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員稱電視首要使命不是娛樂 智商不夠不要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2-1 1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2月01日10:34   南方周末 


廣電總局:2月起衛視黃金時段須播主旋律影視

「管電視的人是不是瘋了?」看到廣電總局要求從2月到8月內所有衛視黃金時段只能播主旋律電視劇的通知,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評論。在這條新聞下面鏈接的是廣電總局3年時間裡關於電視的17個通知。才一天時間,網友的評論已經超過了1800條。


「我們的日子又難過了,從古裝劇、涉案劇、反腐劇、紅色經典、倫理劇,一道又一道的限播令下來,我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電視劇,好不容易通過了審查,拿到播出許可證,這個通知出來,就不能在黃金時間播,血本無歸。」一位製片人感嘆道。


直接負責電視劇管理的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王衛平也在抱怨,「在中國做電視劇你智商不夠,遊戲規則沒搞清楚,你還怎麼玩電視劇?在資本主義國家電視台都是私人的,願意播什麼播什麼,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在中國,電視是黨和人民的宣傳喉舌,這是它的主要使命,其次才是娛樂性。」


1月23日上午,北京復興門附近的廣電總局大樓內,王衛平就近年來的電視劇的播出調控管理等問題,接受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桌上兩部電話和手機不停地響起,這些打電話的人分別是電視台、電視劇生產老闆和要求採訪的記者。


管理是個大學問


記者:22號,網上有條「2月起衛視黃金時段須播主旋律影視」的消息,也就是說,6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主旋律題材電視劇。怎麼理解這個主旋律?


王衛平:這個報道有點斷章取義。第一點,我們強調的是以主旋律為主的,是以十六大以來表現社會發展的現實題材為主的,人民群眾喜歡的「三性統一」(藝術性、思想性、群眾性)為主的電視劇。第二點,所謂主旋律,現在有些媒體理解得太狹隘了,好像就是局限在寫黨的建設黨的幹部,寫經濟建設發展,寫改革開放的才叫主旋律,不能苟同。


主旋律其實是很寬泛的,寫人情、人性美好善良的東西,都是主旋律。所有積極的、健康的、振奮的、向上的、有益的東西全算主旋律,屬於江澤民同志曾經提過的「四個有利於」範疇的,全是屬於主旋律。


記者:近幾年電視劇方面調控力度比較大,經常聽到有人抱怨,生產廠家和播出平台之間還隔了一個政府。有時候項目也上了,劇本好了,導演、演員合同也簽了,甚至都開拍了;有的電視劇都賣掉了,突然有行政命令出來,不讓黃金時間播了。


王衛平:從排斥管理的角度提出問題的人連行業規則都沒搞清,就在這裡瞎抱怨。我們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你不可以和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的市場經濟去類比。制度不一樣,規則就不一樣。


在境外一些國家,電視劇制播雙方、供銷雙方全都是市場的主體,我們不是,至少電視台不是。它是國家的事業單位,不是企業,不可以片面強調市場規則。性質不允許,規則不允許。用我們書面的話來說,所有廣播電視媒體包括報社,都是黨和人民的宣傳喉舌,它的主要使命是這個。


在國家重大宣傳和重大活動的時候,不可能我願意播什麼就播什麼,我們的電視不是商業台或私人台願意播什麼就播什麼,不可以。我覺得這些常識都是做這個行業的基礎課、基本功,你不清楚這一點,你肯定做不好。


記者:網頁鏈接了近年廣電總局近20個關於電視管理的通知,有時候一個月里有3個通知,讓人感覺電視管理過於嚴厲。


王衛平:因為電視發展太快,社會影響太大,關注的人群太多,這是一個大背景。只要發展就一定會帶來問題,這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電視節目是歸口來管理的,你說的那些文件都是廣電總局出台的,但是各個管理部門不一樣,像電視廣告、像動畫片 ,新聞和娛樂節目是社會司,電視劇是我們管,不同的節目管的口也不一樣。


不管什麼文件,都是按照中央的指示和精神,根據我們國家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根據廣大觀眾和社會的需求,根據我們電視節目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出台的。


這些管理文件,不管是規定也好、通知也好、法規也好,實際上都是在不同程度不同側面去保證電視的健康發展。你不能完全從限制的角度去看待它們。


在電視的迅猛發展期,管理確實是一個大學問,不斷地出台一些管理新規定,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新問題有關係,也與我們的管理水平有關係。生產模式上改變,管理模式上也需要改變。


記者:為什麼會把紅色經典劇的報批權從省里收回總局呢?


