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仲大軍:經濟高增長與財富大漏斗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7-1-3 11: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濟高增長與財富大漏斗----當前我國經濟的幾個明顯特點  12月28日 星期四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軍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是令人既喜且憂,喜的是有一個熱衷GDP的政府和國民,使整個經濟搞得熱氣騰騰,憂的是國際分工導致的產業結構畸形以及腐敗導致的經濟發展成果流失。總起來看,目前中國經濟有很多特點,但我今天主要想談的是這樣四點。

  一、32萬億元的投資大攤子

  第一個特點當然是經濟高增長、投資規模大了。這些年裡來,我國是世界罕有的高經濟增長的國家,所取得的建設成就常常令發達國家的人們驚訝,譬如今天新聞報道的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游泳館的建設,堪稱世界一流。當然,我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是由高投資拉動的。前幾天統計部門又公布出新數字,目前我國在建的投資項目共計32萬億元,比去年25萬億元的盤子又多出7萬億元來。

  32萬億元,摺合美元大約有4萬億美元。前幾天日本新聞記者採訪我時,我對他們說,世界目前有哪個國家有這麼大的在建規模?也就是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如果按購買力平價標準來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和在建規模決不止這麼點。

  2006年全年,我國固定資產總投資的規模可能要達到10萬億元,比上年大約增長30%。目前我國到處是蓬蓬勃勃大建設的景象,這是令人高興的事情。譬如北京規劃,到2020年,地鐵里程達到550公里,超過美國紐約,成為世界第一,而這一項工程起碼要花上幾千個億。全國大大小小諸多地鐵工程加起來,組成了我國的龐大的投資建設規模。

  當前我國的投資主要花在基礎設施、企業設備、房地產這三大領域,從這幾個方面看,我國這一波經濟建設還遠未完成。先看基礎設施,無論從鐵路、公路、通訊各項指標看,我國都與發達國家差著一定的距離。上邊我講過北京地鐵的例子,北京目前地鐵長度還不到100公里,距離550公里還有很長的距離。至於說全國地鐵的建設還有多少要建,至少要有上萬公里。以每公里5個億的造價計算,也要五六萬億元的投資。

  房地產方面的建設沒有三年兩年也難以降溫,房地產投資約佔固定資產總投資的大約20%,今年投資額估計將達到1.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5%,同其他行業比,算是低的。每年投入資金規模上萬億元,這麼多的房屋建設對於改善中國人民的居住和辦公條件來說是一個喜訊。最近幾年裡,我國每年新增建築面積3億多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日益提高,估計再有幾年,中國可以基本上走出住房瓶頸並進入過剩的時期。

  而在企業方面,中國對先進國家的追趕僅僅是剛剛起步。如果說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工業化僅僅是輕工和家電工業方面的工業化,那麼進入21世紀,我國的工業化進入了重化工業階段。這一階段的發展主要以大型裝備機械工業為主。這幾天,電視新聞報道了山西一家企業製造出了礦山用的大型採挖機,這標誌著中國企業終於開始向大機械進行衝擊。

  更有消息說,中國開始準備製造10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其實,在造船工業領域,中國已經具備了製造航母的能力和條件。接下去,中國將自行設計和製造大型重化工業企業使用的成套裝置。只有當中國能夠自己生產這些大型的關鍵設備時,中國的重商主義發展模式才會扭轉過來,才會擺脫加工貿易和世界工廠的命運。

  中國正在步入現代化,高速度是國家的發展需要,只要發展合理,10%的增速並不高,關鍵是要認清和解決下面的一些問題。

  二、中國的經濟非常沉重

  當前我國經濟的第二個特點是十分沉重,導致這種狀態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我國正處在一個硬體建設的年代,必須與土木鋼鐵水泥等物質打交道,第二,我國正在進入重化工業發展進程中,由於競爭力不斷增強,正在逐漸地將發達國家以前所從事的工業爭到自己手中,同時,發達國家也正在將他們不願乾的了重化工業轉移給我們。

