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悄然登場的終極武器 -- 反物質核武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3-15 0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悄然醞釀中的反物質核武器
  據俄羅斯《科學》網報道,美國軍方現正在秘密研製以反物質作為彈藥的「質子炸彈」,並已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美國空軍實驗室介紹稱,這種反物質炸彈可能會成為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武器。

  反物質的原子由帶負電的原子核與帶正電的電子組成,物質均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而原子又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所組成,如果由帶正電的電子與帶負電的原子核組成原子,那麼就是反原子,由反原子就可組成反物質。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會爆炸形成光輻射(稱為「湮滅」),並釋放出一陣γ射線暴。據科學家們估算,每百萬分之一克的反質子與質子發生湮滅(爆炸)后釋放的能量相當於37.8公斤的TNT炸藥,即一公斤相當於3780萬噸TNT炸藥,其威力之大令世人震驚。

  反物質武器就是利用反物質的物理特性製成的武器,這種武器的研製到目前為止還在秘密進行之中。對反物質的研究很早就已開始,只是因為研究手段的制約一直進展緩慢。直到1986年,研究人員在磁陷阱中首次捕獲到反質子,而後又進一步發現很多粒子都存在有反粒子。由此人們推測,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有一種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根據研究發現,極少量的物質同它的反物質相互作用,能夠釋放出極大的能量。幾微克的反物質放出的能量,就可作為熱核反應的扳機,或者可以激勵出很強的X射線或γ射線激光,因此反物質在軍事領域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目前各國研究的重點。

  反物質武器屬於第四代核武器,使用后沒有放射性沾染等核污染,可視作「常規武器」的核武器。所謂第四代核武器,也就是能夠在使用中不產生剩餘的核輻射,沒有放射性沾染等核污染,可視作「常規武器」的核武器。反物質是目前研究的第四代核武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在美國費米國立加速器研究所、法國和瑞士合建的歐洲核研究中心以及俄羅斯的高能物理研究所,都在進行反物質的生產和研究。

  眾所周知,第一代核武器是用鈾或鈈製造的原子彈。
  現在,製造原子彈的技術已廣為人知,無需進行核試驗就可以研製成功,因此這種武器的擴散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威脅。

  第二代核武器是熱核武器,即氫彈。
  研製氫彈需要進行廣泛的核試驗,經過50年的發展,製造這種武器的技術已經成熟,再要取得突破性進展已不大可能。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目前能夠被核大國所接受,從技術上說,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第三代核武器是效應經過「剪裁」或增強的核彈。
  研製這類核武器同樣需要進行核試驗,因此受到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限制。

  反物質武器屬於第四代核武器,也就是能夠在使用中不產生剩餘的核輻射,沒有放射性沾染等核污染,可視作「常規武器」的核武器。反物質是目前研究的第四代核武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在美國費米國立加速器研究所、法國和瑞士合建的歐洲核研究中心以及俄羅斯的高能物理研究所,都在進行反物質的生產和研究。

  第四代核武器是以原子武器的原理為基礎,所用的關鍵研究設施是慣性約束聚變裝置,因此它的發展不受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限制。在軍事上,由於這類武器不產生剩餘核輻射,可作為「常規武器」使用。只有那些擁有第二代核武器、掌握先進技術的發達國家才有能力發展第四代核武器。而反物質武器就是美、法、俄等國正在研究的一種第四代核武器。反物質釋放出的能量約為一個鈾原子核裂變時釋放出能量的10倍,反物質武器在軍事上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

  早在二戰之後,美國「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就在他的著作中談到了反物質在軍事上應用的可能性。50年代,威德曼和他的同事也發表了反物質點燃氕氚燃料方面的著作。1986年,法國科學博士介皮華恩說,科學家們正在進行反氫的製造,把反質子注入超流體氫中,研究普通物質的超穩態,希望從這一實驗中真正了解反物質是否能夠轉換成一種新的核能形式。

  理論計算表明,如果一個反質子和一個質子相互進行湮沒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約為一個鈾原子核裂變時釋放出能量的10倍;如果考慮湮沒反應在物質中引發的次級效應,那麼這種反應就將釋放出更多的能量。正由於此,軍事科學家才斷言,反物質武器在軍事上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反物質武器的出現將會使現今所有的熱核武器黯然失色。軍事專家預言,一旦研製成功,人類將面臨新的更大的災難。

  自從反物質出現於人們視野以來,科學家們就未曾停止過追尋它們的步伐。其中,美國的洛斯·阿拉莫斯和勞倫斯·利弗莫爾核武器研究所、費米研究所、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以及歐洲核研究組織中的法國、義大利等國的科學家們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他們主要在探討製造反粒子的方法和研製「捕捉」反物質的「陷阱」。

  前蘇聯從50年代就在其「氫彈之父」薩哈羅夫的領導下從事反物質武器的研製工作。前蘇聯科學家認為,在核物理領域中進行湮沒反應,其製造成新武器的作戰威力將大大超過目前最完善的熱核武器。1983—1984年間,美國蘭德公司曾耗資200萬美元為美國空軍進行了一項生產和使用 10(13)反質子/秒的可行性研究,結果得出,反物質的4項軍事用途:

  一是用作超高速火箭的推進燃料;二是用作空間軌道上軍用站以及其他領域的超小型、超輕型能量發生器;三是用作啟動各類核彈;四是用作集能速武器。軍事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軍用的最大優點就是能量密度極大且易於點燃,不像原子彈裂變反應那樣要求臨界質量,也不像氫彈聚變反應那樣要求起始的點火溫度。

  反物質武器的出現將會使現今所有的熱核武器黯然失色。
  顯而易見,要想得到1克反物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且不說技術上的難度,僅它的生產費用至少也要花費10億美元以上。儘管反物質武器的研究應用現今還處於探索階段,但科學家堅信,反物質特別是反質子,必定能夠為未來提供一種極有軍事應用前途的技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8: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