性討論是這場反思的縮影。與會者給中醫藥把脈,一番「辨證論治」,歸納為8個「病證」:

    對中醫藥在構建中國特色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中西醫並重方針落實不夠。社會上「中醫不科學」的錯誤認識,用西醫標準評判中醫的觀念,影響了中醫藥發展。

    現行管理沒有遵循中醫藥規律,大多參照現代醫藥管理模式。中藥新葯和院內製劑審批標準脫離實際,一大批療效確切的中成藥及院內製劑無法取得批號。中醫藥縱向管理「高位截癱」,「寸步難行」;橫向管理「九龍治水」,「天下大旱」。

    由於投入不足、補償機制不合理、診療項目偏少、技術勞務價格偏低,加之藥品價格機制改革的影響,中醫醫療機構單純依靠提供中醫藥服務,難以維持生存,導致服務方向出現偏差,中醫藥特色優勢受影響。

    中醫藥資源過多集中在城市中醫院,農村、城市社區的中醫藥人員缺乏,技術薄弱,網路不健全,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中醫藥教育沒有突出中醫的規律和特點,醫療與教育脫節、理論教育與臨床實踐脫節、教育供給與社會需求脫節,理論功底深厚和實踐經驗豐富的中醫人才缺乏,成為制約中醫藥事業的瓶頸。

    中藥野生藥材資源採挖無序、無人管理、破壞嚴重,中藥材、中藥飲片質量下降,影響中醫療效。中醫中藥割裂趨向加劇,中醫藥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領域的發展滯後於醫療。

    中醫藥學術繼承、理論和技術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力,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中醫藥文化建設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

    挑戰是巨大的,「中醫正在被西化和邊緣化,如不加大扶持力度,中醫將面臨衰亡的危險。」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虎說。

    信心

    中醫藥進入發展機遇期

    「挑戰很大,但信心十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說。

    信心來自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去年,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指出,要「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信心還來自人民群眾的信賴和需求。中醫藥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激活我國自主創新資源,藥材種植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發展中藥綠色產業並成為新經濟增長點,復興民族傳統文化等方面,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作用和意義日益顯現。

    一個有利於中醫藥大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形成。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小組已經成立,吳儀任組長,19部委領導為成員;16部委局聯合發布《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堅持中西醫、中西藥並重,實行中西醫藥協調發展;《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家食品藥品安全「十一五」規劃》,將中醫藥作為重要內容……

    在各地,中醫藥發展駛上快車道。廣東、湖南、四川等省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台加快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決定和意見,確立實施中醫藥強省的戰略規劃;北京、吉林、山東、四川等省市,建立省級中醫藥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廣東省分三年每年投入1億元,加強「三名工程(名醫、名院、名科)」建設;江西省政府決定將中醫藥經費由原來每年300萬元增加到2000萬元……一個推動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熱潮在各地興起。

    「不爭論,做實事,謀長遠。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一度受「中醫存廢之爭」困擾的中醫藥隊伍,堅定發展中醫藥的信心。針對體制、機制、政策等方面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擬定了近期需要落實的20項重點工作,在中醫藥系統迅速展開。

    此時,一個更長遠的中醫藥發展藍圖正在有關決策層醞釀成形……
  

來源:人民日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