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海一線醫師薪金調查:低薪迫使年輕醫生改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6-6 0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800hr.com/newsfile/2004/06/6431087268494.html
2004年06月15日 11:01   
     「付出與回報太不成比例了。」
  6月11日,26歲的裴韜正式向院方遞交辭職報告。

  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98級臨床專業本科生,裴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工作不到一年,但「收入太低,工作量驚人」,即便晉陞到最高級別———主任醫師,合法的賬面收入也難過4000元。

  因此,裴韜決定放棄曾夢寐以求的醫師職業,改行做醫療保險。

  醫生轉行年輕化

  「醫學本科生一般要學5年,畢業後幾年內,每月就1000多元的收入,你說他們能守得住這份清貧嗎?」

  5月24日早8時至次日早8時,裴韜值班24小時,交班時,他所在的外科突然接到一個手術,協調完成手術,已是中午11時。

  「回到宿舍時人都快散架了。」裴韜說,他每天必須7點多到醫院,最早也要17點才下班。

  而如此付出換來的收入每月不過千元左右。「一個月工資就700元,最少時獎金才160元,上個月加到500元。」

  目前,裴韜的54名同班同學在醫院工作的只剩30人。在裴辭去三甲醫院職務的同時,他的4名同學也開始尋找「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新職業

  事實上,在國內房價最高的城市上海,年輕人拒絕從醫的現象已開始受到關注。

  「我們每年要進30名醫護人員,但到了年底又基本持平了,醫生轉行有年輕化趨勢。」徐匯中心醫院院長朱建民說。

  上海曙光醫院主任醫師鄭舜華則對這種選擇表示理解:「醫學本科生一般要學5年,畢業後幾年內,每月就1000多元的收入,你說他們能守得住這份清貧嗎?」

  在次一等的二級醫院,人員流失的情況似乎更為嚴重。

  浦東長航醫院該院院長助理翟華披露,去年的一個月內,醫院有7個醫生和護士辭職。

  裴韜說,他的同學從醫院出來后,大多會選擇進入醫藥公司和醫療器械企業。

  「畢竟有5年的專業學習,對這些行業比一般人要懂得多。」而他自己選擇醫療保險也是出於這一考慮。

  有人擔心,醫療隊伍會否因此出現斷層。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一位負責人認為,很多二級醫院現有人才的學歷和專業水平,與醫院應有的水平相距甚遠。

  這位負責人透露,到2002年年底,該中心持有本科學歷的醫生佔21.21%,而持大專和中專文憑的醫生各佔39%.作為二級甲等醫院,該院整體學術水平在同類醫院中處於中等水平。

  一位醫學博士的生存困境

  孟煒從未將自己在上海的住址告知同事。同科室的一位醫生說,主任的手機從來不開,她還在用傳呼機。

  6月4日上午,七八名醫護人員擠在孟煒的婦科主任辦公室內,孟高挑的個頭在人群中分外醒目,說話時有濃重的東北口音。

  2000年年初,孟煒被上海某三級甲等醫院從東北「挖」到上海。院方公開資料對這位48歲的醫學博士作出描述:擅長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記者通過網路搜索也查到多篇由她撰寫的論文。

  「四年了,我每月收入從未超過4000.」孟煒說。

  這位正教授級醫生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兩部分,其中工資應發2300餘元,扣除失業金、醫保金、公積金、養老金等,實發數就2100元,獎金按工作量結算,每月也就1000多元。  孟煒的丈夫至今還在東北工作,她與即將高中畢業的女兒同住上海。因單位不提供住房,房租、水電費以及日常開支每月要1000多元;而女兒一年開銷在1.5萬元左右。因此,她擔心女兒考上大學后,「家用會更緊」。

  一個細節是,孟煒從未將自己在上海的住址告知同事。同科室的一位醫生說,主任的手機從來不開,她還在用傳呼機。

  醫院「挖」人之初,曾承諾給孟煒提供15萬元的安家費,但四年後此事已無人提及。6月8日,孟所在醫院黨辦的一位負責人就此表示:「現在醫院也有難處,應該理解。」

  上海曙光醫院主任醫師鄭舜華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醫院也有數位博士有此遭遇,另一位博士獲得8萬元安家費,則是因其申請到一個國家科研項目,「但這點錢在上海能做什麼?」

