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美麗國家」無法取代經濟政策
[列印本頁]
作者:
alvinlee1120
時間:
2007-6-26 20:29
標題:
「美麗國家」無法取代經濟政策
日本國民的眼睛畢竟是雪亮的,他們看待政治家的嚴酷視線,未必容得下往完全該用數據來
說話的經濟政策中勾兌諸如「美麗」等抽象的調料的做法。[文/研究員 劉檸]
6 月19 日,直接關係到2008 年度政府預算編製的基本原則和未來幾年國家經濟運營方向的《關於經濟財政改革的基本方針2007》(以下簡稱《方針2007》)在內閣會議上通過,這是安倍政權成立9 個月以來,頭一次向全社會正式公開其經濟政策的細節,以此來回應國民「改革究竟向何處去」的焦慮。
「在少子高齡化造成的人口減少的形勢下,要確保經濟增長;為脫離官僚主導的戰後體制,要對行政、財政體系進行改革;《方針2007》指出了這些問題的具體步驟和方向。」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被視為安倍內閣的經濟首席執行官、經濟財政擔當相大田弘子不無自誇地如是說。耐人尋味的是,作為從7 年前開始,由政府一年一度頒布的經濟財政政策、方針的規範文本,此番《方針2007》,帶有一個安倍色彩頗為濃重的副題——「『美麗國家』的腳本」。以這個看似平常的細節,強化「美麗國家」政權存在意義的同時,似乎有跟以往政權的改革路線劃清界限的味道。
去年度,由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主持出台的方針文本,稱為《關於經濟財政運營和構造改革的方針》。兩相對比,會發現,「構造改革」的措辭消失了。再看具體內容:從行政、財政改革、經濟活性化對策,到環立國戰略、教育再生,進而到社會保險、地方納稅問題,不一而足,範圍之廣,可謂「一網打盡」的集大成文本。文本一發表,日本各大媒體不約而同地以「利益均沾版本」來形容。《日本經濟新聞》更損,在社論中評論說:「給人以把各職能省廳的審議會和教育再生會議等首相官邸直屬機構的結論用釘書器釘在一塊的感覺。」而對於最關鍵的、關係到財政重建之政權目標成敗的消費稅上調問題和削減公共事業經費問題,《方針2007》則要麼連提都不提,打上封印,要麼迴避具體數值目標,代之以「最大限度削減」的曖昧措辭。
給人總的感覺,與其說是指導下一步改革的戰略性文本,不如說是意識到7 月參院選舉,旨在保住政權的守成性文本。
從文本的標題中拿掉「構造改革」的措辭,追加一個「美麗國家」的標籤,形象地說明,作為「小泉塾」優等生的安倍,其推進恩師開創的「構造改革」大業的雄心在減退。事實上,安倍上台以來,無論對執政黨自民黨自身的改革,還是所謂的「構造改革」,已明顯失去了前首相小泉時的加速度,相當多的國民覺得,改革後退了。
但日本國民的眼睛畢竟是雪亮的,他們看待政治家的嚴酷視線,未必容得下往完全該用數據來說話的經濟政策中勾兌諸如「美麗」等抽象的調料的做法:關於不同年齡層對安倍政權支持率的分析發現,25 歲至35 歲的青年支持安倍的比例,明顯低於其它年齡層。而這個世代,正是兩年前支持小泉的郵政改革,使是自民黨在眾院選舉中贏得大勝的原動力。
但改革的後退,讓他們失望了。__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