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珠海航展影響力與國外航展仍有差距(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11-3 1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11月03日 環球時報

  
                                            在珠海航展中展出的我國月球車 石 丁攝

  
                                        人們在珠海航展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展台前駐足。  

  為期6天的第六屆中國航展10月31日在珠海拉開帷幕。共有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550多家企業參加,僅在航展第一天就有4萬多人次的專業觀眾(包括參展商、航空航天業內人士、專業媒體、官員等)入場參觀。據主辦方預測,公眾日前來參觀的人數有可能達到創紀錄的30萬人次。珠海航展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先進科技呢?

    月球車是亮點

  《環球時報》記者剛走進航展大廳,就看到各式各樣的火箭、導彈和飛機的實物與模型。在2號展館,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家公司就展出了70項首次亮相的新產品,其中有空間站模型、空間太陽望遠鏡、月球巡視探測器以及微小衛星等,全面展現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最新進展。

  拿月球巡視探測器即月球車來說,單看這個個頭不大、身披金色金屬箔外衣的

  ,很難想象在它身上集中了如此多的高科技。在人們印象里,核電站佔地面積很大,如果不是設計人員介紹,記者根本不敢相信,這輛長約2米的月球車上也有一座超小型「核電站」——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有了這種核電池,月球車就可以在太陽能電池無法工作時,熬過長達14天的月球黑夜。此外,月球車還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它可以把拍攝的大量月球圖像經過分析運算後轉換為一張地圖,即使不依靠地面遙控,它也可以在地圖上運算出行進的最佳路線,並自動繞過障礙物。

  為增加乘客在夜間乘坐的舒適性,歐洲空客公司A—350客機的板採用了動態景色。白天天花板顏色可不停更換,而夜間模擬圖像開啟后,天花板上將布滿繁星,朵朵白雲穿行在星空中,有助於掃除旅途疲憊。

  航天技術離人們很近

  由於航空航天領域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不允許任何微小的錯誤發生,因此應用於該領域的技術無疑代表了人類製造業的最高成就。因此,即便這些飛機、月球車不像車展展品那樣貼近百姓生活,航展仍然吸引了大量觀眾。珠海航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作德介紹說,人類對高技術總懷有崇敬之心,航展就成了進行科普教育的最佳場所。許多頂尖專家、著名飛行員和航天員都會亮相航展,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平時無緣接觸的,與這些人物近距離接觸有利於加深人們對科學的重視,甚至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其實航天技術並非離大眾很遠,各種衛星的作用就越來越大。例如,由於遭「意外撞擊」,2006年俄羅斯快訊—AM11通信衛星失靈,使俄遠東地區和堪察加半島的國家電視台、俄羅斯台、文化台和「燈塔」等電台、電視台的信號中斷。

  航天技術還應用於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比如,超市中購物計價用的條形碼就是航天技術的傑作,它最初是美國為控制其航天計劃不計其數的組件而發明的。速食麵調料中的乾菜葉就是航天食品中常說的脫水菜,它是將蔬菜中所含過多水分脫去以便貯存、保管、運輸,「」計劃中首先使用這種技術讓航天員吃上含有蔬菜的航天食品。微波爐的誕生則是因為在太空中需要加熱食物但又必須避免明火點燃其他設備。為滿足航天活動中計算機體積小、功能強的要求發明了筆記本電腦。

  各類時髦的運動鞋也是航天成果的「產物」,其「中空吹塑成型」製造技術來源於「」登月計劃中航天服的製作技術,科學家為製造一個完整、厚度均勻並能耐受很大壓力的航天服內膽,發明了把一團耐壓材料加熱軟化,放在一個模具中,再向這個模具中吹入高壓氣體的方法。之後,運動鞋製造商發現這種工藝可以快速高效地製造一個完整的鞋幫,便廣泛使用起來。

  目前,航天產品或技術應用到百姓手中的平均時間是5—10年,僅美國方面投入市場造福社會的航天新技術就已有近1500項。

   影響力與國外航展有差距

  從經濟角度講,航展帶來的利益也非常可觀。本屆珠海航展第一天,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家就賣了3顆衛星和3枚,一次入賬20億元人民幣。當然,並不是所有合同都能在航展期間簽署,但航展給供需雙方提供了交流洽談的機會,也就創造了巨大的商機。航展對當地的經濟拉動效應也很明顯。據統計,參展商在展位上投資1元錢,就要在當地額外消費9元錢。世界上最大的航展巴黎航展每屆至少為當地帶來10億美元的直接收入。正因如此,世界各國對辦航展熱情都很高。

  本屆珠海航展無疑是成功的,但是與國外的大航展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美國《國際航空新聞》的防務專家魯本經常穿梭於世界各地參加航空展或武器展,六屆珠海航展他一次也沒錯過。在魯本看來,中國的航展和武器展覽過於分散,珠海有中國航展,北京有北京航展和北京電子防務展,其他城市也有一些武器展覽,這些展覽每個規模都不是很大,各自展出不同的產品,分散了資源和客戶,因此影響力有限。像法國巴黎航展、英國范堡羅航展和俄羅斯莫斯科航展的展品種類和規模都要遠遠大於珠海航展,吸引的專業人士和高層官員也就很多。「什麼是好的航展?好的航展必須能吸引別國的政府元首,國防部長或者軍方代表團前來,因為他們是最終購買展出產品的決策者」。▲

  本報記者 石 丁 本報特約記者 平 樹

[ 本帖最後由 白頭翁 於 2006-11-3 10:33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