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疾病-登革熱

[複製鏈接]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06-9-8 1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認識疾病
(一) 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classic dengue),或原發性登革熱(primary dengue),係由蚊子(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或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疾,而以高熱、頭部、肌肉、骨頭、關節的奇痛,後眼窩痛以及發疹為主要症狀。另有一種自1953年開始,發生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等各地的奇異登革熱,主要侵襲3~10歲的兒童,以嚴重而可能致命的出血徵候乃至休克為特徵,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因為其感染對象、症狀以及預後與原來的登革熱顯然不同,所以稱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或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也有續發性登革熱(secondary dengue)之稱。以下單稱登革熱者均指傳統或典型登革熱。



(二)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由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中的登革病毒亞屬所引起,在登革病毒亞屬裡共有四種登革病毒,它們依抗原性的不同分別稱為第一、二、三、四型。



(三)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全球登革熱發生的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佈的國家,特別是埃及斑蚊較多之地區,包括亞洲、中南美洲、非洲及澳洲北部,以及部分太平洋地區島嶼。但自1980年代後,似有向全球各地蔓延的趨勢,並在部分地區如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寮國、高棉、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新幾內亞、菲律賓、密克羅西亞、大溪地、加勒比海群島,以及若干中南美洲國家,已生根成為地方性傳染病。 登革熱早年曾在1915、1931、1942年發生三次的全島性登革熱流行;1942年的流行約有六分之五人口(500萬)感染,之後沉寂40年,於1981年屏東縣琉球鄉發生第二型登革熱流行,而台灣本島於1987、1988年在大高雄地區爆發登革熱流行後,除台北縣中和市(1995年,179例)、台中市(1995年,8例)、台北市(1996年,10例)三次地方性流行發生於中北部外,其他各次地方性流行均發生於高雄縣市、台南市及屏東縣居多,且這些地區均已出現共三至四型之登革熱的流行,並曾發生登革出血熱病例。而2002年較大規模的登革熱疫情與1988年相似,乃延續前一年疫情之跨年流行,若無法有效阻斷,登革熱可能因此生根,變成地方性疾病,每年都會有自發的本土病例發生,登革出血熱的病人及因而死亡之病例亦會持續增加(1994年及1998年各有1例死亡病例,2002年計有21例死亡個案,2003年計有1例死亡個案),2003年發生86例本土確定病例,且其中51例為3月8日以前在高高屏發生的病例,係2002年登革熱疫情之延續,8月後僅有本土確定病例35例。2004年於屏東縣及高雄縣市等發生本土病例計336例,無死亡病例。2005年本土病例累計202例,除了其中12例為2004年跨年疫情外(最後1例發病日為2005年2月23日),2005年入夏後僅高雄市、台南市及高雄縣等三縣市發生本土登革熱流行,另台南縣、嘉義市、彰化縣及屏東縣之個案,經疫情調查發現感染地均在高雄市、高雄縣或台南市。



(四) 傳染窩(Reservoir)
一般認為人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為唯一的傳染途徑,但在馬來西亞西部與西非,另有猴子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報告,亦即是森林傳播循環(forest transmission cycle)。近年分別在千里達及緬甸的仰光發現埃及斑蚊可在自然狀況下將登革熱病毒經卵傳至下一代,只是陽性率較低(分別為1/158及5/199)。在西非也從森林中之雄蚊分離出登革病毒,顯示登革病毒在自然界可以經卵傳遞。但是這種垂直傳播循環在登革病毒的自然生態循環上到底佔有多大份量則尚待評估。



(五)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人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間,病人血液中有病毒活動,稱之為病毒血症期(viremia)。台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病媒蚊經叮咬病毒血症期的病患8~12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其時期可能長達幾個月。



(六) 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1.典型登革熱:
※符合可能病例定義或確診病例定義者必須通報。
(1)臨床病例定義:
一種急性病毒性疾病,症狀包括發燒、前額頭痛,噁心、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痛、骨頭、關節酸痛、皮膚紅疹等。
(2)可能病例定義:
A.自東南亞、中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等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14天內出現發燒症狀者。
B.國內發生登革熱本土疫情,曾前往疫情發生地區,於14天內出現發燒症狀者。
C.國內未發生本土疫情,或未曾前往疫情發生地區,出現發燒及下列任一項症狀者:
(A) 痛
(B) 全身倦怠
(C) 後眼窩痛
(D) 肌痛
(E) 骨頭酸痛
(F) 關節酸痛
(G) 出血症狀
(H) 皮膚紅疹
D.國內發生登革熱本土疫情,患者未出現前項所列之症狀,但醫師高度懷疑感染登革熱者。
(3)確診病例定義:
A.登革病毒培養陽性、PCR陽性或登革病毒血清抗體檢驗陽性者。
B.符合臨床病例定義且患者與登革熱確定病例具有流行病學相關者。
2.登革出血熱
(以下4項皆需具備)
(1)發燒
(2)出血傾向:符合以下一項以上:
A. 血壓帶試驗陽性
B. 點狀出血、瘀斑、紫斑
C. 黏膜、腸胃道、注射點滴處或其他地方出血
D. 血便、吐血
(3)血小板下降(十萬以下)
(4)血漿滲漏(plasma leakage):因微血管滲透性增加之故,須符合以下一項以上:
A. 血比容上升20%以上
B. 輸液治療後:血比容下降20%
C. 肋膜積水或腹水
3.登革休克症候群
  具備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疾病症狀,併有皮膚濕冷、四肢冰涼、坐立不安、脈搏微弱至幾乎測不到(脈搏壓≦20毫米汞柱)