王衛平:就是因為當時有幾部紅色經典劇在播出的時候,觀眾的意見非常大,覺得改編得完全不像原來的劇了。有的劇把英雄人物搞出三角戀來,這樣改和原來的面貌就不一樣了。你不能因為加了很多所謂人性化的東西,把原有的人物定位和基本特徵改變了。


紅色經典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它是受到了人民群眾和時代檢驗的東西,它的革命屬性這樣一些東西我們必須尊重,應該忠實於原著的基本精神,再進行合理的虛構延伸、擴充和改變。但你要是從根上把它的基調和精神實質變了,就談不上對它基本的尊重了,你還不如去另拍一個電視劇呢。


涉案劇:有條件限播


記者:你了解這些電視劇管理規定出台後的反映嗎?比如涉案劇的禁令,從電視劇觀眾到電視台、生產商,大家都在抱怨。


王衛平:2004年在限播涉案劇的時候,也有一個大背景。當時中央要開未成年人的工作會議,胡錦濤同志要講話,中央要發一個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一切都是圍繞凈化社會輿論、凈化熒屏,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良好成長環境服務。當時的廣電總局出台了四項工程,全都是為了未成年人服務,其中有一條就是關於涉案劇的管理。雖然它只是我們的整體工作里一項,但是社會影響非常大,就是涉案劇的限播令。文藝作品的影響大不大?有時比新聞還要大!但有一些製作機構、投資人誤解了我們的政策,他們沒有見到我們白紙黑字的通知,就以訛傳訛,傳得天花亂墜的。


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的限播是有針對性的限播,不是所有的涉案劇都在限播之內,那些弘揚正氣之作,謳歌公安幹警的奉獻精神,甚至在中央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任長霞》就是涉案劇,還有《老娘淚》、《半路夫妻》、《女子監獄》等等,這些涉案劇都是在黃金時間播的。


記者:什麼樣的涉案劇能播,什麼樣的不能播,有具體標準嗎?


王衛平:我們限制的不是涉案劇,是涉案劇當中一部分不妥當的劇,比如說細緻展現作案細節的東西,暴露公安的偵破手段的東西,過分的暴力兇殺、恐怖血腥的東西。


有的涉案劇表現黑社會,用我的形容就是黑社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孔不入、無法無天。黑社會想幹嘛就幹嘛,想暴打警察就暴打警察,想把派出所給端了就端了,到工地去,一大幫黑社會的人拿著機槍掃射,現實社會裡有這樣的事嗎?說把警察妻子抓了就抓了,說給輪姦了就輪姦了。說當警察玩兒兩天就當警察了,當警察以後覺得當刑警比較好就當刑警了。應該承認,極個別的地方我們不排除有極端的例子,你把它典型和放大以後,嚴重違背了生活真實,讓人怎麼看我們的社會?


記者:有具體的例子嗎?


王衛平:比如《黑洞》,陳道明演的反面人物,雖然作惡多端,但形象儒雅有文化有學養,至情至性,從情感上你不反感他。甚至還成了很多青年人的偶像,人家多有滋有味啊。王志文演《黑冰》,這個人都逃出境了,公安抓不著他,他為了他媽媽,為了一個「孝」字被公安給抓到了。他知道公安已經把他們家包圍了,他最後就要看他媽媽一眼,多感人啊,他可是一級罪犯,咱們有道德評判嗎?



