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若干網路流行詞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6-9 14: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饅頭》
  用發麵蒸熟的一種食品,形狀多為半球體,不帶餡兒。有的地區也稱帶餡兒的為饅頭,如糖饅頭,肉饅頭。近年來,在中國各大媒體的記者對高校的明查暗訪中,人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許多年輕的學生常把只啃了一口的饅頭扔進泔水桶。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中國已擺脫溫飽,正在大步走向小康。記者們以一支支生花妙筆對此事進行了熱情洋溢的報道,讚美中國的糧食已經是吃不完了。
  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著名導演陳凱歌先生在觀看相關報道后,夜不能寐。他以知識分子天生的使命感,意識到中國的老百姓必須居安思危,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決心好好給記者與那些未來的棟樑上一堂課,故耗數億巨資,嘔血數升,拍攝出教育片《無極》,深刻地闡述了一個饅頭的重要性――一個小小的饅頭可以改變無數人的一生――告誡人民不要浪費糧食,要深挖洞廣積糧,才能擁有健康的人生。
  青年學生胡戈觀影后,心潮澎湃,立刻撰寫論文《一部饅頭引發的血案》,對《無極》致於最崇高的敬禮。由於該同學敬禮時,一時疏忽,只舉起腳,忘了舉起手,這導致陳凱歌先生強烈不滿,感覺身心受到重大傷害,宣布起訴該同學,稱其論文嚴重剽竊了他的原創思想。一時間,烽煙起,浪花濺,天空裂,星辰墜。
  饅頭一詞,貫穿了2006年的那個春天。人們見面時,總互相要問上一句,今天你饅頭了嗎?如果你回答有,那就再加上一句,做人不能太陳凱歌啊。
  
  《粉絲》
  以綠豆、薯類等的澱粉為原料製成的線狀食品。
  它是中國人惟有的狂歡式的享受――有幾個外國人能用筷子把這種線狀食品熟練地喂入嘴裡並用牙齒撕碎?毫無疑問,它導致了一種不可言說的迷戀。這種來自底層的對其強大的消費行為,引起諸多語言學家的強烈側目,他們紛紛撰文,指出「粉絲」泊於英文fans,而且這也不是普通話的音譯,是粵語音的音譯。但老百姓不管這麼多,他們只知道這個詞意味著一直深埋於內心深處的夢想,意味著他們終於可以選擇立場。所以哪怕語言學家氣急敗壞地宣布,「粉絲」一詞不會收入《現代漢語詞典》,屬於不規範用詞,他們仍會堅定地揚起手臂,瘋狂地大喊,我是粉絲。粉絲,草根階層的歡呼,因為那個出現在舞台上的身影,他們將獲得對自己的最深刻的認知。
  粉絲的意義不在於覺醒與思考,而在於表述存在,自我選擇的存在。粉絲與粉絲之間往往互相鼓勵,傳遞溫情。他們向世界證明:中國人,也是可以抱成團的。
  
  《弓雖》
  一個很複雜的讓語言學家撓頭的字。它不是「」,也不是「」,不是過去在經史子集里出現過的「強」的異體字,雖然形狀一樣,讀音一樣,但大小不一,裡面的情緒更不一樣。「弓雖」是什麼?在一片面目呆板可憎的五號宋體字的詞語森林裡,突然冒出這樣粗壯的一個大號,你會感覺到什麼?只能五體投地說一聲,靠,超級強,牛啊!然後,大笑。或心領神會喜上眉梢。
  諸多動作及相關連的生理反應與心理反應是為「弓雖」。
  
  《銅須門》
  2006年初夏,一號男主角,魔獸世界麥服聯盟「守望者」公會會長「銅須」橫空出世。「銅須」一出,誰與爭鋒?自這一刻起,每一所大學的校門上便倒掛下一根包皮過長的陰莖。王小波說,「走在寂靜里,走在天上,而陰莖倒掛下來。」人們在日常生活里終於找到了詩意。試圖追問道德的人被《國際先驅論壇報》釘上了網路暴民的恥辱柱。著名的中央台對事件進行了回顧,宣布網路等於暴力、齷齪、謊言。整個事件充滿戲劇的張力,混亂、喧嘩、浮躁、辯白、反詰,並且最終毫無結果。如果非要說有結果,那就是男人們對同床共枕的女人開始充滿狐疑。誰敢說她就不是「幽月兒」?一個靠自己養活卻給自己戴綠帽子還拿父母長輩開惡毒玩笑的女人?男人憂心忡忡地把目光投向了中世紀的「貞操帶」。真相曖昧不明,但已不重要。隱喻誕生。比如口爆。這是一個奇妙的詞語,是兩個爆破音,能給人們的心理和生理帶來無限愉悅。在這種愉悅中,道德將在不遠的未來退出《辭海》,成為只有考古學家才關心的詞語。我們不再承認我們是罪人,我們不再尋找我們。我們互相欺騙。
  
