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江蘇人均GDP達到3500美元之後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7-1-31 0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何必

「江蘇轉向集約型經濟 人均GDP超過三千五百美元」。「二○○六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二萬一千五百四十八億元,增長百分之十四點九,人均生產總值超過三千五百美元。」在江蘇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梁保華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表明江蘇的現代化進程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方位,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到了轉變時期。報告數據顯示,江蘇省GDP突破二點一萬億元,人均GDP超三千五百美元,距一九九七年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僅九年時間。江蘇省GDP連續十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具體表示為該省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萬四千零八十四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五千八百一十三元,分別增長百分之十四點三和百分之十點二。……為了加速經濟轉型,梁保華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好中求快、優中求進,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更加註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努力促進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2007年1月29日中國新聞網)

這篇稿子理直氣壯地提及,美國經濟學家錢納里曾提出劃分經濟發展階段的標準:人均GDP二千一百到三千三百六十美元時,經濟發展處於發達經濟初級階段;三千三百六十到五千零四十美元時,經濟發展處於發達經濟高級階段。在中國,人均GDP三千五百美元是目前各地制定全面小康的一項核心指標,也是衡量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在人均GDP三千五百美元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方式將從粗放型增長方式轉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和服務業將佔據主要份額,居民的消費結構升級、總量擴大,消費拉動將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主導作用。北京、上海和天津已突破人均GDP三千五百美元大關,而後的發展轉型之路順應了這個方式。而今,江蘇省人均GDP超三千五百美元表明該省經濟發展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工業化中後期,城市化加速期,國際化提升期,市場化完善期……為此,江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大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六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一萬億元,增長百分之三十點八,提前四年實現「雙倍增」目標。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九千四百三十三億元,增長百分之三十點五,成為第一大產業。同時新興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加速發展,軟體產業實現銷售收入五百十二億元,增長百分之六十,旅遊業增加值突破一千億元,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

然後,就很中國地八卦道:有專家表示,在此階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江蘇來說意義重大。人均GDP達到三千五百美元后,容易出現環境、資源的矛盾上升等問題。因此經濟發展要從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在不降低速度的情況下增加效益。

這種根本無法指名道姓而籠統地稱之為「專家」的表述,讓人想起上周新華網轉引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的結論,就是中國面臨的迫切問題就是要打破由官員、商人和學者組成的鐵三角。這種三位一體的狀況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利益集團,成為中國社會之大害。

當下,江蘇人均GDP在京津滬之後也超過了3500美元大關,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也讓人想起,不久前媒體稱廣東人均GDP突破萬元關口,一時間社會上議論紛紛,廣東省方面趕緊出來表態,認為這是統計有誤。當然,類似邱曉華能夠在中國當上國家統計局一把手,並且能夠在上海社保案中興風作浪,在統計數據上造假,本身就說明了中國的統計數據到底是什麼貨色。

江蘇省方面由省長發布如此數據,自然是有的放矢了。誰敢懷疑其數據的準確性?還甭說,坊間猜測,李源潮仕途坦蕩,入主下一屆最高委府應該沒什麼問題。

可這江蘇的快速發展是怎麼來的呢?人們提到江蘇,就會想起常州鐵本案,以及宿遷醫改。鐵本案的波濤未平,草率收場屍骨未寒,把國有資產悉數賣光的宿遷醫改英雄、曾經引發全國性熱烈討論的市委書記仇和,得到了省里乃至中央的賞識,這個海歸從西方學了一大堆私有化的法寶,繼續著葉利欽的行當,反而榮升到了江蘇省副省長的高位。

