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經年累月積聚形成的個人理財智慧,長期以來為世界各地所津津樂道,很多人花大力氣去研究香港,包括其中赫赫有名的富翁。實際上,港人的財技,在平常的人群中、平常的生活里表現也非常出色,並非高不可攀。
而且有相當一批年輕人從不涉及股市,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理財觀念。他們中有不少會通過「先投資自己」,學習各種生存技能,然後通過這些技能謀求兼職,在開心「玩樂」的同時又能進行財富積累。
後現代暢想金融篇
【人物特寫】
除了炒股,還有很多可以做
盧韋斯(29歲,香港教師)
盧韋斯雖然是香港人,經歷卻頗為豐富,在台灣地區念完大學后,先在機械公司上班,然後轉到香港城市大學當研究助理,再去台灣師範大學考研究所,現在香港一中學任教中文教師。他十分熱愛內地文化,北京、上海、浙江、青海、廣東、廣西都有他的游跡。
但他卻說:「我對股市是一竅不通的,香港人並不是個個都炒股。」我所有的理財可能就是政府規定的「強基金」,而我都挑最高回報的,雖然風險大,但那筆錢在我心裡就是已經花掉的,賺了當獎金,賠了也無所謂。
我覺得,近年來在香港部分民眾中出現的買房、炒股熱,不少屬於盲目投資。我覺得不了解一件事情,就不要隨便去投資。但不可否認有些香港市民是以賭博的心態去投資,那是不健康的。我是一個連六合彩都不買的人,賭博對我而言是陌生的。
我也不作存款,錢都拿去學東西,我想趁著自己還年輕,沒有購房置業的壓力,就多學習一些技能,讓自己的生存能力更高一些。我學的東西太廣泛了,射箭之後,我又學了騎馬,之後又學了其它東西,現在主要是學獨木舟,現在的目標是要考取獨木舟的教練資格。
不要以為這些只是玩哦,只要玩得夠深入,也是可以「混飯」吃的,我有些朋友,兼職就是救生員,而到我取得專業資格后,餘暇就可以教獨木舟。我崇尚的是這種愛玩的心態,千萬不要以為香港人只把股票作為發財之道噢。
事業家庭起步首選香港
黃添翼(24歲,香港花旗培訓生)
作為80一代的佼佼者,黃添翼是筆者大學時代的同窗,他曾經是廣東省的學聯主席,復旦01級世界經濟系的班長,本科畢業后順利赴牛津攻讀碩士。
不要以為他是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乖乖仔哦,本科畢業之際,黃添翼就與隔壁國金系的才女領了結婚證,在當時不啻為一大新聞。
添翼從牛津畢業後面對世界各地伸來的橄欖枝,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香港花旗。當被打趣是不是在炒港股時,他笑著否認了:「沒有啦,還沒有考慮個人投資。把工作起點放在香港,一則我是廣東人,無論普通話還是粵語都沒有障礙,而且感到香港是亞洲的倫敦和紐約,作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吸引的不僅是香港本土的投資者,對世界各地的經濟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當然,在添翼的微笑背後也藏有私心哦,香港畢竟是境內,夫妻相聚比起遙遠的牛津可要方便很多啦。
【聲音】
我與母親一起投資H股,自己偏向於短線投資,憑藉一些專業判斷,有時幾天就能收穫5%的收益率,而母親則由於是外行買了以後就不聞不問了。但幾年以後做個比較,驚訝地發現母親的投資收益,居然還要高出自己的頻繁進出。
——東亞銀行總行香港產品部總經理上半年在上海辦市民講座時鼓勵投資人堅持長期投資。(崔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