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初嘗老子的智慧果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6-28 0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所以"善",有吉祥的意思,還有妥善、好好的意思,有成功、成事的意思,還有善良、品德好的意思,還有善於的意思,等等。

我們會豁然開朗了,明白為什麼老子特別喜歡用"善"字,為什麼老子講人際關係時處處強調"善"。我們可以初步體會到:呵,老子是讓我們在交往中處處能夠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處處要用"善"去處理人際關係,要善始還要善終,最後要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獲得"善"的結果,那就是吉利,吉祥,大吉大利啊!當然這是初嘗老子的智慧果,下面還要深入地談。

處理關係重視"善"

我們現在來看看《老子》說的"善"的理念,解讀一下其中的智慧。我們這裡選擇幾條重要的說說。

第一條,人際交往要從善出發。

老子教導人們,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第2章)在善與不善上面,老子當然要人們追求的是正面。老子說的是很有哲理的,無論在歷史還是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就是這樣,除了智力上有障礙的,人人都不會太傻,都分得清什麼是善的、什麼是不善的。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人啊人你不要自作聰明,使壞,作弄人,騙人,害人,損人,因為對方就算是最笨的人上過幾次當,受過幾次騙,都會覺醒過來,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你一定要從"善"出發。

比如大家知道的那個《賣拐》的小品引人大笑,大笑以後,還可以反思一番。先是巧舌如簧地賣了拐,再是天花亂墜地賣了輪椅,再到後來行騙就麻煩了,因為人都不是傻子,而你要騙人又得挖空心思,還只是為了那麼一點蠅頭小利,那活得多累,多沒有意義啊。這個小品很有生活氣息,今天類似這樣的"不善"之事、"不善"之人太多了。這個小品也很耐看,因為在深層就有人際交往的一些道道在啟發你。

你再看商家們,有賣大頭奶粉的,有賣死母豬肉的,有賣死母豬肉做的肉鬆的,還有賣含蘇丹紅調料的,等等。你自己以為高明,善於"騙",但是"不善"終究會被識破。在商家與顧客的人際交往上,你的"不善"必定會被識破的,會應驗老子的話,天下都會知道什麼是"不善",到時候就是惡有惡報了。

第二條,人際交往要善於付出。

老子說:"夫唯道善貸且成。"(第41章)"貸"就是施予、給予;"善貸"就是善於施予、給予。"成"就是成就。這是老子的大智慧,人際交往之道也要善於施予,善於付出,善於成就別人,因為道就是善於施予而成就萬物的。當然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今天我們說人際交往中的雙贏,就是這一理念與智慧的延伸。

帛書乙本作"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如果照這樣來解讀,那麼我們又可以學到人際關係的又一智慧,即與他人交往中要"善始且善成"。

第三條,人際交往要善言、行、數、閉、結。

在《老子》第27章中,老子說了很多的"善",如果我們能悉心體會,巧妙運用到人際交往中去,是可以增加很多的智慧的。

老子說:"善言,無瑕謫。"(第27章)謫,是指責、指摘的意思。這是說,人際交往中要善於說話,沒有差錯讓別人指責。這句話也有人認為要善於"行不言之教"。

老子說:"善行,無轍跡。"(第27章)這是說,善於走路的,不留下痕迹。這可能包含有古人對於行走的一種理想。有個古代例子,《莊子》里傳說他能乘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十五天後回來。這不是"善行,無轍跡"了嗎?今天我們實現了,大家坐飛機不就是這樣的情況嗎?如果我們演繹開去,那麼在人際交往中也要善於處於無阻無礙中,就像乘風而行,飄然洒脫,不留下敗跡。比如我們要攻打一個城市,把人際關係搞好了,雙方和諧了,不開炮打仗了,那個城市完好無損地解放了,不就是"善行,無轍跡"?

老子又說:"善數,不用籌策。"(第27章)老子說,善於計算的,不用籌碼。難道不是嗎?在人際交往中,有的東西不是籌策能算得清楚的,比如友誼、恩情、親情你能用計算機算得出來嗎?只有心,才算得明白。

老子說:"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第27章)這是說,善於關閉的,沒有用門閂,卻誰也打不開。你看,比如今天賓館里的自動大門,人來了就開,人走了就關,不用門閂,關得緊緊的,不就是這樣嗎?當然這大約是老子當時想象不出來的。如果演繹至人際關係的緊密上來,那就像這樣,雖看不到像門閂一樣的東西,但是別人開不了,拆不開。

老子又說:"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第27章)老子說,善於打結的,沒有用繩索,卻誰都解不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沒有一條有形的繩子來拴在一起,但是讓別人怎麼也解不開來。當然,這是我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演繹,各人還可以有各人的會心之處。

第四條,要"襲明",善救人、救物。

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些都是《老子》第27章里的話。這一章特別有意思,都是講的"善"。最後老子又說了一段話,精闢得很:"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第27章)

老子說,因此聖人總是常常善於救助人,而不拋棄別人;常常善於救助萬物,所以不廢棄萬物。這就是"襲明"。什麼叫"襲明"?解讀者說法不一,有的說"襲"是承襲,有保持或含藏的意思,"明"是指了解道的智慧。"襲明"就是含藏著"明",翻譯成"保持明境"。(陳鼓應著《老子註譯及評介》)有的說"襲"是二重的意思,"襲明"是兩方面光明。我認為,"襲明"可以解讀為承襲道而帶來的明智、智慧。

大家覺得,這是太理想化了,當今還有這樣的人嗎?其實當代依然很多。我從媒體的報道中就獲得很多這方面的信息,比如遇到天災大家就紛紛慷慨解囊,比如有的人真誠地幫助患了艾滋病的孩子上學讀書,有的自己收入不高但收養了許多孤兒,等等。

我們再來舉個當代人的例子,今天大家如果到許多學校去,常看到以田家炳先生(1919-)的名字來命名的大樓、活動中心等。這是怎麼回事呢?

田家炳是香港著名的實業家,是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田氏塑膠廠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還是著名的大慈善家。他干實業以"德、誠、信"為本,取得了大成就,被稱譽為"香港人造革大王",擁有實力雄厚的"田氏王國"。他的人生也是積小善而至於大善的大成功,稱譽為當代的大慈善家。我們如果用老子"善"的理念來解讀,那麼很有啟發。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沙發
丁巳 發表於 2006-6-30 06:34 | 只看該作者
good, good, very good stuf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3
xwsxws 發表於 2006-12-10 23:40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7: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