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跑部錢進」驚動中央,逾萬家駐京辦面臨整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3-15 0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於一些項目資金,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給誰都可以。這個時候,就得看哪個駐京辦的能量大了」

「我們市長是全國人大代表,一般來說,他來京參加『兩會』,都要到駐京辦住上一兩天,出行車輛、隨從人員以及往返行程,包括要見上面哪位領導,準備送點啥,都得事先打點好。我不但回不了老家過年,相反比平時更忙碌了。」

四川省某市駐京辦主任對記者說完這番話,眼眶濕潤了。就在此前幾分鐘,他剛給千里之外的妻子打完電話——他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回老家過年了。

「兩會」召開,各駐京辦處於「一級戰備」,隨時聽候調遣。

與會的代表、委員中,不乏地方黨政要員,在開會間隙,各地駐京辦除迎來送往,一般會想辦法安排與會的當地領導與在京的一些「重要人物」見面。「老鄉會」、「聯誼會」、「座談會」之類的活動,也是此時駐京辦經常上演的節目。

「駐京辦要把這些工作做好,就需要平時把關係做到位。」西北某省一位駐京辦主任告訴記者,「去年以來,駐京辦的整頓問題被頻頻提起,氣氛很緊張。但部分駐京辦還是像以前一樣運作,該送還得送,該吃還得吃,該玩還得玩,只是沒那麼明目張胆了。」

去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在中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三次提到了駐京辦的腐敗問題,要求紀檢監察部門協助有關部門整頓和規範地方黨政機關及國有企業駐京辦事機構,認真開展專項清理,切實加強監管。

此後,針對駐京辦的整頓工作相繼展開,一些駐京辦逐步規範自身管理,並且嘗試轉型。但《瞭望》新聞周刊在調查中了解到,部分駐京辦仍在私下違規運作,與以往相比,只是隱蔽性更強了。

風暴漸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除52家副省級以上單位的駐京辦之外,還有520家市級單位駐京辦、5000餘家縣級單位駐京辦。如果加上各級(主要是省)政府部門設的聯絡處(或辦事處)各種協會、國有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萬家。

一個趨勢是,近年不僅國企設立駐京辦或聯絡處,一些大的民營企業也開始在京派駐聯絡人員。

2005年7月,一些駐京辦的腐敗內幕被《瞭望》新聞周刊揭開。一時間,駐京辦被推到了輿論的風暴點。

一般駐京辦的工作,主要是與相關部委建立聯繫,跑項目審批,尋求專項專門經費和某些財政轉移支付的支持;另外就是接待地方領導和來京辦事人員,負責承接遣返來京上訪人員。

為了能給家鄉多爭取到一些資金、項目,很多駐京辦派專人負責收集有關部委準備投放項目、資金的信息,然後迅速開展「公關」,有的甚至進行利益輸送,收買人心。

一些駐京辦就在這樣「迎來送往」、「溝通上下」的過程中,成為各種腐敗行為發生的高危地帶。在一些震驚全國的腐敗案件中,也多有駐京辦工作人員的身影,比如河北省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駐京辦原主任王福友、成克傑案中廣西駐京辦事處原副主任李一洪、瀋陽「慕馬案」中瀋陽駐京辦原主任崔力。

駐京辦存在的腐敗問題和種種違規行為,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關注。2006年,調查整頓駐京機構被中紀委列為重點任務之一。

2006年2月27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下稱國管局)召開廉政工作會議,各省駐京辦負責人參加。會議決定,由中紀委負責調研駐京辦,由國管局具體醞釀拿出改革方案並擇機公布。

「2006年8月底9月初,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處室的負責人走訪了部分地市縣級單位的駐京聯絡處。」據一位市級駐京辦主任透露,「這次了解情況,主要是為整頓駐京辦進行摸底」。

2006年11月17日,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在國內公務接待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決清理和取消「小金庫」,整頓和規範各地駐京辦事機構,切實加強各部門所屬中心的管理。

「去年國管局數次召開駐京辦負責人座談會,要求各省區查實本省區駐京辦數量後上報,在駐京辦的人員編製、機構管理等方面作了部署。」四川省駐京辦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2006年11月,國管局官方網站發布調研報告,提出對52家副省級以上政府辦事處和大型國企駐京辦事處的整頓與改革思路——

