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培養優秀的孩子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7-6-14 19: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兆輝


一,孩子的教育是相當重要的。

目前社會上流傳著許多諸如不孝敬父母的案例,我認為不完全是子女的不是,根本在於他們當父母時的教育是很失敗的。如果說美國人整體素質高於國人,難道你就認為美國人天生就比中國人素質高嗎?人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教育不同而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

我一個親屬,由於他上中學的孩子留戀網吧不學習,結果在一次因為上網打過孩子之後,孩子再一次網之後竟然不敢回家,在外邊流浪了好幾天,結果孩子回來之後,他再也不敢打孩子了。

還有我一表哥的孩子,才六七歲,嬌生慣養。一次我看到他不順心居然要打他媽媽,象這樣的孩子長大要孝順就難了。其實在中國很少父母真正在教育問題上認真過。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而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成本最低的,而且付出的精力也不應該太高的。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培養她的自立能力,這樣做父母的負擔相應降低到最輕,這應該是合理的教育。而只有孩子有了能力后才會有責任感,我們對子女寄託的希望她才能夠實現。



不知不覺,自己女兒出生已經一年零5個月了,在而立之年也作了父親,也有資格開始談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了。

女兒2005年5月4日凌晨出生,胎位正常,順產(為什麼要順產呢?一是剖腹產成本高,二剖腹產後的孩子可能患多動症,肺炎的概率高。)孩子生下來,重7斤2兩。這一天,在女兒這個新生命出生過程中,見到一個母親生產時的艱辛。這讓我體會到了「兒子的生日,母親的難日」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題外話:在醫院的時候,對醫院最大的感觸就是醫療壟斷,我對醫院服務有很大意見,以至孩子都兩歲了,還不能忘記。其實人世間很多苦難,都是人為造成的,比如醫療壟斷。



二,健康的免疫系統,勝過最好的葯

沒有人在成長中會不生病,我認為孩子生病,只不過是人成長過程中,免疫系統的軍事演習。

對於孩子,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每一個父母都想做到的。但往往是每當孩子有病了,做父母的都不惜代價,會用最好的葯給孩子治病。但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最好的藥物,不如給她孩子一個健康的免疫系統。因為只有人的免疫系統才是最強大的。如果用藥物不當,反而會破壞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

越是擔心孩子生病,就越可能會在用藥中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的問題,濫用抗生素,導致孩子免疫體統被破壞。比如花一萬元治不好感冒的現象。這都是因為藥物對人體本身免疫系統破壞導致的。不是有報道說,濫用抗生素導致我國每年8萬人死亡嗎?干預孩子的免疫系統,就好比證券市場政策干預市場的道理是一樣的,結果會適得其反。

再者,現在醫生往往在給孩子治病時,都是考慮如何見效快的治療手段,而很少考慮用好葯(抗生素)后,孩子生病再治療時難度會加大。鄰居家一個女孩幾乎和我女兒同一天出生,每次感冒家長都要給她吃藥,結果她經常感冒,幾乎每月一次。害得我們都不敢領女兒去她家玩,害怕被感冒傳染。

在孩子出生之後,是本著「要想小兒安,三分飢於寒」的原則。特別是在給孩子穿衣服的問題上,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是岳母大人看的,所以經常在孩子穿衣服的問題上產生分歧,我的原則是盡量少穿,鍛煉她的抵禦風寒的能力。而岳母則害怕孩子凍著,總是給她加衣服。

對於感冒等疾病,醫生的忠告是:「若能服藥治癒的就不要打針,能打針治癒的就不輸液」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用藥原則。當然若能不吃藥依靠自己免疫系統痊癒不是更好嗎?

女兒在出生6個月後第一次感冒,當晚用溫度計量體溫達到39度。由於我不主張給她用藥,最後岳母和妻子用了一些土方法。結果第二天孩子的感冒好了(這一次我是在忐忑中度過的)。之後,孩子又感冒了幾次,其中有兩次由於愛人對孩子不放心,吃了兩次葯。第一次只吃一次感冒就好了,第二次吃了兩天才好。可見用藥后孩子對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再以後,由於在感冒用問題上愛人和我達成了共識,孩子再感冒就基本不吃藥了。就在最近我們的女兒又一次成功的戰勝了一次感冒。

