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眼中的加拿大(1)[轉帖]

[複製鏈接]

3623

主題

8754

帖子

671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壺清茶 發表於 2004-4-5 04: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月29日星期三

也許是出門前的興奮吧,29日早上起來竟不怎麼覺得悃,前晚一直收拾東西到凌晨兩點多。

一行十二人,加六大件行李,三個小包,分乘兩輛車前往機場。到達機場不過九點四十分,但國際航班入口處已有很多乘客先到了,等候的隊伍排的很長。看到入口前有一個告示牌要求乘客辦體檢證明,心裡驚出一身冷汗,我們一直沒把它當回事,壓根沒辦,只好硬著頭皮往裡走。竟然沒人問,就這麼進到了登機手續辦理處,這兒就更沒人管你了。排了一個小時的隊,到十一點多才辦完登機手續。

因為辦手續的人太多,速度又慢,原訂十二點十分起飛的飛機,十二點五十才滑離跑道。

從瀋陽到漢城,Airbus300的飛行時間不過一個半小時,北京時間下午兩點多,飛機降落在漢城金浦國際機場。金浦國際機場面積很大,候機廳非常乾淨,設備也很不錯。據說大韓航空的票價是最便宜的,但要把乘客都拉到漢城轉一圈,這對刺激當地消費和旅遊市場都大有益處。

一個台灣人轉機去台北,坐到我身邊和我聊天,我順便了解一下台灣的市場和消費情況。台灣人的工資很高,一個建築工地的工人每小時的時薪大約是十美金,一個月按二十天算,收入至少是一千六百美金,這在台灣還屬於低薪。但台灣的消費也非常貴。例如和我聊天的這位先生,每年供三個孩子讀書的費用就高達二萬美金。這對大陸的工薪層而言無疑是個天文數字。難怪台灣人都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在國外的消費也比這高不了多少。

我們一起訂票赴加的共有五人,在漢城侯機時發現一個在同一家公司辦移民的朋友也乘這班機,還有一對老夫婦去倫敦看兒子的(請注意:是加拿大的倫敦,不是英國首都!),一個瀋陽人到加幾個月後回上海結婚,還有一個女孩是到加拿大念書的。等我們到加辦完手續時才發現僅當晚就有二十位大陸新移民報到。照這種趨勢下去,估計幾年後,加拿大就要被華人佔領了。人多就熱鬧,打牌、聊天打發了枯燥無聊的五個小時。

漢城時間晚上八點二十五分,B777呼嘯著飛離跑道,開始了漫長的十四小時的飛行旅程。B777比Airbus300大多了,設備也好,有指示儀不時告訴旅客飛機現在所處的位置、飛行路線、高度、速度、機外溫度等等各種參數。

起飛一小時后先吃了一頓算是晚餐的飯,然後開始以極不舒服的姿勢睡覺。座位不能向後放得太多,以免影響後面的乘客。半睡半醒是最難受的,還要不停地調整姿勢。頭等艙就舒服多了,靠背可以放得很低,保持正常睡姿即可。幸福!

北京時間30日早上六點多,又吃了一頓,對國內而言是早餐,而對當地而言是晚餐,因為飛機早已進入加拿大領空。

吃過飯後不知飛機遇到了什麼情況,經常上下顛簸,有時很厲害,離終點越近就越厲害,下降時達到了頂峰。我的腸胃在堅持了一個小時后終於沒能經受住考驗,把最後一杯提神的咖啡吐到了垃圾袋中。冰潔的臉色也很差,但竟沒吐,看來我的身體還是不夠強壯。

飛機終於降落在多倫多PEARSON國際機場了,滑行過程中我覺得還象在空中似的。

先過海關,一位LADY很認真地查驗護照和簽證,在已填好的入境登記卡上蓋了幾個章,問我們還有沒有後繼的物品,我們回答沒有,她示意我們到另一邊排隊。移民局就在旁邊,排隊領號碼,進到一個大廳等候。大約二十分鐘輪到我們,問我們帶了多少錢來,在這裡有沒有親友,我說有朋友,他記下了L的電話號碼。在出口處,另一個官員(華人)給了我們一些小冊子,並用普通話向我們交代了如何辦理「社會保險卡」、「健康保險卡」和中國人社區服務等等。因為入境的人多,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出來。

