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介石曾援助韓國志士抗日 維護朝統一努力未果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3-5 14: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10年,日本正式吞併了「大韓帝國」,眾多韓國仁人志士為追求獨立,被迫流亡中國。從他們踏上中國國土的那一刻起,中國就成了韓國獨立運動的堅強後盾和基地。尤其是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更是對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蔣介石勸韓國「國父」放棄刺殺活動

  早在辛亥革命時期,滬軍都督陳其美就曾與韓國獨立運動人士進行過接觸。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先生也明確表示支持韓國獨立運動,並準備給予物質援助。孫中山逝世后,國民政府秉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極力援助韓國獨立運動,蔣介石在這一過程中也出了不少力。

  當時,與國民政府建立聯繫的韓國獨立組織主要有兩派:一派領導人為金九,另一派領導人為金元鳳。金九被韓國尊為「國父」,他年齡較大,受韓國傳統文化影響較深。金元鳳則畢業於黃埔軍校,參加過北伐戰爭,他的人馬年紀普遍較輕,思想比較進步。除這兩大派系外,在華的韓國獨立運動還有許多小派系。

  由於有出身黃埔的獨特背景,金元鳳一派的活動得到了國民黨軍方的強力支持。但金九領導的韓人愛國團也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韓人愛國團在當時的主要活動方式是進行暗殺,當時轟動世界的李奉昌刺殺日本天皇未遂案和尹奉吉炸死日軍大將白川義則案都出自韓人愛國團之手。為促進韓國各支愛國力量的團結,1933年5月,蔣介石通過陳果夫約見金九。金九向中國方面提出,希望提供援助經費100萬元,並保證「兩年之內可在日本、朝鮮、滿洲方面掀起暴動切斷日本侵略(亞洲)大陸之後路」。蔣介石並不贊同金九以暗殺行刺救國的辦法,他告訴金九:「若靠特務工作來殺死天皇,則會另有天皇;殺死大將,也會另有大將。為了(韓國)將來獨立政治著想,必須先訓練一批武官。」金九對此表示同意。此後,中國方面以洛陽軍官訓練學校為基地,為韓國培養了100名軍事人才。國民政府還吸納了許多韓國諜報人員參與對日情報工作。此外,金九等人每月還能得到國民政府的補貼,韓國流亡人士回國鬥爭的活動經費也常得到國民政府的接濟。

  蔣介石整合在華韓國獨立組織

  由於蔣介石的積極撮合,促成了韓國獨立運動各派的聯合。1937年8月,金九領導的韓國國民黨與朝鮮革命黨、韓國獨立黨等9個韓國愛國團體,在南京聯合成立了韓國光復運動團體聯合會,簡稱「光復陣線」。11月,金元鳳也聯合一些韓國左派獨立運動團體組織了朝鮮民族戰線聯盟,簡稱「民族戰線」。

  由於兩派在長沙舉行的統一談判無果而終,蔣介石不得不在1939年1月親自出面,分別約見金元鳳和金九,力促雙方盡釋前嫌,協力抗日。1939年5月,金九與金元鳳發表聯合宣言,宣布共赴國難,並號召在華各韓國獨立團體結束各自為政的狀態,不分主義和黨派,「把力量集中起來」,邁出了整合韓國獨立運動各政黨的重要一步。

