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希望糾正公共場合全部的英文翻譯錯誤,比如把「童子雞」譯成「沒有性生活的雞」之類。「童子雞」在中國是一道很受歡迎的菜,在有些地方,這道菜被翻譯成了「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沒有性生活的雞),這讓最富於冒險精神、最好伺候的外國食客都失掉胃口。在北京,有的餐館提供的不是「fast food」(快餐),而是「 fart food」(屁餐)。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干鍋牛蛙」在一些餐廳的英文翻譯。有一家餐廳的英文專家將「干」的意思與形容男女關係的中文粗話劃了等號,將菜名翻譯成了「fuck a bullfrog」。這家擅長烹調干鍋的飯店,英文菜單上,就是一排長長「FUCK」開頭的各種雞鴨魚。
不過,在信息難以阻截的網路時代,中國式英語不可能根除,甚至成為中國式幽默的一部分。網上隨處可見的就包括:「Handsome Year, Morning Die」(英年早逝)、Watch Sister 表妹、 Morning three night four 朝三暮四 、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 (美中不足) 、 Heart Flower Angry Open (心花怒放 )等等。
這類中式英語雖然好笑,但也別小覷它的力量。據《歐洲新聞》報道,中國正在改變英語。根據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最新報告,英語正在經歷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變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的強烈衝擊。報道說,中式英語「很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還有從廣東話吃點心的「飲茶」直譯過來的drink tea等,現已成為標準英文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