  《新科博士》
  小時候,我們愛吹肥皂泡。明知所有的肥皂泡最後都要被風揉破,還是樂此不疲,鼓起腮幫子,不惜讓自己氣喘如牛。一個叫張利的人在吹出一個特別大的肥皂泡泡后,突然不吹了。這讓人瞠目結舌。張利。男,1971年生,祖籍山東海陽,失蹤於1995年11月。剛考取大連理工博士。有談婚論嫁的對象。思維慎密,成績優異。失蹤前留下書信若干,說,或許五年,或許十年,我一定會回來的。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張利沒有回來。君「言」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張利的表妹在網路上發出求助貼「新科博士,人間蒸發;十年謎團,誰來破解?」
  誰來破解?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博士是社會貼下的標籤,根據它的成色,我們獲得相應的金錢、女人、地位、榮譽。它還是父母對孩子不斷投資的產出。張利未能遵守契約。他是不孝的。他不是契約社會裡的現代人。我們可以指責他。不過,請記住:他做出了選擇,但選擇並非由他自己做出。
  新科博士。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隔門夜談》
  山東鄒城,一個比芝麻綠豆還要小一點的經濟欠發達城市。鄒城市副市長劉波同志為振興鄒城經濟,犧牲節假日時間,把家裡的客廳與卧室都當成工作崗位,一心一意撲在上面。某夜,該市電視台女播音員馬嘯同志來談工作,因天熱身體不適,只穿胸罩內褲繼續彙報。為避嫌疑,劉波同志退出卧室,在客廳隔著門板與馬嘯女士熱烈暢談。由於劉波同志的發言十分精彩,回顧了鄒城的過去,也前瞻了鄒城的未來。鄒城人民的好兒女馬嘯女士非常激動,血壓升高,最終導致呼吸循環衰竭死亡。事情發生以後,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把劉波同志告上法庭,法院經過詳細調查,確認劉波同志與馬嘯女士是在隔門夜談――他們沒有搞男女關係。劉波同志是當代的柳下惠。
  為此,在道德淪喪的當下,全國人民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向劉波同志學習的運動。不少副市長表示,隔門夜談是一種值得在副市長以上級別推廣的工作方法,它不僅提高官員的工作效率,是勤政的好法子,還縮短了他們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並且,為了能最大程度上縮短這種距離,他們已經考慮不穿衣服與年輕漂亮的雌性老百姓隔門夜談。畢竟,衣服是有幾毫米厚度的。
  
  《表》
  七十年代,手腕上有塊表的拉風效果類似於今天臀下墊著輛凱迪拉克。單位上喜歡拉皮條的大媽最愛講的經典段子是,「閨女,你曉不曉得,他家光表都有三塊。」這話的潛台詞是:閨女,那是有錢人家。你趕緊嫁,從此不必擔心吃不上白面饅頭。若再深刻一點,就是:閨女,你嫁過去,也是有資格掌握時間的人,不同於只知道日出日落的凡夫俗子哪。
  過去的姑娘們老挨餓,大媽們張嘴一說,就從了。對錶的積怨還是一點點在時間裡沉澱下來,成為某種集體潛意識。畢竟,姑娘們心愛的小夥子往往戴不起表。因為沒有一塊表,被爹媽棒打鴛鴦的事可沒少發生。
  所以,當女孩兒不必為吃飽飯發愁,只為如何才能少吃一點發愁時,她們就開始輕啟櫻唇,從齒縫裡擠出一個「表」字。
  「不要」不再叫作「不要」,叫做「表」。這個字從具體的實在,轉化成一種抽象。物質不再是第一性,精神佔據頭把交椅。其外延已經從一小塊金屬,擴大為一種含有輕蔑、嘲笑與追求自我個性張揚的混合物。
  男人說,「我愛你。」女人微笑,「我表你。」
  這樣的女人酷得讓男人眼鏡跌碎。
  
  《稀飯》
  人世間最溫暖的事,莫過於在冬天的雪夜,書讀得頭大如牛時,一個女人用一雙纖纖素手自你身後轉出,手上捧出一碗熱氣騰騰的稀飯。當你接過這碗深情的稀飯,你是否會想到,女人為什麼肯替你熬夜做粥?當你用湯勺舀起粥,那時那刻,你又想對她說什麼?
  我媽說,要喜歡一個男人,首先要想法子來捂暖他的胃。
  我也喜歡你。所以我愛吃你做的稀飯。哪怕你做的稀飯半生不熟。
  多麼含情脈脈的對白!誰說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不比韓劇浪漫?
  「我稀飯你。」親愛的朋友,假若有一天,有個女孩對你說出這四個字,你一定要珍惜。在這個低俗的物質時代,一個真心為你洗手下廚做稀飯的女孩比大熊貓還稀罕。
  
  《銀》
  銀,一種貴金屬,財富的象徵。「你最近銀子掙海了吧」,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問候語。西方的希臘人有過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黑鐵時代的說法。白銀時代的人類以白銀為圖騰。人類不節制感情,行為放肆,一生縱情於享樂,醫生們用以銀為原料的藥品來醫治人們縱慾帶來的煩惱。這些特徵恰恰正是現時的寫照。我們不再相信英雄、正義等大詞,只對本能的慾望頂禮膜拜。在一個銀子做的世界里,口袋裡銀子的數量決定著人們的價值,甚至決定了人們是否有機會對自身救贖,比如,失戀了,去商場瘋狂購物。
  沒有銀子的人,是可恥的,不配為人,不必多久,世界會把他輕輕抹掉,就像我們抹掉一小塊灰塵。
  所以,今天的人類不再把人叫作「人」,叫「銀」。
  

1185

主題

2795

帖子

192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922
沙發
zzyzx 發表於 2006-6-10 01:24 | 只看該作者
喜歡這樣的雜文,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3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6-10 14:00 | 只看該作者
不客氣。也謝謝你能把讀到的好文章拿來和大家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