  岳陽醫院肛腸科主任孫建華,夫婦兩人都是醫生,一年的賬面總收入為7萬元左右,上大學的女兒一年開銷為2萬元,餘下的5萬元維持家庭正常支出。

  「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裡,這樣的收入有些寒磣。」孫建華提到,與自己同級別的一位復旦大學副教授,年收入在6萬至8萬元,「但他們一年卻有兩個長假。」

  除了核定的醫療任務,孟煒也帶了5個研究生,有課題研究和教學任務。在大學上一堂課15元,30%留給科室再分配,「回報幾乎為零。」

  醫療費用分配之惑

  一位婦科副主任醫師將自己和醫院藥房包藥師的工資條作了對比:兩人工資分別為1782.75元和1614.83元,但包藥師的獎金高於醫生葉林(化名)是上海市某三級醫院主任醫師。在接受記者採訪之前,他剛完成一個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共收手術費1200元,住院費預計3萬元。這包括主刀醫生、助手、護士以及麻醉師的勞動,以及手術所用材料的費用。

  「扣除藥費、假體費用以及器械的折舊費,留到我科里的最後收入大約2300元。」葉林說。

  據他介紹,醫療價格共由四部分組成:一是藥品,二是醫用消耗品、器材的費用,三是醫護人員的技術勞務費用,四是醫院管理費用。其中,藥品、消耗品、器材佔到絕大部分,「而醫院醫護人員技術收費基本沒有體現。」

  曙光醫院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師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科室做一例心臟病手術,費用大致為5萬元,其中科室收取的手術費僅2000元,相當於總費用的1/20.這位醫師提供了一個類比例子,在美國做同樣的一例心臟手術,醫生、麻醉師、灌注師的費用佔到總體醫療費用的三分之一,病人所用藥物、材料等費用佔三分之一,醫院收的床位費、器材費、護理費、住院醫師費及管理服務費用也佔三分之一。

  分配的問題還體現在一線醫生和後勤人員之間。

  在上海某三級甲等醫院,一位婦科副主任醫師將自己和醫院藥房包藥師的工資條作了對比:兩人工資分別為1782.75元和1614.83元,但包藥師的獎金高於醫生

  「從事高級複雜勞動的收入,竟然比不上從事簡單勞動的後勤人員,這是極端的不公平!」這位副教授級別的醫生說。

  記者多方求證獲悉,上海醫生工資按職稱分四檔,由低至高依次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普遍的對應工資在1000元、1400元、2000元和2500元四檔浮動。

  而當地媒體對上海三級甲等醫院的薪金水平也曾有報道:科室主要負責人的年收入在5萬至10萬元;一線主力醫生的年薪在4萬至6萬之間,而外科醫生比內科醫生的收入高。

  另一個令人心態失衡的現象是,三級醫院和一級醫院之間,醫生收入差距並不大。

  曾在彭浦醫院(一級地段醫院)工作過多年的陳曉蘭醫生透露,像她這樣持中專文憑的地段醫院一線醫生,月工資加獎金也可以達到3000至4000元。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上海現行醫保政策是問題的原因之一,一級、二級、三級醫院的門診費和藥費,醫保個人分別承擔10%、15%、20%.由此派生的一種現象是,醫保病人去三級醫院診斷開藥方,然後到一級醫院拿葯。

  一線醫師的「三難選擇」

  「開藥時,我要考慮處方有沒有超過醫院規定的限額,也要考慮病人是否能夠承受,還要考慮如果總是開便宜葯,本月收入能不能填飽肚子。」

  一個背景是,上海的醫療保險基金長期存在超支現象。統計資料表明,2001年上海統籌到的醫療保險基金逾100億人民幣;但全年的支出達120多億;2002年全市醫保籌資110億,其中徐匯區分配到20多億,僅該區年終就超支2億多。

  為此,上海市醫保局給各級醫院下達了醫保費用定額,二級的民航上海醫院去年是200萬元,三級的長征醫院和瑞金醫院分別是2億元和4億元。受此約束,醫院院長也會對各科室的醫藥費用進行統籌限量。