  目前世界的發展出現了「知識產業」和「物質產業」兩大部門。發達國家日益進入「知識產業」,發展中國家主要進入「物質產業」。知識產業是沒有重量的,是清潔的,環保的和高附加值的。物質產業是沉重的,有形的,污染的和低附加值的。

  這種特點導致了我國當前的經濟活動特別沉重。這幾年國內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中國消耗了世界30%的鋼鐵、40%的水泥、30%的煤炭,才產生出了4%的GDP。消耗了如此巨大的能源和原材料才打造出這麼小的一個GDP來,說明我國經濟「重」的特徵,但量重而價不高。

  這種特點也導致了近幾年裡世界能源和原材料類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際市場看準中國的需求,趁機要價。當然,不管怎麼樣,中國還是要發展的,這是因為我們在客觀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著相當大差距。

  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我國在硬體建設方面與美國的差距。上個世紀的100年裡,美國總共生產和消費了84億噸鋼鐵,而我國僅有18億噸,兩者相差60多億噸,同樣是900多平方公裡面積的國家,在美國國土上打下的鋼筋混凝土可能是中國人均的幾倍,光是一個基礎設施,就足夠中國追趕數年。即使今後中國每年以5億噸的產量生產鋼鐵,也需要大約15-20年才能補上這個缺口。

  特別是在產業結構上,目前發達國家紛紛走出了重化工業階段,發達國家的工業開始變輕,而將重化工業逐漸向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也不能嫌棄,只有接過人家不要了的產業,這就使中國的產業結構在整個國際分工過程中變得十分沉重。

  如果中國在下一個20年成為世界重化工業的生產車間,那麼所出現的景象就與今天更不一樣了。目前,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有一大半是加工產品。當今後重化工業產品成為我國的主要進出口產品時,那時我國的經濟結構和進出口貿易又會發生很大變化,經濟活動「重」的特點將會十分明顯。

  回想起2001年,當時國際和國內出現了一波網路熱和知識經濟熱,社會上一些人頭腦發熱,認為中國以後光搞網路就行了。我禁不住潑了一瓢涼水,寫了一篇文章說中國今後仍然處在土木鋼鐵經濟時期。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得更清楚了。

  總起來看,與實物經濟打交道,將是今後很長一個歷史階段中國人所乾的事情,當然這要消耗很大的國土資源和環境資源。中國將面臨嚴重的環境資源危機。因此,中國今後要兩條腿走路,一手抓物質產業,一手抓知識經濟,千萬不能上了國際分工論的當。

  三、中國經濟存在著較大的財富漏斗

  雖然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但國民財富分配得卻不均勻,國民生活狀況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通過國際比較,人們發現我國的經濟增長存在著較大的財富漏斗。

  譬如,日本和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期還不到20年,每年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沒有中國高,但這些國家很快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日本在50年代至80年代這一時期,工資增幅每年超過美國70%,工資水平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便追上了美國。

  而我國的發展,對於大多數工人農民來說,經濟發展的成果象是一個黑洞。為什麼改革近30年了,大多數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沒有多大變化,許多的人甚至生活在貧困線上。這麼高的經濟增長,所創造出的國民財富到底都到哪裡去了?

  不要看今天各大城市正在建設著許多摩天大樓,但這些豪華設施有些與國人無關。中國境內的很多資產和財富不屬於中國人。目前我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規模雖然達到20多萬億元,但其中至少有40%是屬於外國人的。所以,中國的發展出現了經濟高增長、人民低收入、利潤高流出的現象。

  這種狀況使很多人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質疑:發展的成果哪裡去了?