孫紅雷演的《征服》你看了嗎?也是最後一場戲,公安也抓不了他,他手裡有母女兩人做人質,公安是沒辦法去抓的。最後他良心發現,把她們母女倆放了,自己束手就擒。下樓的時候,兩排公安拿著槍,對著他。這時候你感覺不是罪犯,而是一個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共產黨人,你說有問題沒有?


我還不給你舉特別極端的例子,有一個省當年報了一份材料,這個材料歸納全省未成年人群體犯罪率在增加,3萬多起,裡面舉了大量的例子,舉了好多影視劇對年輕人的不良影響。好多輪姦案、搶劫案公安機關破不了,後來偶然破了,一看是十二三歲的孩子作案,作案的手段、方法完全是成人模式,哪裡學的?孩子就是從電視劇里學的。


當年公安部一位領導就說,有些電視劇已經是非常生動的反面教科書了,我們的證據採集率在降低。我問了一下這話是什麼意思,就是提取證據困難了,因為很多公安人員破案手段電視劇都給暴露了。


反腐劇、古裝劇


記者:反腐劇現在也控制了,為什麼有的能播有的不能播?


王衛平:從來也沒有說過反腐劇不能播,中央紀委每年都抓幾部反腐劇,反腐倡廉也是我們黨廉政建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還是看你拍成什麼樣,拍的什麼東西,並不是什麼都適合在電視劇里去表現的,你不能過分渲染腐敗行為,社會效果不好。


記者:電視劇里的腐敗官員形象變化很有意思,以前只能出現縣級、地區級,後來到了《星星》、《大雪無痕》就有了省會級官員,到了《省委書記》就有了副部級官員形象出現。在人物形象和題材上有禁區嗎?


王衛平:2002年中央台拍的《省委書記》就到副部級了。這個尺度還是在慢慢放開的。有些題材可能現階段不適合動,有人曾經想拍陳希同的腐敗,那可能條件不成熟,但是不是以後能拍,我也不知道。比如說寫江青現在肯定不適合,會牽涉到很多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是你說在寫延安的時候出現一個江青的畫面行不行啊,應該無大礙。


記者:對古裝劇的調控又是基於怎樣的目的呢?


王衛平:量太大了。歷史劇前幾年很受歡迎,然後就是題材跟風,帶來模式化、概念化,模式、類型、題材、內容、風格、樣式都差不多,真正特別有創新的,讓人眼界一開、耳目一新的比較少,這樣的話觀眾就有審美疲勞。


大家好像一直在說古裝劇政府限制,我說誰給我提供一個文件給我看一看,我們的管理部門都不知道哪有這麼一份文件,你們傳的跟真的似的。我們什麼時候下文說過限制古裝劇呀?實際上並不是政府在限制,是市場本身在限制,東北地區你賣不下去,沒人買,西北地區你也進不去。全國很多電視台一提古裝劇頭就大,市場在反彈。現在央視剛播出的《卧薪嘗膽》和湖南《大明王朝》兩個歷史大劇聽說收視全都不好,才零點幾。


我們並沒有對題材進行限制。中華五千年文明從哪兒走?你不得從歷史題材劇裡邊走嗎?歷史題材劇怎麼會受限制呢?我們限制的是古裝劇裡面的一部分,跟涉案劇是一樣的。比如說顛倒篡改史實的東西,對於重要的歷史人物和重要的歷史事件,以不嚴肅創作態度去戲說的,對於帝王將相歌功頌德,完全集中展示後宮相互傾軋醜惡的,我們限制的只是創作傾向和方向的東西,而不是題材,這之間有很大區別。


記者:怎麼區別電視劇虛構和戲說、惡搞之間的關係?


