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共(馬)喀拉拉邦施政經驗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6-10-29 0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印度喀拉拉邦扶貧啟示

【香港《亞洲周刊》2006年lO月29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印度喀拉拉邦扶貧啟示 (作者香港嶺南大學劉健芝) 轉自參考消息 2006年10月25日

既然諾貝爾和平獎把社會目光引向貧困國家的廣大底層平凡人的實踐,那麼,讓我們把目光再放遠一點,以謙卑之心向底層人學習吧

印度喀拉拉邦40多年來推進民眾科學運動(簡稱KSSP),組織30萬志願者下鄉掃盲扶貧,推行全面「資源圖譜」計劃,政府賬目公開並可查閱複印;社會發展不追求物質財富增長,而是使每個人活得充實和快樂。

繼前年把和平與環境污染、生態危機聯繫起來,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把和平與物質匱乏、生計危機聯繫起來。「從下而上造就經濟與社會發展」,這是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表揚和平獎得主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及其創辦人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讚詞。「持久的和平不可能實現,除非大量人口找到方法脫貧。」肯亞馬塔伊(2004年和平獎得主)種的樹和孟加拉國尤努斯貸的款,固然未足以針對今日全球嚴峻的生態和生計危機的根源提供什麼長治久安之

法,卻不失為止痛劑,協助被危機深深傷害的人群舒緩痛楚。

如果有人問我,以「自下而上造就經濟與社會發展」為準則,我會舉薦哪個經驗?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印度喀拉拉邦的民眾科學運動。在新世紀的頭三年,我六次訪問喀拉拉邦,驚訝於40多年來默默耕耘的民眾科學家們,身體力行,推進一場並不轟轟烈烈卻意義深遠的民間運動。大量參與運動的人,是最普通不過的老百姓——退休科技人員、農村婦女、青年、教師和醫護人員。

「集體夢想」

讓我們用一些數字和實例來說明這項運動的巨大成就:

鄉村圖書館與出版事業:喀拉拉邦人口3300萬,農村人口佔80%,有990個鄉,全邦有9000多個圖書館,12000多個閱覽室,每個圖書館藏書5000冊到25000冊不等。喀拉拉邦有3000多份報刊,民間出版事業十分蓬勃:1945年,12個出版社集資120盧比(現在1美元約合45盧比)成立「知識出版合作社」,從1960年到1975年,該合作社每天出版一本書!

捲煙工人讀報:印度手捲煙行業約600萬全職和兼職工人,生財工具只要一把剪刀、一個竹盆、靈巧的手、專註的精神,一天可卷600至2000支煙,入息微薄,卷1000支煙的收入相當於3港元。這是低賤的行業,辛勞的活。但是,一些捲煙工人幾十年來有一個習慣:工人分成30至40人一組,每組由一人輪流專責朗讀報紙和書,讓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聽讀報念書,一邊討論。每天晚上,各人把一些捲煙交給讀報工人,讓他有同等收入。

全邦掃盲運動:KSSPl978年在全國600個鄉成立「農村科學論壇」,與村良一起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每個村莊有兩三名KSSP的活躍成員。1989年組織文藝演出隊,巡迴到全邦宣揚與掃盲、發展、自治相關的理念,動員30萬志願者協助掃盲;1991年4月,喀拉拉邦成為全民識字邦。接著的幾年,在印度全國多個邦約400個區推行掃盲運動,報名參與掃盲運動的學員有一億多人,義工有1000萬人。數字固然可觀,但掃盲運動的真義不在量,而在質。

資源圖譜運動:識字運動不是形式上讓窮人脫盲,而是讓他們有機會有能力參與社區建設。識字運動完成之時,社區具備了兩大資源:有一大批願意做公益事業的社區精英,與底層人建立了友誼和信任,也增加了對底層人處境的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社會的底層人在識字班上交流對社區問題和自身處境的看法,形成了某些共識;這些共識不是刻意去追求的,也不為政黨利益或政府政策服務,而是零碎地表達了普通人對生活的看法和期盼。KSSP於是進行一個全面的「資源圖譜」,就是由鄉民參與,記錄和了解本鄉的各種資源,譜製成圖,再在這個基礎上籌劃建設方案。這項工作通過「集體夢想」來讓現實的矛盾展現,也讓未來理想的圖景出現。