首先,在國管局與省區市主管部門之間建立經常性聯繫制度,實現信息互動,對駐京辦事處領導幹部實施聯合監督。

其次,建立廉政建設責任制,指導督促駐京辦事處負責人與省區市主管部門領導、與駐京辦事處各處室負責人簽訂廉政建設責任書,責任書報國管局備案。

第三,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必要的約束機制,實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駐京辦事處主要領導離京信息反饋制度、省區市主管部門考查考核駐京辦事處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時聽取國管局意見的制度等。

「目前還沒有具體方案出台,也沒聽說具體要撤併哪些駐京辦。」湖北省某市駐京辦主任認為,「有關部門是準備對地方駐京機構作一些規範,可以肯定的是『不會簡單地裁撤』」。

但在接受採訪時,不少人認為,駐京辦正面臨著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機,一些基層縣市政府辦事處難逃被裁撤的命運。

利益糾葛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被置於風口浪尖的駐京辦,迫於各種壓力,近兩年也在嘗試轉型。

一些駐京辦已經把信訪、百姓進京看病、進京農民工的培訓以及各種協調服務等列為工作內容,並納入定期考核範圍,有意識地強化為民服務的職能。

某地區的駐京辦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接到北京某部門電話,讓他「把上訪者領回去」,他歉意地對記者說:「這種事情『兩會』期間比平時多,這周已經兩次了。」

「在維護首都穩定方面,駐京辦確實功不可沒。在『兩會』期間,各地駐京辦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信訪工作,不給首都添亂子。」一位知情者說。

「其實我們更希望駐京辦在為民服務方面能有所作為。」中原某市的一位駐京辦主任表示,「去年初,不少駐京辦已經把工作的重心轉為信訪、為本地百姓在京維權、扶貧濟困等方面,有的駐京辦還掛上了『群眾工作辦公室』的牌子,在工作重心上作了一定的傾斜。」

但是,「我的主要任務就是讓領導見到他想見的人,辦到領導想辦的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駐京辦主任坦言,「各地駐京辦都把發展本地經濟放在第一位,只要有利於這點,具體怎麼操作,只要不太出格,領導一般不會深究。」

一般來說,級別越高或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其駐京辦就越氣派,以各省名字命名的幾乎都是星級大酒店。駐京辦的情況雖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有好車、好房,編製和資金也相當充裕。

據國管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僅52家省級駐京辦就有工作人員約8000人,其中機關約1300人,所屬賓館、飯店、招待所約6700人。「再加上各省廳局、地、市縣以及各地企業駐京辦人員,會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有關專家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駐京辦每年的經費保守地按100萬元計算,所有駐京辦每年需要的全部經費就在100億元以上。」

對於一些駐京辦工作人員來說,這樣的工作是個「肥差」,因為經常接待的是當地領導幹部,便於建立人脈關係。

「在一定程度上,駐京辦對北京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北京一位學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駐京辦的投資和消費能力驚人,無論是從房產還是到餐飲、娛樂、旅遊,對北京經濟的作用不可忽視。」

《北京市經濟委員會關於印發〈關於外地政府(企業)駐京辦事機構的若干規定〉的通知》表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轄政府部門、地級市人民政府,包括行政公署,州、盟、區人民政府、縣或縣級市人民政府,各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可以在北京市設立一個駐京聯絡處。」

據不完全統計,各級政府駐京辦的資產在2001年就超過了100億元,僅2002年,這些駐京辦在購房、建房的投資和日常經費開支就高達43億元,平均每家482萬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3.5%和21%。

2006年4月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當記者問到北京房價高位上漲的原因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說:「除了其他原因外,還有奧運會的影響、總部經濟的影響,還有駐京辦事處的影響等等在裡面。」

國務院辦公廳曾在1990年7月轉發的一份駐京機構清理整頓通知中,明文規定:「各級政府的駐京辦事機構一律不得經商辦企業,已開辦的企業要立即撤銷。」可是,在北京市後來的幾份文件中均對其產業經營默許,並設有「駐京聯絡處申請辦理經營性實體(賓館、飯店、餐館等)」的一項服務。

「對駐京辦的整頓,關鍵是什麼時候出台具體方案的問題。」北京的一位專家說,「但可以預見,因涉及面太廣,利益糾葛錯綜複雜,來自各方面的阻力會很大。」

體制之弊

目前,52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市政府和大型國企的駐京辦由國管局管理和協調,負責人的黨組關係在國管局,國管局主要負責駐京辦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駐京辦的主要編製則在省政府辦公廳;人事則在省委辦公廳。