王衛平:這裡邊是有區別的。合理的虛構和誇張是文藝作品必須的,一部文藝作品如果沒有合理的虛構和誇張,成不了文藝作品。但是什麼是能虛構的,什麼是不能虛構的,這當然是有度的。


你能把毛澤東虛構成什麼樣?你把蔣介石虛構成我們完全想象不到的一種類型和人物出來,公眾能認可嗎?在電視劇里,毛澤東在下邊抽煙是什麼樣?在下面的時候跟誰說過什麼悄悄話、家常話、情感的東西這個你是可以虛構的。你在不違反這個人物的基本邏輯前提下,是可以虛構的。但重要的歷史人物形象、重大的歷史事件你是不能虛構的,有些歷史事實你是必須尊重的。文藝作品還有一個傳遞中華文明的職責,還有一個避免去誤人子弟這樣一種使命。


我們經常會和歷史學家去探討,使他們明白電視劇不是歷史教科書而首先是文藝作品;同時我們還要跟製作人、創作人員說,你這個東西是文藝作品但是大框架下是不能去變的。


為什麼我們的紅色經典、古典名著不能作篡改性的改編,我們要審查劇本,我們還有一個保護民族文化精粹的任務,不能在我們這代人手裡,把我們的古典名著都改得面目全非了,《紅樓夢》已經完全不成為《紅樓夢》了,賈寶玉也成了一個飛檐走壁的大俠,你試試看國民饒不饒你?


記者:但歷史劇還是中國電視劇的一大法寶,打遍亞洲。是不是歷史劇創作禁區太多了,比如說《貞觀之治》,玄武門事件沒殺戮,李世民射出一箭然後就戛然而止,他打高麗不行,打突厥也不成。


王衛平:有一些在歷史生活當中確實存在過,發生過,但是我們在表現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會淡化它,也是國際國內政治的需要,比如說你要拍岳飛、拍楊家將可能都有這樣的問題。當年確實發生過大規模的民族征戰,但現在都是民族融合了,你再去強調、渲染擴大的話,給現在的民族團結就會帶來問題。


拍成吉思汗也有這樣的問題,對他的鐵騎歐洲人現在還存有恐懼記憶,我們去渲染這個東西正好迎合了中國威脅論,人家會覺得中國人是不是想向外侵略啊。所以有些涉及敏感外交關係的題材,儘管投資幾千萬還是播不出來,我們當然要考慮這些因素和影響。


記者:這個一般是你們把關還是上面?


王衛平:不同的東西,把關的層面是不一樣的。


記者:在題材上出現撞車你們怎麼調控?中央台在重拍《紅樓夢》,《紅樓夢》原來的編劇王扶林也搞了一個120 集的,比方3個關於「貞觀之治」的電視劇。


王衛平:兩個《紅樓夢》形式上不太一樣。原來我們管題材撞車,現在不管了,按照中央大力推動發展文化產業的精神,把市場這一塊交給市場自己去調節,充分競爭,優勝劣汰,政府不通過行政手段去硬性干預它。


我們頂多從某種角度為他們服務,提供信息讓他們知道已經有人在做什麼,你自個做不做你自己看。另外還有一個競爭的問題,前面拍的電視劇不一定比後面強,你看《越王勾踐》和《卧薪嘗膽》,前面這個劇早完成了,中央台硬是等到後面這個劇出來以後,進行比較,覺得後來這個劇好就播了。


人人都管電視劇


記者:通常,電視劇從生產到播出,需要哪些程序?


王衛平:符合國家有關電視劇審查的管理規定的作品,國家通過審查之後就發給你許可證,可以進入市場,可以去發行,可以去播出。在這個過程中,生產數量的問題,我們在審查當中是不管的,在電視台播出時會管。


記者:電視新聞、電視劇之間的審查尺度是不是差異比較大?