民主實驗

人民計劃運動:上述活動全由幾萬名KSSP志願工作者與大量村民合力進行。就是這種實踐,對政黨有所啟發。1996年,喀拉拉邦普選上台的印共(馬)借鑒KSSP的經驗,以執政黨的力量,推行了一場雖不為全球注視但可說是轟轟烈烈的民主實驗——邦政府把相當於總財政的20%到25%,交由村民討論需要什麼發展,如何排優先次序,自行籌劃地方發展項目,是為「人民計劃運動」。

如果沒有KSSP的實踐經驗,「人民計劃運動」不可能開展,但執政黨的政府行為又把民主進程大力推前。邦政府新修訂的鄉、鎮地方自治法,規定鄉之下成立村自治組織,每年法定召開村大會;鄉議會不能直接使用發展項目經費,必須由村大會提出項目方案,提交鄉議會會同專家小組審批;所有檔案、。受益人名單、項目詳情和數額、鄉議會收支賬目,都要公開,任何人有權查閱和複印,並監督貪污腐敗。1996年8至9月在全邦召開的村大會,有200萬人參加。這種熱情幾乎史無前例,但參加的人並不是湊熱鬧,而是為一種真實的驅動力推動。

「人民計劃運動」在1979年至1999年興建了10萬間房屋、24萬個廁所、5萬口井、17000多個公共水龍頭、8000多公里道路 清洗了16000個池塘,把30萬英畝土地改為耕地。上述數字不過讓我們窺見運動的規模,但是運動最可貴的是提供條件讓每個普通人活得有自信、有尊嚴,活得豐富、充實。

「人民計劃運動」為社會生活的參與提供場地,讓人們有積极參与的心,通過建立豐富多元的社群關係,使互相認同和鼓勵的力量不斷滋長,讓大家之間不同之處成為創建更豐富充實的群體關係的推動力,而不是製造矛盾的分化力量。自足、自信和自尊,充分地定義了什麼是和平生活。

「和平」內涵

無論如何,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昭示了以下關聯:問題——有貧窮就沒有持久的和平;目標——大量人口脫貧;手法——利用小額貸款「自力更生」經營生計。

今年諾貝爾獎引人注目的,還是孟加拉國鄉村銀行的方法——不是靠來自上面救濟的款項和物資,而是通過幾人小組組員間相互扶持、監督、貸款、還款的方法,自力經營小生意活動。

獎項頒給一個組織一個個人,銀行家尤努斯既代表本人也代表了鄉村銀行,傳媒重點突出他的生平事迹,是意料中事。傳媒鎂光燈餘暉所及之處,如果我們用心去看,還是能看到在實踐上成就了鄉村銀行獨特經驗的、帶著自信尊嚴的農村底層婦女。

既然諾貝爾和平獎把社會目光引向貧困國家的廣大底層平凡人的實踐,那麼,讓我們把目光再放遠一點,以謙卑之心向底層入學習。學懂欣賞底層人的艱苦實踐並向他們學習,是極為不容易的事。這需要我們培育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眼光。2004年開始,我參與了一項名為「全球干名婦女爭評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活動。這項活動記錄了全球干名婦女(尤其是基層婦女)的事迹。2005年,瑞士外交部長和國會議員向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推薦提名干名婦女;2006年,德國國會來自所有政黨的15位國會議員再次支持千名婦女的提名。儘管落選,但作為一次努力豐富「和平」的內涵、引領大眾探求自救之路的嘗試,其意義及作用不止於獎項的得失。

千名婦女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年齡從20多歲到80多歲,從社區和諧到種族和解,從自足生計到生態環保,從性別平等到弱勢社群自強,從文化藝術到宗教信仰,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平凡婦女不離不棄的情懷、不可計量的承擔。

發展不在於以金錢多寡為標準的財富增長,這種理解只是某些特定的社會形態的某些人。諾貝爾獎關於「和平」的轉化,說明了這些工具不能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正是從下而上的自主運動產生的光芒的精要所在。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