而同樣是感冒,我妹妹家的孩子,據說是感冒引起肺炎,去住了趟醫,結果花了三千多(妹妹拿孩子相當要緊,我考慮病因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穿衣服過多導致的),現在的國家醫院,花兩、三千很正常。而朋友的孩子,也是肺炎在私人診所只花了幾百元。第二次小外甥感冒,也是我陪著去輸液,因為小孩小護士扎了幾次都找不到血管。最後只好取消輸液。結果回來后,在一家私人診所打了幾支小針,病一樣好了。

筆者寫這些並不是要有病不治硬抗,我不是醫務人員可負不起誤導的責任。只是認為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她對疾病的免疫能力,這要比給他最好的葯重要。當然根據不同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現在我的女兒,對她的免疫系統,我已經有很大的信心。而那些感冒經常吃抗生素,已經形成一定程度藥物依賴的孩子就不同了。



三,健康的消化系統,勝過營養豐富的食品

母乳餵養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個問題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們的孩子是到第十個月才徹底斷奶的。但比較早就開始教她吃別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了。是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女兒是從不挑食的。所以女兒一直是比較胖的,這讓別人看了都很羨慕。電視上又是卻鋅又是缺鐵的廣告,我是從不擔心她缺少什麼營養的。因為她比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太優越了。在如何喂孩子的方面,我認為不應該考慮給她什麼最有營養的東西吃,而是要讓她有一個能夠吸收各種營養健康的消化系統。身體要健康,有一個好的消化系統才是關鍵,而要有好的消化系統,最重要的是應該多吃五稻雜糧,這也是成本最低的,而不是吃大魚大肉等精細食品。最近不是有科學研究證明蔬菜水果能預防癌症嗎。

堂妹的孩子比我們的大三個月,他吃的比我們要好,但沒有我們女兒胖。他通常都是比較貴的那種奶粉,而我們現在最奢侈的就是一包牛奶,經常牛奶都會給她取消。至於那些有防腐劑的加工的包裝食品,我一般是很少買的,以後孩子大了象冰糕,飲料之類的盡量是不會給她買的,這些食品肯定會刺激消化系統。科學證明白開水是最優秀的飲料,這是我給孩子首選的最好的,成本最低的飲料。

現在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在體重上讓女兒追上堂妹的孩子。他比我們女兒大三個月,前些天稱,我們女兒23斤,她孩子24斤,現在的差距只有不到一斤。



四,要給孩子最大的自由

和別人的孩子不一樣,我的女兒剛會爬的時候,我是鼓勵她在地上爬的,因為要經常在地上爬,所以基本上都是給她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而別的父母給孩子穿漂亮的衣服,往往會害怕弄髒衣服,而約束孩子。我認為給她一個寬鬆的環境,會最大限度的提升她自己的能力。當然這符合我用最低的成本的原則。因為學走路前經常在地上爬,所以學走路比較快為,爬十幾級樓梯早就不成問題了,問題是上去容易下來難。因為可以到處爬的因素,結果和她幾乎同一天出生的鄰居家的孩子,以往各個方面都顯優越,但最後是我們孩子先學會走路。

在女兒蹣跚學步的時候,如果跌倒了,我基本是不管的(她媽媽就不同了)。如果是我在,她往往是要自己爬起來。她由於是自己跌倒,我不會驚詫,她也不會哭。在她大一點的時候,在床上亂爬基本上一般也是不管的,(這個高度跌一下沒什麼危險),而且會讓她感覺到痛。自己跌倒,也是要自己承擔後果的。這會鍛煉她自己對環境的適應,對風險的認識。因為大人告訴的和自己感受到的總是不一樣。

總之,在家裡,除了電、熱水器、刀具、藥品等我認為比較危險的東西,需要大人給防範外,在沒有了危險的前提下,我給我女兒最大的自由。以後在其成長過程中,我也儘可能給她一個自由的空間。如果上學,我也不會逼迫她做學習的奴隸。現在的教育體制,努力學習很多是在折磨孩子。相反,我甚至會鼓勵她不要費力學那些沒有用的東西(比如應試教育中記憶大量不實用的東西)。但我會引導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因為是女兒,我更不會打孩子的,就是她犯錯誤了,也應該和她講道理,更何況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是不知道對錯的。培養她獨立的人格,並鍛煉她獨立的能力,因為有能力才會有責任。在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最大的自由,比如我會很早的讓她接觸網路,包括很早就讓她有自己理財的能力。我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她一個正確的引導。