王衛平:當然不一樣。新聞是軍事化管理,很乾脆,能播就能播,不能播就不能播,沒商量。而電視劇是文藝,文藝靠形象來表達,審查起來就不太一樣,因為審美是主觀的,是見仁見智的。


而且同一部電視劇,能夠走市場去發行,但就不一定能在電視去播出。有的電視劇能夠在地方台播出,在中央台就播不出來。有的電視劇只能在中央八套播,一套就播不出來。因為它的平台不同、受眾不同,社會影響是不一樣的,傳播範圍不一樣,所以對產品的把關的尺度不一樣,要求不一樣。


記者:製片人有種說法「人人都可以管電視劇」。有時候審查通過的電視劇,也會被停播。比如《呂布與貂蟬》。


王衛平:這種說法也不準確,因為人人都在看電視劇,提出好或不好,提出意見或建議,都是正常的,但不是說人人都能管,你不是主管部門的人你管不了。  


因為電視影響大,不光是老百姓關注,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很關注。有的電視劇即便是審查通過了,在播出當中由於提意見,不管是從上面提的還是從下面提的,如果意見提得對,是原則問題,就會停播了,這種情況每年都會有。


《呂布與貂蟬》不叫槍斃,只是提出修改意見去修改,再重新播出。槍斃的意思是你連改的機會都沒有了。

電視劇沒有分級制


記者:現在電視劇的審查過程和電影有什麼不同?


王衛平:程序上來說,和電影差不多。國產電視劇的審查全國有45個機構,各個省的廣電局審各個省自己的片子,他們根據統一的規定自己去審查,地方審查發證以後,就有權利去發行了。


有些題材,碰到了敏感問題、重大問題我們是要聽取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比如說婦女兒童題材,比如說性暴力的我都要請婦聯來參加審批;涉及到軍事題材的會由總政參與審查。雖然法律法規我們清楚,但有些題材敏感和行業內階段性的口徑我們不了解,如果這方面不能夠充分尊重他們,仔細地聽取他們意見,作品播出以後可能會帶來問題,這方面的教訓也是很多的。比如包括民族和宗教的問題,年年這方面的問題都有。我們的製作部門、管理部門跟人家溝通一下,讓人家幫我們把把關,有什麼不好呢?


記者:這麼多審查部門,口徑能夠完全一樣嗎?有具體清晰的審查標準嗎?


王衛平:馬上我們就開全國的審查工作會議,也是要研究我們審查工作如何能夠更好地執行中央的、國家的有關文化產品管理的規定,同時怎麼使我們的管理、審查科學化、規範化,不致太隨意。


審查機構多了,難免標準不一樣,以前確實是有這個問題。當然這也是意識形態產品審查裡面一個挺難辦的事情,不光是電視劇,電影、音樂都會有這個問題。比如說在涉案劇的管理當中,我們就說恐怖的、兇殺的、暴力的、血腥的東西是不可以有的。當時馬上有人說,血腥怎麼叫血腥?見血就叫血腥還是出多少血叫血腥?一刀下去一道紅印算血腥不算?打下去血蹦出來算血腥不算?什麼叫恐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面馮遠征的那個眼神算恐怖不算?有些藝術感覺上的事情是不好去量化的。


再有一個,在不同的時期宣傳口徑是變化的,咱們都是搞媒體的,有些標準你很難給他固定下來,所以為什麼我們的法規是一個原則性的條款,道理也在這裡。有些東西你可以細,有些東西你細不了。


記者:在審查過程中,能夠通過的電視劇佔多少比例?被斃掉的電視劇佔多少?


王衛平:到現在為止,被徹底斃掉的電視劇,這麼多年來都沒有。你說這個概念應該是有兩個,一個概念是審查能不能通過,再一個即便審查通過賣得出去賣不出去,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審查上來說的話,經過反覆修改都修改不出去的劇幾乎是零,你第一審通過不了,第二審通過不了,慢慢審慢慢改,最後總會通過,除非你放棄了你不改了。


記者: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變相的管理手段?修改成本太高了,不如重拍一個戲。


王衛平:除非這樣,這樣不是我審查沒有通過,是你把案子撤了,對吧?但是即便是審查通過了,由於各種市場原因、品質原因、追風過多的原因,包括自己發行關係、發行網路的原因,等等太多的原因,沒有發出去,最後沒有能夠在電視熒屏上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劇是有的。


記者:電影準備搞分級制,電視劇有分級制度嗎?