過了海關、移民官的兩道關口后,到外面拿行李,發現散在幾處,費了好大的力才把六件行李找全,幸虧我們的行李比較好認。不過行李車要投一塊錢硬幣才能用,等出去後放到外面的停車處才退還給你。可我身上哪有加幣啊?後來和旁邊一個人用兩美金換了兩塊加幣才取了車,小虧一點。

出來后給L打投幣電話,換錢又是個大問題。事先L已經訂好了旅館,好不容易等來了接機的兩輛車,竟然放不下五個人的行李,一輛車又跑了第二趟才接完。

等一切安頓下來,已經是當地時間30日凌晨一點多了。我們就這樣過完了36小時的29日。

枯燥的旅程是結束了,而以後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9月30日 星期四

因為時差的關係,早上很早就醒了。

昨晚到的時候,多倫多正在下雨,今天的氣溫就迅速降了下來。總體而言,這裡的氣溫和瀋陽差不多,所以我們沒覺得有什麼不適應。

生物鐘真是一種奇妙、厲害的東西。明明按當地時間來起身、躺下,並強迫入眠,但第二天早上,無論有多困,都會睜開炯炯之眼,想著怎麼樣去體現自己的「勤勞」,這時正是當地時間凌晨兩、三點鐘。對我這樣一個不論在車上還是在飛機上都不耽誤睡覺的人來講,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乎?

這兒的人似乎很懶惰,也很悠閑。早上六點天還漆黑一片,直到七點才亮起來,走在街上,兩邊都停著車,房子兩層,有的還有個閣樓,這樣的房子謂之「house」。樓前的空地上種滿草,不同的設計有不同的情調,的確和中國不一樣。人很少,要是七點半、八點的瀋陽,這時路上可正是高峰期呢,學生更要走得早,這裡卻直到八點半,才看到學生背著書包。便利店、快餐店大多數沒開門,我們走進的一家便利店是少數幾家九點前開門的店之一。

胖子很多,而且不是一般的胖,是超級的胖。第一次看見我眼中的「超級胖子」,差點沒指著他驚呼。不分男女,不分老少,胖得都邪門。

男胖子們最大的特點是肚子明顯突出,腰帶在身上一系,就看不見皮帶扣。

女胖子們大多數穿裙子,可能是那種型的褲子不好做吧?上下絕對不是一般粗,而是一個菱形,橫在我前面像一堵矮牆,足有我兩個半寬,兩至三個厚,GOD!

女孩子們截然兩種,一種白皙苗條,眼睛鼻子輪廓分明,見之駐步;一種皮膚紅一塊白一塊,要麼身材敦實,實在瞧不得。而前者占極少數。真難得電影中的美女,應該是很難找到的。

中國人很多,而其中說粵語的佔大多數,我們目前接觸到的中國人全部是以說粵語為母語的人,跟他們說起話來也很麻煩,我們英語不好,他普通話也很蹩腳,兩者常混著說。聽他們說普通話,急得我心要著起火來,要是心臟不好,堵得我都能一口氣提不上來。現在我開始同情正在和將要與我講英語的人們,估計他們將要被我的英語所折磨!

今天的第一件任務是辦社會保險卡,也叫SIN(Society Insurance Card)卡或工卡,有了這張卡,才表示你有在加拿大合法打工的權利,也表明你能享受加國政府的各種福利政策。離我們住處最近的Human Resource Center在一個mall里。所謂mall就是一個很大的建築,裡面有很多獨立的店鋪,也有office,混雜在一起。辦SIN卡很順利,卡會在三周之內寄給你。這裡的政府工作人員態度很好,的確有公僕的感覺,這一點和國內真是天壤之別。辦完卡后,順便逛逛mall,和當地的收入比起來,物價的確很便宜,但同樣的東西不加稅也要比國內貴一些。在著名的大型商場Wal-Mart裡面,價格似乎更低一點。

再下來的任務主要就是找房了。平時人們所說的多倫多是指大多市,metro Toronto,是把以前的YORK等六個市合併起來的。我們只想在Toronto找房,其它幾個地區交通、購物、辦事都不方便。不是說多倫多沒有房子租,而是想租一套合適的房子不容易,地點要合適,價錢又不能太貴。現在新移民多,又是月底,找房的人多,房子就更不容易租了。經常是你按照廣告去看房時,房子已經租出去了。買了一份《星島日報 加東版》,按照上面的租房廣告打了若干個電話,不是已經租出去了,就是沒人接。也是,我們想要租房的東區、中區、西區,大家都想要。好不容易聯繫上一位,房東讓我們晚上去看房,我們堅持馬上去,後來發現我們的決定有多麼英明!

