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在未病之前,先行預防,不使疾病發生。疾病的發生有兩個因素,在人體本身是正氣不足;外界因素是邪氣侵襲。所以只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使正氣不虛,或防止邪氣侵入,就可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具體的注意事項是:
o 調養精神。人只有在精神寧靜的狀態下,氣血運行才不紊亂。七情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太過,就會損傷人體氣血。在物慾充斥的世界,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應不為物所動,保持清心寡欲、恬淡虛無的心態。
o 合理飲食。飲食攝入的水谷精微,有補益氣血,調整陰陽,改善體質的作用。飲食應適時而有節,寒溫適宜,精粗搭配,講究衛生,不偏食,無不良飲食習慣及嗜好。
o 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時間要有規律,房事要有節制,衣著要適應季節和氣候變化,要勞逸結合,勞逸得當。
o 鍛煉身體。鍛煉身體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臟腑功能,排泄邪氣,要因人制宜,合理鍛煉。
o 避免邪氣侵襲。風、寒、暑、濕、燥、火太過,則易傷人體,稱為「六淫」。在季節交替時或氣候變化較大時,應避免之。應盡量避免去疫區,避免與傳染源接觸。
* 既病防變: 有了疾病要早期治療,同時要控制其傳變和轉移。最理想的是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或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人本身的正氣受損的程度盡量地減少。
o 早期治療。疾病初起,病情輕淺,正氣未衰,比較易治。若發病日久,病邪由表入里,由一部位轉入其它臟腑,病邪由輕變重,而人體正氣受到嚴重耗損,治療就變得難了。如有些癌症病人,一旦確診,已是晚期,接著是手術、放療或化療,病人的邪氣未除而正氣大損,此時不用中藥和合理飲食調和陰陽,扶持正氣,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放療或化療,病人已出現許多毒副反應,飲食難進,中藥難下,化驗指標亦不正常,「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人體的正氣已近消亡,還有可能消除癌瘤,恢復健康嗎?
o 控制傳變。傳變是指疾病在表裡、上下、臟腑、經絡、衛氣營血等不同部位或層次的傳移變化。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提出了控制疾病傳變的科學理論。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先補脾預防肝病傳變到脾,控制其傳變途徑。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好處是,在控制癌細胞的同時,防止化療藥物的毒物損傷肝腎和其它臟腑器官。對控制傳變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