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應對F-22威脅 各軍事大國研製反隱身技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23 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07-05-23 搜狐社區

   【星島網訊】美軍F-22「猛禽」隱形戰鬥機日前結束了第一次海外部署。自2月17日進駐嘉手納基地以來,12架「猛禽」總共進行了六百架次以上的訓練,在同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模擬對抗中展示出壓倒性優勢。面對「猛禽」的潛在威脅,各軍事大國一方面加緊研製第四代戰機,同時也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反隱身措施的研究。

  《青年參考》報道,作為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第四代戰鬥機,F-22出色的隱身能力,是確保其在激烈的對抗中躲避對方雷達探測,「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進而掌握戰鬥主動權的關鍵所在。要想破解「猛禽」稱霸天空的神話,就必須對其隱身技術的原理及手段有基本了解。

  簡單地說,電磁隱形的核心問題在於降低雷達反射面積(RCS),RCS越小,雷達就越難對目標作出正確判斷。削減RCS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大體上無外乎材料技術和外形設計這兩大方向。

  其中,隱形材料按使用方法又可細分為塗料型和結構型。前者通過向陶瓷材料中添加少量金屬的方式,達成消耗電磁波能量的效果,工藝簡單,但容易脫落和重量偏大的缺陷也令人頭痛。之後出現的結構型隱身材料則將吸波材料與非金屬複合材料結合起來,使之既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又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優點,可用來製造結構部件,應用範圍更加寬廣。

  至於所謂外形設計,就是指合理地規劃飛行器的外形,以達成使目標回波偏離偵察雷達視向的效果。它的歷史沒有吸波材料那麼長,但發展卻十分迅速,目前已成為隱身技術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徑。更早的F-117和B-2兩種隱身飛機,都是這一思想指導下的產物。

  隱身飛機自誕生之日起,就對傳統的防空體系構成了巨大挑戰。最新的F-22戰機,其雷達反射面積據說僅為普通飛機的萬分之一,幾乎可以在對手的眼皮下橫行無阻。面對「猛禽」的潛在威脅,各軍事大國一方面加緊研製自己的第四代戰機以圖抗衡,同時也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反隱身措施的研究。

  首先是提高雷達的探測能力,開發各種新體制雷達。而在五花八門的設想當中,又以超視距長波雷達最有特色。受物理規律制約,現有的隱身飛機只能對抗厘米波雷達的探測。因此,只要使用波長超過10米的特種雷達,結合電離層反射原理,就很容易發現千里之外的隱形飛機,可留下充足的預警時間。

  機載或浮空雷達是又一個備選方案。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目前隱形飛機的重點一般放在機頭正負45度角範圍內,背部的反射面積相對較大。這樣,只要能把雷達「搬」到相對較高的位置,探測到隱形飛機的機會將大增。理論上講,大型預警機乃至浮空氣球都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

  光學與紅外設備的價值也不容忽略。這類系統的實際使用效果雖然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但畢竟具備不主動輻射信號的特色,隱蔽性良好,故非常適合做雷達系統失靈時的補充。

  隱身技術與反隱身技術的對抗,客觀上促進了雙方的共同進步。究竟誰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只能留待在實際對抗中去檢驗。

303

主題

2563

帖子

77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2
沙發
MH360 發表於 2007-5-23 20:49 | 只看該作者
要想破解「猛禽」稱霸天空的神話,就必須對其隱身技術的原理及手段有基本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