《經濟參考報》2005年11月8日載文,標題就很惹人注目:「我裝備製造業或面臨『外大內空』危機」。內容涉及:2005年10月25日,又一起跨國併購在江蘇徐州落幕:我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被美國凱雷投資集團收購,凱雷集團以3.75億美元(約合3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徐工機械85%的股權。此前,全球最大的機械設備製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收購了山東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后,又把目光轉向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佔據中國裝載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廈門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一旦卡特彼勒公司競購廈工集團成功,它在我國裝載機市場的壟斷地位必將形成,我國裝載機市場上幾十年積累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將消失。在油嘴油泵行業,德國博世公司收購我國油嘴油泵行業的龍頭企業江蘇無錫威孚有限公司后,我國的油嘴油泵行業幾乎全部被跨國公司併購、控股,經過多年建立的技術中心被撤銷、合併。在軸承行業,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軸承行業首家上市公司,4年前,西軸與世界第三大軸承公司德國FAG公司合資,兩年後合資公司變成了德方獨資企業。由於合資,企業讓出了經營了多年的鐵路貨車軸承的品牌,失去了佔中國鐵路貨車軸承25%的市場。在化工領域,錦西化機這個在中國化工機械行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已與跨國巨頭西門子合資,未來的局面將是:錦西化機的透平機械核心技術被西門子取走,國內大型化肥設備的維修要看西門子的「臉色」。此外,我國重點行業的一批排頭兵企業——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有限公司、濰坊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等也都被跨國公司緊緊「咬住」不放。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認為,當前外企進入中國機械製造業的力度、深度、廣度和所追求的目標,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目的已不僅僅是佔領中國市場,也在把中國的機械製造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是要從根本上消除將來中國企業與之一爭高低的可能。據有關部門預測,今年我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預期達到500多億元;到2010年,預期達到1200多億元,經濟總量將位居全國前列。專家告訴記者,儘管行業的總量增長很快,但核心部分、關鍵領域、高附加值的部分如果被外資控制,就將出現一種「外大內空」的危險景象。如果是這樣,在國際分工中,我國裝備製造業就有被死死釘在價值鏈低端的危險。科技部調研室主任梅永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裝備製造業在跨國公司的「盛宴」中,面臨著被逐個擊破和殲滅的危險。裝備工業是反映一個國家工業和創新水平的標誌性產業。國有排頭兵企業不是一件可以隨便買賣的商品,因為它們承載了中國幾十年來積累起來的技術能力和組織能力。北京大學教授路風說,就在中央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不斷表示要振興中國裝備工業的同時,這個工業中的排頭兵企業卻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政府靠什麼去振興裝備工業?

這個在最近一段時間已經被傳播為經典的凱雷收購徐州工程機械集團公司案,甚至到了盡人皆知的程度。提起凱雷徐工案,在全世界都很大名鼎鼎。國際上都從這個案件當中,分析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走勢。而也是由於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徐工事件才引起了最高委府的關注,出賣之事也才得以半途而廢。

可這也不算完。2006年7月26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在收購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徐工)遇挫后,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立即在蘇州找到了安慰。美國當地時間7月24日,卡特彼勒在總部美國宣布,該公司已與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一項投資協議,卡特彼勒將在該工業園建立一家工廠,生產世界級中型輪式裝載機,而卡特彼勒則將完全擁有並經營這家新工廠。據悉,正在投資中的新工廠將於2007年動工,佔地57英畝,建築面積為35萬平方英尺。卡特彼勒負責亞太運營的副總裁理查•朗文表示,蘇州的這家工廠將成為卡特彼勒輪式裝載機在亞洲市場主要的生產基地。據了解,目前,該公司華建立了9家合資和獨資企業,生產的核心產品包括:液壓挖掘機、履帶式推土機、平土機等。卡特彼勒在中國已擁有多家用以生產零部件的工廠,並持有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的少數股權。但該公司遠遠不滿足於這些,在徐工股權改制之時,卡特彼勒向其拋出了入股的繡球,但由於涉及國家產業安全問題遲遲未果。在經受入股徐工之痛后,卡特彼勒改變了投資方式,變入股為創立獨資的工廠。卡特彼勒此次在蘇州建立輪式裝載機生產工廠的計劃,也表明了其在拓展中國業務上的決心。