只有自由才會最大限度開發一個人的智力。著名的「司馬光砸缸」,如果他的父母總是在他打碎東西的時候懲罰他,那他還敢砸缸嗎?還有中國封建社會,皇帝制言論不能涉及到皇帝的前提下,有誰敢討論民主政治,有誰會設想民主政體呢?可見自由對開創性智慧的重要性。

現在中國成年人上網的還要出具身份證,國家對人民什麼都要管。我認為政府對人民的態度要遠遠比我教育孩子的觀念落後。這一點美國做的就比較好,建立一個合理的法律體系,只要不犯法就應該給公民最大的自由。包括經濟上的,言論上的,政治上的。美國人是最自由的,結果美國成為引領世界文明的火車頭(扯遠了)。

因為我給孩子最大的自由,所以看孩子的時候我們往往是最省心的,平時自己就玩的很高興,而朋友的孩子總是讓父母抱著,而且經常哭。於是感想好孩子讓他們給看壞了。



五,教孩子掌握知識的本領,勝過給孩子積累金錢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是猶太人,無論獲得諾貝爾獎項的比例,還是擁有世界的財富的比例上看都很成功。但猶太人最注意對孩子的教育。

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我看到目前中國的父母往往為了自己的孩子,一生都很辛苦,不但要養孩子小,還要養孩子老,自己的人生沒有質量,反而把自己孩子的人生也會變得沒有質量。這樣的人生觀絕對是不正確的。所以我不會給孩子積累金錢上的財富,我會給她積累智慧上的財富。也可以認為是我沒有錢的酸葡萄的思想吧,誰讓我不和權貴沾邊呢。

一個人的智商在人生以後成功中是至關重要的。而孩子智力又在兒童時代的啟蒙又是至關重要的。在智力啟蒙過程中,我要盡量去啟發孩子的智慧,我認為只要孩子的天生的智商不是太低,我就有信心讓她更聰明,這可以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上無形中引導她,比如引導小孩如何從床上下來,如何依靠別的東西爬上床等,要讓她學會如何用智慧去思考。關鍵的是她是很自由的,這在解決問題時她就會有更多的選擇。

我看這個世界,什麼都是不可靠的,繁華的經濟可以遭遇經濟危機,人生可能遭遇各種變故。機遇等外因是自己所掌握不了的,所以最可靠的就是自己。所以培養孩子的能力是關鍵,而唯有正確的人生觀,再加上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正確的人生觀的人,才會在大學畢業就失業的環境中,堅韌不跋的迎接挑戰,才會在人生起落中從容不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子女積累金錢,不如給子女積累知識。而給子女灌輸知識,不如教給她自己掌握知識的手段。當然更重要的是讓子女知道,什麼是人生的目的,知道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這就是正確的人生觀。當然不同信仰的人,會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而無論怎麼說,正確的人生觀都應該是做一個有愛心,對社會有益的人。這是我對自己女兒的期望,也是一個成功人的必須具備的基礎。



六,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

英國著名學者哈伯特曾經說過:「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當一回父親,怎麼也要實踐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這可是每一個人一生難得的機會,更何況父親對子女成長的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別人的孩子誰放心讓你教育呢。

在周圍的朋友當中,很多經濟比較富裕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高收費的封閉學校進行教育。我相信封閉式教育也會比較不錯,但這是需要比較重的經濟負擔,而且會失去一個超過一百個校長的父親的教育。所以這樣的教育也未必就會比父母在身邊的教育強多少。當然我也不會象某些人那樣自己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會失去和同齡人接觸的機會。而且那樣精力付出太大,成本更高。我認為讓孩子在父母身邊,一方面接受社會學校的教育,另一方面我用自己的方式影響她。

上帝告訴我們, 「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又告訴我們「不要積累財富在地上,而要積累財富在天上」,所以我不會給孩子積累財富,我會把她變成社會的財富。

也許是出於「莊稼總是別人的好,孩子總是自己的好」的情節吧。就我身邊多個同齡的孩子的表現來看,我認為我的女兒現在的表現是比較優秀的。當然孩子以後表現怎麼樣,還有待觀察,畢竟成長的路很長。經濟基礎固然重要,但經濟基礎不一決定上層建築。我自信會用最低的成本,教育出比較優秀的孩子的。希望拙文能讓即將做父母的,或已經做了准父母的朋友有所益。

156

主題

424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終生會員(天子級)

Rank: 4

積分
1011
沙發
天子 發表於 2007-6-18 00:01 | 只看該作者
不容易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