據知情人士介紹:「一般地、市、縣級駐京辦由北京市發改委管理,只要遞個申請,租個辦公室就可以了,有的甚至都不註冊。」

「現行管理體製造成了對駐京辦監督的缺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成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國管局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各省駐京辦的一個黨組織場所,監督沒有真正到位,對於涉及駐京辦事處黨員幹部的群眾舉報,一般轉省區市主管部門處理;另一方面,駐京辦遠離省區市政府,工作具有較強獨立性,省區市政府無法進行適時監督。」

因此,「機構的混亂造成了管理的混亂,管理的混亂導致駐京辦成了腐敗多發地帶。」

目前,「跑部」仍然是各地駐京辦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此,山東省某市駐京辦主任分析,「這幾年,儘管國務院要求各部門減少審批手續,把一些不必審批的項目改為審核、備案制,但實際上,除那些無關緊要、早就過時的審批項目被廢除了之外,那些『含金量』高的並沒有廢除。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不『跑部』就辦不成事。」

他反映,「駐京辦對整頓的抵觸情緒比較大,普遍認為是中央政府的資源配置權力過大才導致了各級駐京辦的激增和腐敗問題層出不窮。」

資料顯示,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各類轉移支付補助7330億元,加上稅收返還和一些體制性補助,用於推進地區均衡發展的資金超過1萬億元。

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作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目前參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部門多達37個。

一些僅10萬元左右的項目也需要到相關部委去審批。相關部委控制著項目資源,在分配時卻缺少以法律為基礎的制度依託,使得轉移支付因缺少科學的法規依據和合理的分配標準而加大了隨意性和盲目性,權力尋租成為可能。

事實上,一些中央部委的目標只在於把這筆錢分下去,對當地實際情況考慮不多,許多地方不管項目最終能否建成,只管向中央爭取到錢,而由此,轉移支付演變成「要錢」和「分錢」兩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轉移支付固有的功能。

隨之而來是中央部委審批許可權的增大和各駐京辦不遺餘力的「跑部錢進」。「對於一些項目資金,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給誰都可以。這個時候,就得看哪個駐京辦的能量大了。跑得勤和會暗箱運作的,就能獲得蛋糕中最大的那塊,其背後自然是權與錢的干預與運作。」一位市級駐京辦主任說。

「僅僅對駐京辦開刀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專家指出,「中央政府的資源配置權力過大,掌握著地方政府所需要的資源和地方政府無法迴避的審批權力,以及審批程序的不科學、不公正,是導致各級駐京辦『跑部』行為難以遏止的關鍵。」

「如果僅僅看到駐京辦在搞腐敗,就把板子全打到他們身上是有失公道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認為,應該從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上,從體制上剖析這一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2006年初曾經參加了國管局會議的一位駐京辦負責人認為:「如果對預算資金和部分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和審批權,不作深層次的改革,地方政府和企業還會有設立駐京辦的強烈衝動,即使行政取締這些駐京辦,它們也會以其他形式變相存在。」

「如果各個部門都在各自的條條塊塊里分錢,對地方政府就會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認為,從根本上說,駐京辦之所以存在問題,並不是因為地方政府或者企業在北京設立了這些辦事機構,而是因為各部委在相關項目審批程序的公開透明上存在問題。所以,治理的關鍵還是約束這些部門的權力,尤其是財政上的權力不要太大。(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整肅駐京辦能否阻止「跑部錢進」?

據報道,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正在制定一份整改方案,方案首先涉及52家副省級以上政府辦事處和大型國企駐京辦的整頓和改革。粗略統計,在北京,除了52家副省級以上單位辦事處外,還有 520家市級和5000餘家縣級辦事處,如果加上各種協會、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萬家。

駐京辦近年來屢遭詬病,被人稱之為「腐敗辦」,是腐敗高發區,僅最近幾年因腐敗落馬的駐京辦負責人就有:河北省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駐京辦主任王福友、成克傑案中廣西駐京辦事處副主任李一洪、瀋陽「慕馬案」中瀋陽駐京辦主任崔力等等。

整肅駐京辦,能否阻止「跑部錢進」?這首先要看駐京辦存在的基礎是什麼。駐京辦的主要職能就是招商引資,跑部委,要項目,收集信息,其次是接待地方來京辦事的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等。如果這兩種需求不變,駐京辦即使暫時被撤掉,恐怕它們也能換個「馬甲」再跑出來。

來源:新華網—瞭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