二、預防保健
(一)預防措施:
1.宣導民眾作好孳生源清除工作,以及避免被病媒蚊叮咬,包括作住屋加裝紗窗、紗門、出入高感染地區宜穿著長袖衣服與長褲、以及在裸露部位噴防蚊液。
2.在社區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監測病媒蚊密度及明瞭該社區的孳生源所在,以利孳生源清除工作。
(二)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
1.報告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2.病人在燒退之前應預防被病媒蚊叮咬,病房應加裝紗窗、紗門、或噴灑殺成蚊藥,病人應睡在蚊帳內。
3.病人住地及工作地或停留地(1小時以上)進行殺蟲劑噴灑,以殺死帶病毒成蚊,並執行孳生源清除工作。
4.檢疫:無。
5.接觸者接種疫苗:無。
6.接觸者及感染源的調查:調查發病前2週及發病後1週的停留地點,並調查是否還有其他疑似病例。

三、治療照護
以症狀治療為主。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沙發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06-9-8 11:53 | 只看該作者

HK&廣東省:登革熱局部性傳播仍須嚴防

鑑於廣東省近期登革熱個案大增,登革熱跨部門統籌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評估香港的情況,並且檢討本地滅蚊運動的成效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署理總監曾浩輝表示,本港今年不會爆發全港性登革熱病,但有可能發生局部性傳播,他提醒市民及有關部門不要放鬆警惕。\實習記者 張國強

曾浩輝指出,廣東省今年以來有二百七十六例登革熱,其中廣州就有二百四十五例,由於八月至十月是登革熱高峰期,預計到十二月份廣東省仍會有新的個案發生。廣東省現今已舉行全省性滅蚊運動,藉以遏制登革熱上升的趨勢。

蚊患受控制 食環署昨日公布,八月份的誘蚊產卵指數為百分之三點九,其中天水圍和將軍澳的分區指數分別為百分之十三和百分之十二點一,主要口岸的指數由七月的百分之三點一降到八月的百分之一點五。發言人表示,現在並沒有把握說哪個區域比較多蚊子,誘蚊產卵指數只是一個參考值,現在沒有足夠的數據進行科學化去判斷登革熱最有可能在港哪個區爆發。儘管誘蚊產卵指數下降,市民仍要時刻保持警覺,提防經由蚊子傳播的疾病。 曾浩輝說,現今為止有二十四宗登革熱案例從外地傳入,來源主要在東南亞,有一宗在廣東感染的個案。而去年同期則有十六宗登革熱個案。香港人口流動性極大,不排除有潛伏期個案傳入港,希望能從多方面去把好關。鑑於廣東省爆發登革熱疫情,他呼籲市民若去過登革熱高發區,最好請醫生做身體檢查;醫生須提高警覺,呈報疑似登革熱病例。

旅遊須警惕 曾浩輝續說,政府跨部門統籌委員會昨日開會檢討滅蚊工作,會議上提到,儘管白紋依蚊和誘蚊產卵指數受到了控制,有關部門仍將繼續進行一系列的跟進工作。包括宣傳教育,通過電台、電視台宣傳有關登革熱知識,向市民派發宣傳單張等,房屋署將製作有關登革熱的家庭節目,提醒屋村居民注意蚊患。 在港口衛生檢查和宣傳工作方面,今年頭八個月,政府已向市民派發了超過四萬份宣傳登革熱的單張,並在主要口岸、機場、直通車、輪船等地方做好相應衛生檢查工作,還向到港旅遊團體開辦有關登革熱的講座,吸引逾千人參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3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06-9-8 13:00 | 只看該作者

香港衛生署關注廣州登革熱疫情

廣東省爆發登革熱症,至9月3日,全省累積個案已將近二百宗,有關當局已下達命令,要部署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香港衛生署表示關注,呼籲港人外遊時注意做好防蚊措施。
廣東省近期爆發登革熱疫症,根據省衛生廳資料顯示,全省登革熱個案由八月底的124宗,至9月3日的194宗,在兩日內激增70宗,當中的168宗在廣州出現。目前仍有超過六十人住院,全部病情輕微,未有死亡個案。

廣州市政府在星期日晚上十一時下達緊急通知,指出目前疫情正處在擴散期,還未得到完全控制,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不可掉以輕心。要求全市各級政府部門迅速行動,部署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及時診治病人。

廣東省衛生廳表示,全省近二百宗的個案,除了5宗由東南亞傳入,其餘都是本地個案。廣州登革熱個案集中在越秀、荔灣及海珠等老城區。但是港人出入的酒店區風險較低,但呼籲來廣州的港人仍然要做好防蚊措施。 有衛生廳官員表示,登革熱個案増加除了與天氣熱有關,另外也與當地居民習慣種水生植物,容易滋生蚊子有關。

香港衛生署關注廣東省發生的登革熱疫情,日前已發信給全港私家醫生,提醒他們留意廣東的情況,如果發現病人有登革熱的病徵,就要向衛生防護中心報告。
香港今年到目前有共23宗登革熱個案,全部都是外地傳入。

希望之聲記者林秀宜,張靜在香港報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