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頂頂CARRT的看法
[QUOTE=carrt] 使女人著迷的是那些似乎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成功男人,她們渴望把自己對自己的責任交給一個用它來為她們謀福利的男人手裡。這種人並不存在,但被浪漫幻想弄得目光迷亂的少女們卻很容易在他們並不存在的地方辨認出他們。說得簡單一點,女人希望找一個新父親。[/quote]
這裡面多少有點群體效應.比如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之類的說法就是在模糊地定義著一個時間範圍. 所以很多人都會在周圍的同齡人都成雙成對的時候,就算是有點慌張和不知所措也一頭撞進意亂情迷中去.
與女人不同,只要不是個「戀童癖」,男人並不希望找一個「女兒」。同樣的他們也不希望找一位「母親」,他們已經有母親了,除了「戀母狂」他們不需要更多。他們只希望找一個能「解答一切」的女人,這女人可以滿足他們對理解、夥伴和刺激的需要。
補充一下"解答一切",並不是說非得分析得清清楚楚才叫解答,要百科全書的話上維基或去書店就可以了.更多的時候,根本不需要說什麼,就已經解答了進家門前很多消極的"為什麼".但如果僅僅是把婚姻作為既成事實去"解答"或者說去說服自己振作面對所有的消極的挑戰的話,那是乏力的.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跳過婚禮前的討價還價,本質上這些跟生意上的談判相似不值一提。婚姻一旦成立,男人對女人的迷戀和興趣會隨著因朝夕相處而消失的新奇感一併消失,在這之前浪漫的感覺已經壽終正寢。不再有鮮花、小禮物,甚至他都不記得她的生日、周年紀念以及一些其他紀念日。也不會經常說著「我愛你」之類的謊言。
為了不讓浪漫從婚姻中死去,女人極力不「放鬆自己」,保持青春容顏,嬌好相貌,不厭其煩每天問丈夫是不是愛她,希望他出門前的吻不要那麼機械。或遲或早,她會為此而責怪丈夫。當她嘴唇彷彿通電,整夜不眠地躺在床上想他,大腦中的愛情距離現實卻愈加遙遠。她曾經是一個傻乎乎的浪漫少女,如今她發現,婚姻是一件難辦的事。她的浪漫主義成了逃避主義 。
還是算了吧,愛情存在於浪漫少女的幻想中,至於現實中只有交易啦。
男人的好奇可以給女人安全感,特別是自信開始流失的那個年齡層. (說好玩了點就是"小樣,看你著急的") 不同的女人自信開始流失的年齡層是不一樣的,有的可能20幾歲就開始了,有的估計四十幾也鋒芒畢露. 有的人死了心才開始沒了自信.有的人死了心卻更自信了(比如說呂秀蓮之類的)
但自信這東西跟一個人過去有關,一直都很順利,特別是學業事業上都很順利的人,一般都充滿了自信,對別人不管是同性異性的好奇都覺得理所當然. 這種人可能只有當他/她覺得他生活的基本面遭遇了無力扭轉的挫折之後,自信才會開始流失. 在那之前,他/她充滿的是"舍我及誰"的勇氣.我個人覺得那是適合愛人但不適合被愛的狀態.(呵呵,一開始寫出來是"覺得那是適合被愛不適合愛人的狀態",但還是對調一下"愛人"和"被愛"的位置比較接近現實吧,[:8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