  以我看,中國經濟發展的財富漏斗主要在四方面,第一是大量出口,使資源和國民財富廉價外流,第二是大量的吸引外資,也使利潤大量地外流,第三,特權與腐敗產生的巨額灰色收入總是想方設法外逃,第四,還要算上國企的低效率和低效益,浪費著大量的國民財富。

  這四個方面的問題,使中國經濟一邊快速發展,一邊快速流失。因此,只抓經濟增長、不抓政治改革的國家,到頭來,經濟發展的效果是要打問號的。而今天,這個問題剛剛開始提出,今後會逐漸清楚和明顯起來的。

  關於這一點,僅僅舉一個數字就可以說明部分問題。改革開放20多年裡,尋租導致的灰色收入數額巨大,早在90年代,經濟學者胡和立等人就計算出,1988年的價差、匯差、利差以及其他租金高達4569億元,占當年GNP(11738億元)的40%。最近,國家信息中心高輝清等人又計算出,2004年,我國全社會的尋租的租金為4.6萬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9%,相當於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1.5倍,相當於當年國家工資收入的2.3倍。

  不管這些數字有多大的出入,反正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的不公平、不平等收入相當大,這使一部分人很輕易地就可以得到巨額的財富,併產生腐敗。由於我國是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先富起來的人總是向發達國家遷徙。這就帶走了我國的大量財富,這就使我國出現了一個固有的有規律性的現象:一邊發展,一邊流失。

  這就是我國與日本和韓國發展的不同之處:中國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財富漏斗,而日本韓國這種漏斗很小。當然,我的判斷是否正確,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但必須向國民指出,這是我的責任。中國只有在克服了這些問題之後,才能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總之,成績是主要的,問題也要指出和解決。

  四、經濟增速一時半會還不會減緩

  2006年快要結束的時候,人們總會對來年進行各種各樣的預測。每到年底,我都要應付大量的各家新聞媒體和研究機構發來的問卷調查。談到經濟速度問題,我認為中國經濟一時半會還不會減速。2007年中國經濟會接著2006年的勢頭延續下去,經濟增幅不會低於9%。

  對於中國來說,2007年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從世界經濟角度看,某些國家的經濟活躍程度趨於降低,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當今的世界發展是不均衡的,就象上個世紀30年代一樣,當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陷入經濟大蕭條之時,卻是蘇聯經濟大發展之際。中國要抓住時機,不失時機地發展。當能源價格過高,導致一些國家放慢經濟增長速度時,或許正是中國發展的好時機。

  但在新的一年裡,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之勢也將不可避免地到來。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調整20多年前改革開放之初就制定的「創匯戰略」,矯正過度和過分的重商主義發展模式,將發展的重點放到國內來。

  目前最需要調整的是外向型經濟結構。這樣一種結構既對中國帶來繁榮,也對中國經濟產生了負面效應。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1萬多億美元,這種發展方式是一種典型的向外借錢式的發展模式,如果長期採取這種發展戰略,一是外匯儲備存在著巨大的國際風險,另外,也使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難以提高。因此,2007年以後,下大力氣矯正我國的發展模式,已成為今後的重要問題。

  2007年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說應當是關鍵的一年。起於2003年的這一波經濟高增長走到2007年這一年時刻,正是一個檢驗成果的收穫年。在這一年裡,很多前些年上馬的項目要竣工投產,還有許多項目正在收尾,因此,2007年是個承上啟下的年頭,中國要想收穫經濟發展的成果,就必須保證2007年的經濟平穩發展。

  2007年也是中國經濟邁上新台階的一年,在新的一年,將有新的宏偉目標付諸實施。譬如大家期待已久的3G計劃,都可能在2007 拉開序幕。因此,2007年是一個保障年,無論是從宏觀和長期看,還是從2008年奧運會的短期看,2007年都是一個保障年。

  在這一時刻,中國政府和企業要保持冷靜的心態,要沉靜對待國際市場上出現的各種變化,及時抓住各種有利時機,務必不能有絲毫鬆懈。中國政府和企業必須意識到,中國經濟翻身仗剛剛開始,各級指揮員必須全力以赴打好各個局部戰役。只有矢志不渝,持之以衡,我們才能趕上世界先進。

0

主題

1495

帖子

30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
沙發
worldland 發表於 2007-1-19 1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3
deutsch 發表於 2007-1-23 10:09 | 只看該作者

我國的經濟發展的成果哪裡去了?

因此,只抓經濟增長、不抓政治改革的國家,到頭來,經濟發展的效果是要打問號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6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4
小熊笨笨 發表於 2007-1-23 11:05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很好 學習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