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意應該尊重科學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7-4-2 2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年的兩會,都會有一些代表委員的驚人之論。今年也不例外。比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說,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是不可能被消滅的,所謂制止沙塵暴,實際是違反科學規律的。可以想見,這一番言論必然會招來一片反對之聲,因為它太與人們的感覺不一樣了。事實上,在新浪等網上的諸多留言中,許多人對秦院士持「誅心」之論了。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對於像沙塵暴這樣的帶有很強專業性和科學性的事物,其好壞和是非,應該如何去判斷?是簡單地屈從民意,並在這種民意蘊涵的價值觀的指導下採取治理對策;還是尊重科學對它的判斷?
    
其實,如果我們看完秦大河對沙塵暴的解釋,作為一個有點科學常識的人來說,基本不會形成誤解。秦大河並沒有否認沙塵暴給人類造成的巨大損失,他只是強調沙塵暴的存在是幾百萬年的自然規律,沙塵暴在給人類造成損失的同時,也有一些正面作用,比如,沙塵暴從亞洲大陸推進到太平洋,輸送到大氣中的礦物氣溶膠是形成大氣降水所必需的凝結核,大量礦物質隨雨水降落到海洋里,養活了一批浮游生物,蝦吃浮游生物,魚吃蝦,我們吃魚,又形成一條很好的生物鏈。沙塵暴還對中華民族的形成有著巨大的作用,等等。所以,他認為,要完全消滅這個自然形成的規律是不現實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治理它,盡量縮小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管你同不同意秦大河對沙塵暴與中華民族形成歷史關係的解釋,但是,沙塵暴的生物鏈作用在科學界是個常識,很多科學家在不同場合都表達過類似意思。可為什麼在科學家中是常識的東西,在社會大眾那兒就變成了「胡說八道」?除了兩者的科學素養差異外,我認為,這恰恰反映了民意和科學的不同之處。
    
民意注重的是經驗和價值判斷,而科學注重的是事實和理性判斷。一般人的思維往往都停頓在直觀和經驗的範圍內。凡是與人們的直觀經驗不相符合的東西,一般都難以為人們所接受。最有名的例子當然是地球和太陽的關係問題。是太陽繞著地球轉還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在今天成為常識的問題,在三百年前的哥白尼和伽利略時代,卻普遍認為是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就是當時的民意,當伽利略試圖證明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時,還被代表民意的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了。所以,不能簡單地將一個要經過科學研究和論證的事情,僅僅憑著感性和直觀的經驗就得出結論,這極有可能鑄成大錯。
    
對於沙塵暴,我想很多人也可能像對待地球和太陽的關係一樣,憑感性去認識和判斷。每年的漫漫黃沙,吹過北方的大片地方,甚至像北京去年一樣,一夜間就降下30萬噸塵土,「滿城盡帶黃金甲」。置身其中,的確對沙塵暴有一種痛恨的感覺。即使在南方,當在電視畫面里看到西北的滾滾沙塵時,相信對它也不會有好感。但是正如秦大河所說,像沙塵暴這樣一種人與自然的科學關係問題,遠遠不能用愛好與否或喜歡與否來評價。
    
事實上,不僅僅是沙塵暴,像颱風、洪水等等我們不喜歡的被視為災害的自然現象,在科學看來,都有它的正面作用。如果這些自然現象消失了,反而會引起很大的問題。現在這些東西因為人類活動而加劇,所以我們要去治理,但治理、改善不等於根除,也根除不了。
    
所以,民意應該尊重,在大多數情況下,尊重多數人的意願,也就是尊重社會的選擇。但是,有些事物專業性太強,需要大量科學研究、科學論證才能很好地認識它。沙塵暴就是一例。對於這樣的事情,就不能僅憑著它表面所呈現出來的破壞性的一面,而貿然下判斷。這樣做,只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特別是,我們不能將政治領域的「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政治原則濫用到科學與學術領域。
    
總之,當人們所面對的事情涉及到很複雜的專業知識時,一定要聽聽科學是怎麼說的,簡單地意氣宣洩,反而可能會壞事。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民意應該尊重科學。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沙發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7-4-3 11:11 | 只看該作者
那就不叫民主了,改叫科主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07-4-3 14:0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lmo898 於 2007-4-2 22:38 發表
秦大河並沒有否認沙塵暴給人類造成的巨大損失,他只是強調沙塵暴的存在是幾百萬年的自然規律,沙塵暴在給人類造成損失的同時,也有一些正面作用,比如,沙塵暴從亞洲大陸推進到太平洋,輸送到大氣中的礦物氣溶膠是形成大氣降水所必需的凝結核,大量礦物質隨雨水降落到海洋里,養活了一批浮游生物,蝦吃浮游生物,魚吃蝦,我們吃魚,又形成一條很好的生物鏈。沙塵暴還對中華民族的形成有著巨大的作用,等等。所以,他認為,要完全消滅這個自然形成的規律是不現實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治理它,盡量縮小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管你同不同意秦大河對沙塵暴與中華民族形成歷史關係的解釋,但是,沙塵暴的生物鏈作用在科學界是個常識,很多科學家在不同場合都表達過類似意思。可為什麼在科學家中是常識的東西,在社會大眾那兒就變成了「胡說八道」?除了兩者的科學素養差異外,我認為,這恰恰反映了民意和科學的不同之處。...

以科學為晃子的謬論更可怕!
難道大量礦物質只有隨雨水降落才能到海洋里?
百川歸海,難道那裡沒有大量礦物質?
樓蘭古國就該毀滅?包頭人就該包頭?
北京每年就該下土啦?!

這讓我想起10幾年前,那冬天裡的一把火之歌過後,
燒得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不在的殘景.
居然有位混帳"專家"發表"科學"論斷,
過火林利用價值更高.
當時給我的感覺,
就像在獨生子女的政策下,
這個很喜歡孩子的專家
有一天他老婆突然被人強姦了,
本該很悲哀,可是他老婆因此得個四胞胎,
他大喜:老婆被奸得好,
不然那會有這麼多的孩子出來一樣!

中國的事情搞得不好,不是人民愚昧,
而是一些不僅得不到應有制裁,
還必須為其歡呼喝彩的冒牌專家/領導的胡作非為所致!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4
zgb9333 發表於 2007-4-3 17:4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lmo898 於 2007-4-2 22:38 發表
每年的兩會,都會有一些代表委員的驚人之論。今年也不例外。比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說,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是不可能被消滅的,所謂制止沙塵暴,實際是違反科學規律的。


好像沒有誰提過制止沙塵暴吧?沙塵暴和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一樣是不能消滅的,但治理總是可以的,這樣可以減少它的危害程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5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7-4-3 23:55 | 只看該作者
民主是要不得的,因為民意太容易被誤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083

帖子

2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1
6
山南水西 發表於 2007-4-4 1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