  韓國義勇軍和光復軍參加中國抗戰

  1935年10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江西為韓國獨立運動開辦了政訓班,對韓國青年進行特工訓練。同時,還有大批韓國籍的學員在南京中央軍校進修學習。「盧溝橋事變」后不久,韓國獨立運動決定以在華受訓的韓籍軍校學員為骨幹,組成了由金元鳳擔任司令的朝鮮義勇軍,參加中國抗戰。朝鮮義勇軍後來產生分裂,大部分力量來到陝北和太行地區,與八路軍一起抗擊日軍。朝鮮義勇軍的主要工作包括對敵宣傳、國際宣傳、教育俘虜和翻譯日文文件等方面,部分成員還曾深入敵後,爭取、瓦解日軍中的韓國籍士兵,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1940年3月,金九建議蔣介石將投誠的韓籍日軍官兵組織為光復軍,成立情報網,為中國的抗戰服務,蔣介石欣然應允。9月,韓國光復軍在重慶舉行成立典禮,宋美齡特別捐贈10萬元作為慰勞金。由於光復軍的性質是外國流亡者在中國組建的軍隊,因此在國民政府內部引起了爭論。為此,蔣介石於1941年頒布了「光復軍九個行動準則」,明確規定在韓國臨時政府未返回韓國之前,光復軍接受中國最高統帥的領導,與韓國臨時政府只保持名義上的關係,且不得招收中國籍士兵。上述準則經韓國臨時政府同意后,光復軍正式隸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確立「先於他國承認韓國」的原則

  1919年,流亡中國的韓國愛國志士在上海成立了韓國臨時政府和臨時議政院。抗戰爆發后,韓國臨時政府也於1940年9月遷到了重慶。

  雖然韓國臨時政府長期戰鬥在中國土地上,但一直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外交承認。1942年,金九向蔣介石提議,要求中國方面率先承認韓國臨時政府,並請各盟國一致承認。此前,金九曾致電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其承認韓國臨時政府。但羅斯福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非但不願承認,還要求中國方面斟酌承認一事,準備在戰後由美國或其他國家對韓國實行「託管」。

  蔣介石在考慮了金九的建議后,拒絕了羅斯福的要求,提出「隨時考慮,應合國際情況,適時承認」韓國獨立,此舉令金九頗為感動。隨後,國民黨中央援韓小組正式確定了「先於他國承認韓國」的原則,表明了中國對韓國獨立運動的堅決支持。

  蔣介石促使美英承認韓國獨立

  1943年11月,中國方面為準備開羅會議,由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廳向蔣介石提交了《戰時軍事合作方案》和《戰時政治合作方案》,明確提出:「中美英蘇立即共同或個別承認朝鮮獨立,或發表宣言保證朝鮮戰後獨立。其他聯合國家應請其採取一致步驟。」

  11月23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開羅會議上向羅斯福口頭提出:在日本潰敗后應承認韓國的自由與獨立,得到了羅斯福的口頭承諾。美國方面雖然將蔣介石與羅斯福的談話內容寫入了宣言草案。但沒想到丘吉爾覺得羅斯福在會議上過分親近蔣介石,大英帝國受到了歧視,在宣言的最後文本上橫生枝節,加入了「於適當時間」等限制詞,使得韓國戰後的獨立又變得模糊起來。

  對此,中國代錶王寵惠表示極力反對,主張明確戰後韓國的「自由獨立地位」,並迫使美國人出面調和,在《開羅宣言》的最後文本中明確提出了三國支持韓國在戰後獨立。當《開羅宣言》承認韓國獨立的消息傳來后,在華韓僑無不欣喜若狂。

  國民政府維護朝鮮半島統一的努力未果

  開羅會議后,國民政府加緊了援助韓國獨立運動的步伐,向韓國臨時政府提供了500萬元資金。

  進入1945年後,英美兩國在韓國獨立問題上開了倒車。一些美英官員提出,韓國滅亡多年,缺乏行政幹部,短時間內難以建立統一國家,建議由盟國先行託管5年。蔣介石認為此舉實際上是把韓國由日本獨佔變為幾強共治,違背了《開羅宣言》精神,因此表示堅決反對,但蘇美兩國已在雅爾塔會議上商定以北緯38度線作為對日受降的分界線,朝鮮半島的分裂已成定局。國民政府維護朝鮮統一的努力最終失敗,而美蘇的決定為朝鮮南北雙方日後的兵戎相見埋下了伏筆。張偉
2009,我等你……

200

主題

1226

帖子

51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5
沙發
luckyice2 發表於 2007-3-6 09:19 | 只看該作者
蔣介石不同意殺天皇大將,為何堅持殺周恩來?內殘外忍的民族敗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