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科學家培植人獸胎引發醫學倫理爭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1-9 07: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2./gb/Consumer/health/2007_1_8_10_42_23_996.html
-- 2007年1月8日22:42:23(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英國首相布萊爾5日發表講話表示,英國政府並不執意反對科學家進行人類與動物混合胚胎的試驗。雖然目前圍繞這一試驗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但是布萊爾表示,相信那些致力於拯救生命、改善生存質量的研究將得以向前發展。英國輿論認為,布萊爾的表態無疑給那些從事這項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們喫了一顆定心丸。()

  去年11月初,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向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提出申請,希望獲准進行一項試驗:將人類的細胞與牛的卵子融合,培養出一種「半人半牛」的胚胎,從而成為用於醫療研究的幹細胞的來源。據科學家們說,利用動物卵子是因為人類卵子的數量有限,而且提取的難度較大,動物卵子是人類卵子理想的替代品。由此培養出的胚胎幹細胞可應用於帕金森氏等神經類病症的治療研究。()

  由於這一試驗將打破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因而相關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在倫理方面引發了巨大爭議。反對者認為,這種研究干擾了自然法則,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瘋狂的。上個月,英國政府在對1990年通過的《人工授精和胚胎學法》進行回顧時,提出了禁止這項試驗的建議。雖然修訂後的《人工授精和胚胎學法》目前還在議會審議中,一年以後才能生效,但是政府的這一舉動已使部分期待著這一技術問世的科學家中止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另外,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將於下個星期舉行會議,討論關於進行混合細胞試驗的申請。此前有消息說,管理局的官員已向相關的研究小組透露,獲得試驗許可的希望不大。()

  為此,5名與這項研究相關的科學家4日集體上書英國政府,呼籲政府和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不要屈從社會的壓力。他們指出,英國衛生部完全誤解了人類與動物混合胚胎的倫理含意。事實上,在培養出來的混合胚胎中,人的成分超過99%,這項試驗會解決幹細胞研究過程中人類卵子不足的問題。如果政府最終把這種試驗宣佈為非法,就等於拋棄了醫療研究中一個最有力的工具。()

  參與上書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研究運動神經疾病的克裏斯·肖說,英國有成千上萬的人患有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類疾病,科學家可以利用幹細胞來研究它們並找到治療的藥物。而禁止進行這種試驗是對那些正遭受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癡呆症折磨的病人們的「侮辱」。所有這一類的疾病目前基本上是不可治癒的,而混合胚胎的研究將是科學和醫療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在這種背景下,布萊爾5日的表態顯然使混合胚胎試驗的前景柳暗花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科學研究小組就一定能夠拿到試驗許可。持反對立場的英國「核心道德委員會」指出,這種研究正在製造一個人獸混合的物種,科學家們必須明白,那是不會得到正式批準的,希望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不要跨過這個不應該逾越的障礙。()

  混合胚胎研究史()

  許多生物、醫學研究和實驗都要藉助於動物展開。科學家認為,如果動物與人類越相似,就越有利於測試藥物或培育出能移植到人身上的「多餘零件」,如肝臟。而且為了研究便利,多年來科學家已經實現了把人類基因克隆到細菌和動物身上。()

  200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人類皮膚細胞與兔子卵細胞融合,培植出人類胚胎幹細胞。該項研究中的胚胎,被美國科技媒體視為首例成功製造出來的人獸雜交「客邁拉」(希臘神話中一隻有獅頭、羊身和蛇尾的吐火怪獸)。()

  2004年,美國明尼蘇達州馬約醫學中心的傑弗裏·普拉特醫生通過將人類幹細胞移入豬的胚胎,製造了一些「客邁拉豬」。而在另一項實驗中,美國內華達大學的伊斯梅爾·贊賈尼等科學家將人類幹細胞移入綿羊胚胎,製造出了一些「客邁拉羊」。()

  這種將人類幹細胞與動物胚胎相結合產生的新物種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爭議。2004年,加拿大通過了《輔助人類生育法》,明確禁止把非人類細胞導入人類胚胎中,也禁止把人類細胞導入非人類胚胎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1-9 10:57 | 只看該作者
人類與動物混合胚胎的試驗無疑是科學,   但引起了倫理學的大討論.  所以科學的不等於全是準確的.  唯科學論恐怕也是一種危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