我和一位朋友MR.W馬上趕過去,走了差不多有半小時。這是一幢house,兩層,沒有閣樓,房子正在裝修,油漆味道很重。房東姓麥,是香港人,來多倫多已經二十年了。剛買了這套房子,一樓已經收拾好了,自己家人住,二樓租出去,以後地下室(英文叫basement,香港人叫土庫)收拾好了,也要租出去。二樓兩室一廳,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900塊。除了冰箱、爐具外(這是政府規定房東必須提供的),沒有任何其它傢具。我和朋友商量了一下,覺得這幢house的地點比較好,離subway不過六七分鐘步程,離47路bus兩分鐘步程。房子因為剛裝修過,很乾凈,房東人也不錯,決定租下。我們夫婦住一小室一廳,500塊,那位朋友住一大室。廳其實也有門,也許是沒鋪地毯只是地板吧,所以叫廳。

回到旅館,房東知道我們租到了房,直說我們「真好運」,很多人來了要四五天,甚至一周才租得到房。的確,簽約過程中,至少有兩次電話是來問房的,房東答已租出去了。看來真是先到先得啊!

在旅館里碰到一個82年復旦大學畢業的人,在美國讀了幾年書,又到新加坡幹了若干年,已經拿了新加坡護照,又申請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綠卡。原來他以為加拿大和美國差不多,來了加拿大以後,大失所望,話里話外的意思是「荒涼、落後」,還有稅太高。他說新加坡的物價比加拿大加上稅以後還高得多,但這裡結帳時加稅,總感覺心裡很不舒服。他正準備放棄加拿大綠卡,玩幾天回新加坡。(待續)
人生苦短,笑比哭好。

———— 

3623

主題

8754

帖子

671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11
沙發
 樓主| 一壺清茶 發表於 2004-4-5 04:27 | 只看該作者

我眼中的加拿大(2)

10月1日 星期五

(李)

今年的十一已非往年的十一,12小時的時差、沒有法定的國慶假日,因我已身在加拿大。

早上搬到新住處就開始收拾帶來的東西,窗帘掛上,鍋碗瓢盆拿出來,倒真有點象個家了!要是我們倆都有工作,是不是可以單租了呢?現在整個二層每月900,我們一室一廳,500塊,條件很不錯。廚房有兩個水龍頭,冷水和熱水。冷水可以直接接來喝,熱水只適合洗碗、洗手。

我媽給帶的東西都很好,尤其是毛巾呀,睡衣呀,窗帘呀,還有微波爐用的三個圓盒。這些東西在這裡買都很貴。我還在商場里看見一個人在用安利牌的洗滌劑。

在加拿大辦事可真是麻煩死了。仲書秋謂之「呆」。辦銀行戶口,先去道明銀行,不給辦,因為工卡還沒下來,去了唐人街,在皇家銀行開戶存錢,花了三個小時,說法很多,不在唐人街的銀行,根本搞不懂這些細節,而且不在唐人街的皇家銀行可能沒有工卡也不可以開戶。奇怪,這裡同一家銀行的不同分行規矩都不一樣的!

這裡銀行和國內另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所有的服務都收費,比如皇家銀行每個月只提供兩次免費的取款服務,以後再取款就要買服務了。個人支票也要買,在ATM上提款要收費,在其它銀行的ATM上提款費用就更高了。

去哪裡辦手續都要兩個ID,而護照和簽證同時只算一個。工卡、銀行證明、駕照都行,我想ID可能就是證明身份的證件吧。安電話、買手機也是一樣,要兩個ID。

 

10月2日 星期六

(李)

終於一覺睡到了五點鐘,時差可算是基本上倒過來了,真幸福啊!

還沒有床,就打地鋪。有暖氣,有地毯,雖然不冷,但終究不是辦法,於是今天最大的任務是買床。早上出去開始坐了好多站的地鐵,卻坐錯了方向,到了VICTORIA PARK。原因是那裡有條街名字跟我們真正的目的地很像,AUGUST AV―AUGUSTA AV,是不是很像?雖然走了這麼誇張的冤枉路,但是PARK真是很漂亮,這個時候正是看楓葉的時候啊!色彩斑斕!