王衛平:現在條件還不適合。中央也讓我們去研究過,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電視劇分級制還不成熟。中央的意思就是讓我們繼續深入調研。電視劇的事情比電影的事情更複雜,電影的分級從10多年前就開始醞釀、調研了。他們已經走到前面了。那我們就先等等他們,如果電影有了一個比較完整行之有效能夠試用推廣的方案,電視劇再考慮跟進。而且不僅是一個電視劇、電影要不要分級的問題,音樂要分級不要,音像要分級不要,戲劇、小品要分級不要,它有一系列的問題。


引進劇有調控


記者:在電視劇的引進上有什麼限制嗎?


王衛平:中央台、省級台、省會台這三級台都有權引進國外的電視劇,但在數量上是有比例的。央視有自主引進權,省級台、省會台都沒有自主引進權。


記者:有審查嗎?


王衛平:對,由國家來審查。進口電視劇不管你的引進權是哪裡,從哪裡引進,到最後審查終端只有一個口子。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進口電視劇在類型、題材、國家、地區上是要有調節的,有的時候根據外交的需要,根據階段性國情的需要,也會有調控。


中央台、省級台、省會台送審引進電視劇的報告,我們對發行播出提出意見,送審單位根據我們的意見進行修改,最後我們審查通過批准他們,他們才能去賣。


記者:有沒有引進后就被槍斃掉不讓播的電視劇?


王衛平:幾乎沒有。曾經有一年發生過這樣的事,台灣的一部劇我們審查通過,在播出中又有人提意見說,這個電視劇的精神、價值取向有問題,我們一看確實有問題,就給停播了,這些年就有過這麼一次。


記者:現在哪一類電視劇的引進成本最高?


王衛平:有些很便宜,有的是天價。美國、日本的電視劇除極個別外價格也不高,沒超過上萬元,韓劇以前就是幾千塊錢,後來到了上萬美金,跟這兩年韓流在整個的亞洲市場風靡有關係。但它現在慢慢也在往下走。究竟哪個劇最高,我也不知道。比如《大長今》,我從湖南台的四個口問,答案全都不一樣,當然也許有商業秘密的因素,可能不願意說。


記者:引進劇的市場回報是不是很高?


王衛平:還行,也不是說回報很高,之所以不少人比較熱衷於這塊,是因為這一塊的回報比較穩定。因為它只能在非黃金時間播,所以利潤不高,風險也小,但它至少不會虧本。


記者:引進為什麼有時間限制?


王衛平:所有的引進劇不可以在黃金時間播出,必須是晚上7點鐘以前或10點鐘以後。2000年,廣電總局出台的這項管理規定是扶持我們民族電視劇的產業,許多國家都有這類民族文化保護政策。


記者:像《越獄》本來是很被看好的一部片子,為什麼後來不被引進?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


王衛平:為了維護未成年人的生存環境,在2004年限播涉案劇以來,所有引進劇裡面的涉案劇全都不引進了。這樣就把非黃金時間留給我們自個的國產涉案劇去播。我們的涉案劇沒有不讓拍也沒有不讓播,只是有一部分限制你不可以在黃金時間播,引進涉案劇也得在非黃金時間播,它就和我們去擠平台了。


記者:發現你們的工作也很累。


王衛平:我們電視劇一年的產量是13872集,中國電影一年生產200部,200部相當於400集吧,與電視劇換算一下相當於400集。工作量確實很大,但凡事看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它。


處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我們既算是有幸的,又算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它還沒有完全科學、法制、合理、規範。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諸多的難題,甚至有些方面的問題是我們自身的力量解決不了的。但是你確實又很有幸,你處在一個朝陽產業的管理的端頭,那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整個產業發生影響,而這個產業在我們國家整個文化產業當中又相當於龍頭老大這樣一個位置,它對於全社會、全民族的文化走向都發生著重要影響。當你想到這些的時候,你會覺得很有幸,很有意義。
-----------------------------------
提取證據困難了,因為很多公安人員破案手段電視劇都給暴露了?
就那點水平,連古代的狄人傑、包公,都趕不上,還吹個什麼!?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6: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