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場「窩裡斗」是體制問題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6-3 0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官場「窩裡斗」是體制問題[/B][/CENTER]

2006/06/02   

王東京

民間有句俗話:一山不容二虎。經濟學也說,人是理性自私的。官員雖不是平頭百姓,但也不是超凡脫俗的聖人。當官的也有私心,要追求權利,講究權威,都想說話算數,一言九鼎。可是一個地方有兩套班子,大家都要說話算數,這不就亂套了嗎?尤其是現在,全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套班子都抓經濟,如果思路一致,也便相安無事;倘若意見相左,扯皮拆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中國官場喜歡「窩裡斗」,司空見慣,且由來已久。 近些年來,中央也曾三令五申,要求各級班子精誠團結。可令人遺憾的是,班子團結問題至今遠未解決。

班子不團結,表面上看,似乎是官員性格不和,但實質則是利益衝突所致。眾所周知,我國現行的地方機構,是黨、政兩個平行的系統。縣裡有縣委與縣政府;市裡有市委和市政府。這樣一來,每個地區,實際上都有兩套班子。按理說,黨委管人,政府管事,各有分工,應是井水不犯河水。可問題在於,事情是要人去辦的,如若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事,天長日久,相互間就難免出現碰撞。

民間有句俗話:一山不容二虎。經濟學也說,人是理性自私的。官員雖不是平頭百姓,但也不是超凡脫俗的聖人。當官的也有私心,要追求權利,講究權威,都想說話算數,一言九鼎。可是一個地方有兩套班子,大家都要說話算數,這不就亂套了嗎?尤其是現在,全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套班子都抓經濟,如果思路一致,也便相安無事;倘若意見相左,扯皮拆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個地方,有兩個班子會不團結,其實,一個班子內部,若有兩個權力中心,也是會不團結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國有企業。過去國企改制前,是黨委書記與廠長鬧矛盾。黨委書記和廠長,都由上頭任命,而且一樣的級別。照文件上說,黨委是政治核心;廠長是經營中心。而兩個中心同處一個企業,分不清大小,比不出高低,所以誰也不服誰,誰也管不了誰。

後來企業改制,原來的工廠改成了公司,書記和廠長的矛盾不存在了,可舊愁剛去,又添新病。時下公司制企業里,董事長與總經理鬧對立,則比比皆是。本來按公司法規定,董事長聘任總經理,總經理是不敢跟董事長頂牛的。可問題是我們現在的國有企業,並未按公司法行事,董事長和總經理,都仍由上面委派,彼此間沒有授權關係。既然董事長不握有總經理的飯碗,自然就拿不住總經理。即便總經理我行我素,董事長也無能為力,既不能將人家掃地出門,也無權扣人家的工資。如此天天共事,相互打架也就在所難免。

由上可見,班子不團結,是源於有兩個班子(權力中心)。那麼,為了班子的團結,我們何不將其合二為一,比如讓書記兼縣長,或董事長兼總經理呢?其實,在現行的體制下,設置兩個權利中心,並非高層主觀臆斷,而是有深層的原因。經濟學里有一個理論,叫「信息不對稱」,說的是市場買賣雙方,由於賣方對商品了解多,買方對商品了解少,於是賣方很容易欺騙買方,令買方吃虧上當。為了防止這種敗德行為,經濟學建議必須對賣方予以監督,以保護買方利益。

官場雖不是市場,卻也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上級向下級布置工作,下級最後完成如何,真實的情況只有下級清楚,上級卻不得而知。上級了解情況,靠的是下級彙報,可下級出於自利的考慮,很有可能會瞞天過海,提供虛假信息。前幾年,上屆總理朱F基到某糧庫視察,當地官員為了騙政績,居然瞞天過海,把周邊糧庫的糧食調過來。幸好朱總理明察秋毫,看穿了他們的把戲。可現實中,還有許多欺上瞞下的事,卻很難被人識破。

所以說,官場的信息也是不對稱的。要避免虛假信息,官場也得強化監督。那麼如何監督呢?按經濟學講,監督的有效法門,就是內部制衡。比如,讓縣長管事,書記管人,就是一種很好的制衡。有了這種制衡,彼此都得收斂。縣長若以權謀私,書記必定干預;書記任人唯親,縣長也會反對。如此相互盯著,誰也不能一手遮天。所以目前地方設兩套班子,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建立一種從內部制衡的機制。

回頭再說企業,公司制企業設立董事長與總經理,其實也是為了制衡。早些年有的企業為了迴避矛盾,實行董事長總經理一人兼,結果由於權力失去制衡,滋生出一批腐敗大貪。前有長江動力集團於執安,後有紅塔集團褚時健,這些都是前車之鑒。1999年,報載西南某市對解決國企班子團結問題,創出了一個高招,即對不團結的董事長與總經理,雙雙免職,各打50大板。據說如此殺一儆百,當地企業班子果然團結了。

後來我曾赴該市調研,所到之處,很少見到不團結的班子。在那裡,我曾找過職工座談,可職工反映說:現在的班子是團結了,可都團結起來做壞事。我請教何故,他們告訴我,現在上頭調不調班子,就看班子團結不團結,團結就不調班子,不團結就調班子;團結起來做好事不調班子,團結起來做壞事也不調班子,所以很多班子就團結起來做壞事了。

這些話雖有偏頗,但確也是實情。原來的班子雖不團結,但誰也不敢做壞事,因為你做壞事,對方就會到上頭告你;現在班子團結了,告狀的人沒有了,可內部制衡也沒了。所以「雙雙免職」的做法,實際上是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翻版,它最大的弊端,是削弱了企業內部制衡,使法人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發揮不出效力。

行文至此,我們已陷入了一個兩難困境:兩套班子(或權力中心)分設,會導致班子不團結;兩套班子(或權力中心)合併,權力又會失去制衡。何去何從,我們似乎很難尋出兩全之策。為此,我們不妨看看西方國家的做法。西方的班子為何很少不團結?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只有一套班子。那麼一套班子如何會有制衡呢?他們的做法是,地方「一把手」皆由民眾選出,對議會負責,所以老百姓和議會,都有權看住一把手。

我們的困難在於,無論地方還是企業,一把手都是上級任命的,上級任命的幹部,自然只會對上負責。雖然上級也能監督下級,可由於信息不對稱,不僅監督成本高,而且通常都是馬後炮。所以筆者以為,通過合併班子解決團結問題,至少目前尚不是時機。

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在目前村幹部直選的基礎上,繼續往上推進,逐步擴大民選範圍,強化民主監督。一旦建立起完善的民主監督機制,班子合併才能瓜熟地落。至於企業,則重在推進投資多元化。只有投資多元化,方能有真正的股東會,有了股東會,才能按公司法的規定由股東會推選董事,由董事會聘任總經理。若果如此,團結問題也就不在話下了。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1: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