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詩經。鄘。相鼠》

[複製鏈接]

238

主題

3050

帖子

1821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8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笨蛋阿Q 發表於 2007-4-21 0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詩意簡釋:
〈相鼠〉屬鄘風。分三章,章四句,全篇複沓重唱,詩義清楚明白。

各章後兩句已經可以涵蓋詩的主題訴求,然兩句不能成詩,因顯得突兀,起碼需要有四個句子才能組成一首詩,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詩人心裡可能先蘊育著後兩句的概念,然後在某個因緣時機的觸動下,或是在靈感的乍時閃出下,詩人補足前兩句,完成了這首詩。

這首詩帶有詩人憤世嫉俗的感情,他痛恨那些不知禮義廉恥的小人敗壞社會風氣,於是他用卑鄙齷齰,成群躲在黑暗污穢處,專幹壞事勾當的老鼠為喻,唱出他心裡的憤怒:瞧那耗子身上還有一層皮,做人卻沒有禮義廉恥。做人如果沒有禮義廉恥,早點去死算了,活在世上幹嘛?

老鼠身上有一層皮,所以才能辨識它是老鼠,若剝掉這層皮,老鼠就不是老鼠了。《文心雕龍。情采》也說「虎豹無文,鞹同犬羊」,意思是說虎豹威猛的形象全靠斑斕的獸皮作紋飾,若剝去這層皮,就和犬羊無異了。同樣的,人之所以為人,也全是靠禮義廉恥這一層皮做紋飾,若禮義廉恥蕩然無存,如被剝掉一層皮,與無知禽獸何異?學做人不成,竟淪為衣冠禽獸,公然敗壞社會風氣,比猥瑣老鼠還有一層皮還不如,此所以詩人深惡痛絕也。

「儀」是義,「止」是恥,第三章說禮,故可以合併看作是在講禮義廉恥。有很多學者將「儀」解作威儀,《左傳。襄公31年》說「有威可畏謂之威,有儀可象謂之儀。」做官的人需要威儀,小老百姓要威儀幹嘛?沒有威儀就該死,豈不是不通情理?如果這首詩是諷刺做官的,講作威儀,倒也說得過去,可詩人說「人而無儀」,「人」可以當作名詞,也可以當作動詞,不可能僅指做官的人。所以將「儀」解作義,或許比較妥當。

二、三章的訴求與首章相同,請讀者老爺自行體會。(阿Q)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6: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