床很貴,最便宜的也要120塊,彈簧的,乳膠的要貴一些,沒有國內我們倆買的那種棕櫚的。最後敲定一張連床墊帶床盒共195塊的,單買床墊也要165,單買床盒的話就要100塊。

買床的地方在唐人街,只有到了這個地方,才不會覺得這裡是外國,也不象大陸,完全是香港的模樣,買東西都說中國話,貨品標籤是粵語的模式,一時也記不得許多。

在小旅店住的時候,房東太太很善言談,就是普通話不太好,時不時蹦出來粵語「混淆」我們的「視聽」。

英語還沒學,倒學會了幾個和漢語對應的粵語,「土豆」叫「土豆」,比如「從這裡走過去要五個字」,「五個字」就是二十五分鐘。

昨天晚上在住處附近的華人開的便利店裡買了油、米、兩個蘋果等等,今天又在唐人街買了一個星期的菜,報報價錢:

一袋8公斤的大米$11.00(這兒的米都是細長的,產自美國和泰國,做粥還行,米飯可難吃,要是我媽,估計要絕食了)

一袋豬肉$3.99(炒完一股火腿腸味)

一桶菜油3L $4.49(也有花生油,不過很貴,看來中國人吃的挺高檔呢。但洋人說花生油對健康不利,要菜油和粟米油間隔著吃。油不好,愛沾鍋,第一天煎雞蛋都變成了炒雞蛋了)

一袋胡蘿蔔$0.99(好象是五根,挺粗的)

一包麵條$0.99

一袋牛奶(4L)$4.29

兩個蘋果$0.61

四個土豆$0.95

四個梨0.79/LB*1.80LB=$1.42

一個雞架$0.71

雞蛋1.99/打*2打=$3.98

一袋排骨$1.42(不知道多重,大概3斤吧)

豬腰0.39/LB*1.44LB=$0.56(我們很愛吃,也還會做, 而且是下貨中最便宜的。)

兩隻雞腿0.79/LB*1.75LB=$1.38

一個菜花$0.99

一棵白菜0.69/LB*1.95LB=$1.35

兩個青椒0.59/LB*1.27LB=$0.75

一塊姜1.99/LB*0.33LB=$0.66

八頭蒜 1塊錢

吃的東西不要稅,但其它的可麻煩了,都得加稅。

 

10月3日 星期日

加拿大人總是懶散,星期六星期日商場大多關門,公共汽車和地鐵也比平時晚幾個小時開。今天上午和L約好九點在地鐵站碰頭,可地鐵到九點才開門!黃花菜都涼了!只有唐人街還象個樣子。

L住在一幢apartment的一套三室一廳的公寓內。這樓內印巴人很多,一股怪怪的味道。他們五個人三個房間,很擠,不過都是單身男子,也都是從廣東過來的,年齡相近,脾氣相投,也算不錯。

L嫌現在的電腦慢,準備信用卡下來后,分期買一部PIII。不是不能一次付清,而是分期付款更划算,到了北美,消費習慣也要跟著轉變。他答應把他三個月前買的電腦800塊賣給我們,當時含稅共1050塊。

(李)

聽L說,這裡洗膠捲很貴。其實如果有了一份工作,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了。這裡的東西價格相對於整體收入來講很低,但沒什麼是加拿大特有的,除了楓葉。商場里的電器比中國落後很多,在中國那樣的電視恐怕都沒有人買,又貴又不時髦。還有很多很多東西都是「中國製造」,看到一個假面具,很恐怖的那種,就是<我愛我家>賈圓圓扮鬼時戴的那種,記得嗎?我看挺好玩,想著等回去時給我小妹帶回去一個,哪知一看標籤「MADE IN CHINA」!算了吧。還有大蜡燭,非常好看,矮矮敦敦的,有放在杯子里的,也有單賣的,單賣的那種可以配買一個玻璃墊,很精緻,想帶個這東西也很好,可是一檢查,還是「MADE IN CHINA」!可我怎麼就不見在中國有賣呢?甚至從L手裡買來的電腦,好多部件都寫著「MADE IN CHINA」,沒轍!