看到了吧,江蘇在賤賣中國資源方面,早就走在了各地的前列,屬於弄潮兒之輩。

「十幾年下來,大家才發現『市場換技術』已經難以為繼,技術沒有換來,市場丟掉了。」深圳科技局人士說,同樣以醫療器械行業為例,業內都在流傳一個教訓:「1990年代國內比較有名的『無錫海鷹』跟GE合資前有相當的技術儲備,合資后這個品牌影響丟了。」現在GE已經在當地建立獨資企業,而「無錫海鷹」已經銷聲匿跡。

就在2003年,深圳還有過被後起的蘇州超越之憂。然而,今年初深圳市官員考察蘇州后已經不再擔憂,市政府人士說,現在深圳市已經不再關心GDP等數字的比拼,因為蘇州模式所反映出來的正是中國製造業的軟肋:以資源換取資本投入並沒有帶來產業競爭力和自身技術的快速提升,相反,犧牲和弱化了自主創新對一個城市競爭力提升的最佳時機。

而地處西部的四川的市長們到蘇州考察以後,發出了蘇州還不如四川城市的感慨,認為蘇州「只有骨頭沒有肉」。表面上的繁榮後面卻是民生凋敝,招商引資帶來的GDP浮華相伴而生的就是人民生活的日趨惡化。

宿遷如此,蘇州如此,常州如此,江蘇省還有好的地方嗎?

浙江大學公共經濟與財政研究所所長朱柏銘撰文指出,與江蘇和廣東相比,浙江的縣域經濟處於相對優勢的位次。江蘇省52個縣的人口約佔全省的67%,地區生產總值約佔全省的50%,財政收入約佔全省的34%。廣東省68個縣的人口約佔全省的63%,財政收入僅佔全省的7%。浙江縣域經濟約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70%。2005年,全省58個縣財政總收入全部上億元,地方財政收入上億元的達55個。2002年浙江有24個縣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2003年增加到27個,2004年和2005年各有30個,連續4年百強縣總數全國第一。

為什麼如此?我在央視做演播室訪談節目時,曾經邀請溫鐵軍專門分析過「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的差異」。溫鐵軍談到,蘇南之所以逐漸落後,與民營經濟被壓制密不可分;相形之下,溫州對民營經濟的寬容,造成了經濟活力的延綿不絕。(當然,此後的情形有所變化。一方面,一向被當作是中國民間經濟發展模式範本的溫州,由於曾經任蕭山市委書記的王建滿到任溫州市委書記並拉開招商引資加大重化工業佔比,而使得中國這唯一的一塊政府干預方面的凈土行將就木被徹底送進歷史。另一方面,發展路徑選擇方面對於民主化的徹底否定,也意味著民營經濟的前景黯淡。)

意味深長的是,也是在今天(1月29日),《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蘇州黑網吧「失控」:文化需求VS監管窘境。文章在「編者按」里直言不諱:2006年5月24日至8月31日,江蘇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網吧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百日整治」工作,相關部門的評價是「江蘇省文化廳網吧『百日整治集中行動』成效顯著」。然而,作為治理重點的蘇州市,2006年11月,各網吧業主集體上書蘇州市市長閻立,反映黑網吧猖獗和電信網路接入費不合理漲價兩大問題威脅網吧業生存。據在這些網吧業主給市長的材料中,蘇州市區黑網吧不完全統計已達到1500家之多,數量是合法網吧的4倍。經過多次整治,蘇州黑網吧數量反而暴增,政府對於黑網吧的治理似乎有些「有心無力」。

從黑網吧迅速擴張的態勢里,我們能夠看到江蘇省當前所面臨的局面,也就更可以揣測江蘇省在高調宣揚人均GDP達到3500美元的背後必然會遭遇到的社會動蕩。

江蘇是我的祖籍所在地,我總是對江蘇有著一種揮之不去的感懷。可就如同我不可避免的是個中國人一樣,對於這裡的破敗凋零,除了忍耐,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沙發
mm021 發表於 2007-1-31 04:34 | 只看該作者
「無錫海鷹」,現在還在,好象是在梁溪路上。

有路過幾次,問下計程車司機,結果都不曉得是做什麼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