  於是,一個「三難選擇」擺在醫生們面前。

  「開藥時,我要考慮處方有沒有超過醫院規定的限額,也要考慮病人是否能夠承受,還要考慮如果總是開便宜葯,本月收入能不能填飽肚子。」主任醫師葉林說。

  按上海衛生局相關規定,藥品費用不與醫生收入掛鉤。

  但在許多醫院,「開單費」仍是決定醫生們收入的重要依據。

  某地段醫院內科醫生陳虹(化名)透露,她每月必須完成10萬元開單費,然後才能得到400元左右的基本獎金;超出部分則按6%提取超產獎。

  這個開單費包括檢查單、治療單及各種材料費單,醫保病人的藥費不納入其中。

  4月份,因為未完成開單費任務,陳虹沒有拿到基本獎金。她說,開單上其實可以做些手腳,費用就會往上跳。「我一個同事4月開單費完成了18萬元,他收入有好幾千。」

  所謂「開單上的手腳」,陳虹解釋說,同樣一劑抗生素,如果用口服,只有藥品的錢;如果將口服抗生素改為打針,藥品價不變,會增加註射器和人工注射兩筆費用;如果改為輸液,則又會增加一副輸液器、一瓶鹽水或一瓶葡萄糖水。

  如此,葉林所說的「三難選擇」便更容易理解。另一個相關事實是,自費病人的藥品費用仍然屬於開單費統計範疇,與醫生的收入直接掛鉤。

  關於醫藥回扣的敏感話題,一位中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對同一病症可以開中成藥,也可以開煎藥,「開中成藥能拿到回扣,煎藥一分也沒有。但從中醫學治病原理看,用煎藥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我們科里的某些醫生,一般都開中成藥。」這位醫生說。

  「最後一個堡壘」

  「政府對醫生實行嚴管,但相應的津貼制度一直沒有跟進,不可能根本制止腐敗行為。」

  今年4月,衛生部發出醫務人員禁收「紅包」令。上海市衛生局也再次強調,對多次收受索要「紅包」、「回扣」情節嚴重的醫務人員,吊銷執業證書;觸犯刑律者移送司法機關。

  記者從上海市衛生局獲悉,該局對全市296所醫院最新調查顯示,2003年全市醫務人員共拒收、上交病人「紅包」5749人次,金額共計318.5萬元

  「政府對醫生實行嚴管,但相應的津貼制度一直沒有跟進,不可能根本制止腐敗行為。」衛生經濟學專家、復旦大學丁純副教授評價。

  6月8日,上海市衛生局規劃處處長諸葛立榮告訴記者,目前上海正在進行醫療機構改革規劃,但具體設想正在醞釀,尚未統一宣傳口徑。

  「醫院的薪酬矛盾,我們沒有調查,所以不好發表任何意見。」上海市衛生局人事處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上海還沒有將醫生薪酬問題納入改革日程。

  復旦大學醫學院衛生經濟教研室主任程曉明認為,目前國家推行的各項措施本意是好的,但沒有抓到點子上。他主張改革兩點,一是實施醫院的產權、經營權改革,真正落實院長的獨立人事權;二是理順醫療收費,真正體現醫護人員的勞務價值。

  「我們的改革有了很大成效,但醫院是最後一個在吃大鍋飯的堡壘。」程曉明說。

  6月13日,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政府將繼續降低不合理的藥品價格,同時適當提高優質醫療服務的價格,使醫務人員的勞動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使醫院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障,逐步解決「以葯養醫」的問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303

主題

2563

帖子

77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2
沙發
MH360 發表於 2007-6-6 15:23 | 只看該作者
人往高出走
我就認識很多醫生轉行去賣葯了
在上海,醫生要生存,沒有辦法
---
所以報考醫科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3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7-6-8 12: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45

帖子

2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4
4
ydguo 發表於 2007-6-9 10:51 | 只看該作者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5
小辣辣 發表於 2007-6-12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ydguo 的帖子

人們已習慣於從小道消息來看中國的一切,  媒體為了生存競爭也拚命槍珍奇新聞.    中國的一切和真實的樣子變味了,  這是一篇我認為比較附合事實的真文章.  因為我也是過來人.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