 

10月4日 星期一

(李)

早上去洗衣服。洗衣房離我們的住處很近,三兩分鐘的路。拿著攢好的八九件衣服去洗,結果發現還是拿少了。洗衣機和烘乾機都不知道怎麼用,只好問人。問一個老頭,結果他說的不知道是哪國語,仲書秋說是拉丁語(註:不是我說的,那老頭自己說的,我也就聽懂這一個詞!)。沒辦法,只好給我們演示一遍。這個機器非常省事,把衣服扔進去,放洗衣粉,投幣,擰開關,OK!自動洗,涮,甩。然後扔進烘乾機,投幣,擰開關,OK!拿出來時已經可以疊起來收進衣櫃了。洗衣機根據機器的新舊和大小不同,價錢也不同,我們用的機器每次$1.50,烘乾機我投了兩次幣,因為一次沒幹透,每次是$0.25。

中午床送來了,比家裡的床要小一點,但很軟,不舒服,是DOUBLE SIZE,大一點的叫QUEEN SIZE,再往上叫KING SIZE。

仲書秋查報紙找電腦學校,相中了一家,想選兩個班的課程,時間不衝突,又很有用,就是太貴,所以還未決定取捨。

打電話聯繫一個NEW COMMERS INFORMATION SERVICES,詢問哪裡有免費的語言學校,他們說他們那裡就有。據聽說和我們的估計,那裡的條件和效果都不會太好。

(仲)

電話已經去聯繫安裝。這裡的市內電話是由Bell電話唯一經營的,和國內中國電信一樣,沒有競爭,服務就差一些,不是服務態度不好,而是速度慢,要兩天後才可以安裝使用。長途電話、手機、ISP都有很多公司經營,各公司之間比價格,比服務。比如我們就不準備用Bell的長途,打往中國的價格比其它公司貴差不多一倍。還有手機,一間叫FIDO的公司在上周五以前,一部NOKIA51**的手機只賣49塊,還送一個包,每月20元,可打200分鐘市話,所以這裡手機很普遍,中學生都有,因為實在很便宜。ISP為了鼓勵用戶使用,一般第一個月都是試用,不收錢,所以有人就挨個公司試用,試過四五家公司再選一家。

 

10月5日 星期二

(李)

今天去考driver license的筆試。考試的地方在Bay ST的一幢GOVERNMENT BUILDING裡面,這裡可以用中文考試,但沒有中文書賣,跑到公共圖書館,也沒有。我在圖書館裡面看書(館里有專門的中文區,只是幾乎都是港版),他和MR.W去唐人街買駕駛考試的書,回來還給我帶了三個橙子。我和仲書秋先看書,再吃飯,大約2點鐘又回到GOVERNMENT BUILDING考試,三個人都通過了。這兒的考試非常容易,書上75道題,考四十道題,錯八個以下就可以通過,以前在國內考試,幾百道題考100道,只可以錯10個以下才通過。

(仲)

這裡考試的條件非常好,隨時都可以考,根本不用預約,這裡辦各種手續的總原則就是在信任的前提下儘可能方便來辦事的人。我們兩年前在國內辦的駕駛證現在就有用了。首先是縮短了拿正式駕照的時間,加拿大的駕照分為G1,G2兩階段,通過筆試后如果以前在其它國家和地區有兩年以上的駕駛經驗,可以不經過G1等候路考的一年實習階段,筆試后直接報名參加G1路考。另外,以前有駕駛證的,筆試的考試費是60元,否則是100元。

在安大略省申請駕照,必須:

1. 十二歲以上

2. 通過視力檢測

3. 通過交規筆試

這時可領G1實習照。G1照不能單獨駕車,須有一名四年駕駛經驗持G照的人坐在前排、不能上高速公路、等至少十二個月,通過路考,可獲得G2照。持G2照的人,受限制少了。再十二個月後,通過路考,可獲得正式的G照,可以開小型車。

在其他國家有證明你有兩年以上的駕車經驗的,如有別國駕照,經視力檢查,交規考試和第二級路考(即G2至G的路考),可領正式的G級駕照。若未通過二級路考,則發G1照,並立即進行第一級路考,即G1至G2的路考。否則,只發G1照,與新學車者一樣。

(李)

4點多到L住處,等他下班后幫我們把電腦搬回來。我做了排骨、炒菜花和白菜湯。

目前我們已做的事有:辦工卡(三周后可拿到),開銀行戶口(從開戶之日起十天之內收到銀行卡),通過駕照的筆試(兩周后可拿到),當然還有找房、搬家、買床、買電腦,基本上算安定下來了。(待續)
人生苦短,笑比哭好。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8: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