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國人不明白的中國事――發票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5-19 0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外國人不明白的中國事――發票[/B][/CENTER]
2006-5-19 1:56:00

    走在中國城市裡,人們難免要接觸到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中國人對此見怪不怪,但外國人有時需要費心琢磨,才能了解是怎麼回事兒。
    從某種角度說,類似假髮票與「黃牛票」這種黑色、灰色性質的商品難以滅絕,反映了社會誠信的失落。但深究下去,它們其實都是制度漏洞的產物。它們的存在,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從計劃經濟過渡到規範化的市場經濟,還有一段距離。
   「發票,發票,要發票嗎?」
    在北京或中國的任何城市,你總有機會在人多的火車站、地鐵站、天橋下,聽到這句兜售語。「要發票嗎?」無處不在,以致有中國人稱之為「有中國特色的問候語」。
    我曾佯裝買家,向兜售者問價。一名來自東北的賣者說,假髮票分為3種類型:機打的,售價為票面數額的3%;手寫的,可自由填寫數額;定額的,售價為發票數額的10%。機打的需等30分鐘才能取貨,定額的馬上能成交。他向我推銷第一種機打的,比較「划算」:「比如你要數額為1萬元的發票,只收你300元。」用人民幣300元,即可換取1萬元的商業交易的憑證。
    什麼是發票?假髮票買了幹什麼?這涉及中國的報銷制度和中國稅制的特點。
    有的外國人將發票誤解為「收據」,其實兩者非常不同。從一方面說,發票和新加坡人慣用的收據一樣,都能作為僱員向單位報銷公費開銷的憑證。不過,發票比收據更多一層功能,它和繳稅相關。
    中國徵稅制度採用「以票抵稅」的辦法,企業提前向稅務部門購買發票,在商業交易中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等於繳了稅。稅務機關查稅,則普遍以「查稅看票」為準,不一定監管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資金出入情況。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中,發票成為稅收中最主要的環節,同時也是最脆弱的環節。一些不良企業於是用假髮票沖抵免稅項目,或虛報招待費,來達到逃稅的目的。
    有的企業為了逃稅,要求員工以報銷發票的方式支取部分薪金。員工在日常購物時收集發票,讓店家在發票上寫上「電腦器材」等公費項目,回公司報銷當成支薪。這叫「真票假用」。
    去年年底,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2004年十大涉稅案件」中有6件和制售假髮票相關。針對假髮票的種種弊端,不少會計師提出,國家應該規定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允許動用大數量現款,資金出入必須通過銀行。另外,也有學者認為發票屬於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應該徹底取消。
    不過,當局並不為所動。政府通過宣傳假髮票識別教育,打擊偽造發票集團,以堵住假髮票造成的逃稅漏洞。這一策略,並非全無效果。
    與此同時,社會上多數企業與服務行業依然謝絕信用卡。所以說,在中國出差旅遊,個人一般要攜帶厚厚一大疊人民幣現鈔。許多企業也備有數鈔票機、驗鈔票機和驗發票機――這也算中國特色吧。
   「黃牛市場」蹊蹺多
    有人拿發票做黑市,也有人圍著熱銷,或者不熱銷但票價奇貴的演出打轉。去年底,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重演老舍名劇《茶館》。在演期結束前幾天,我到首都劇場售票口一問,周末票全部賣光。然而,劇場門口的「黃牛」竟然「什麼票都有」。
   「黃牛」展示他那厚厚一疊的門票,果然什麼價位都有。位置相似的座位,「黃牛票」的票面售價比正式票口所賣的低了1/3。面對我狐疑的眼神,他再三解釋說,票是真的,他是通過「渠道」買到打折票。
    在北京經營過小劇場的朋友告訴我,「黃牛市場」生成的成因有二:一、內外勾結;二、過去文化事業由國家主管,許多政府單位能領贈券,這些贈券流到「黃牛」手上,成了後者的發財工具。
    緊俏票有「黃牛市」,票價很高但觀眾很少的演出,也有「黃牛市」。有人說,幾年前愛爾蘭舞劇《大河之舞》在北京演出,他臨開場前在劇院門口買到了打了7折的「黃牛票」。
    這些情況不知道還好,知道后大家會覺得老老實實買票像傻子。這就難怪這麼多中國人覺得,守規矩註定要吃虧。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5

主題

656

帖子

17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2
沙發
雨卓 發表於 2008-3-30 01:5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特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