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影音] 奧立佛.香提Oliver Shanti-Buddha and Bonsai Vol.1 佛佗和盆景

[複製鏈接]

1606

主題

1981

帖子

225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22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eiou 發表於 2006-4-28 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專輯:Buddha and Bonsai Vol.1
藝術家:Oliver Shanti(奧立佛.香提)
發行公司:sattva music

  Oliver Shanti的這一個系列作品封面俱以佛為畫面主題,讓人聯想到平心靜氣、修身養性的音樂。裡面音樂都是國樂,有的是以民族音樂改編的。本人當時聽第一首時,頓時被優美的旋律深深吸引。後來我再聽風潮的「花樂」系列時,發現《雪梅》中的「綠娉梅」那首就與本緝的第一首完全一致,難不成是Oliver Shanti抄的?。

【聲音感懷】
這是Oliver Shanti的系列佛教音樂之一,這套音樂一共有四張專輯,如果說作為一個外國人能將中國的民族音樂領悟到能讓中國人聽懂的地步實乃不易。拋開音樂本身,如果Oliver Shanti 認為這就是中國的佛教音樂,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說到這裡我就摘引一些網上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佛教音樂。

【以下介紹來自於網路】
佛教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遺產。
佛教傳入中國后,逐漸與中國固有文化融合而最終形成中國化的佛教。佛曲隨佛教傳入中國后,也經歷了大體相同的過程。中國佛教音樂史大致可分為四個階級: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階段;二、自東晉至齊梁的華北及多樣化階段;三、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階段;四、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及衰微階段。
唐代,佛曲大盛,俗講風行,朝庭耽於佛曲,百姓則把廟會視為最重要的娛樂場所。無論寺院、宮庭、民間、佛教音樂都達到了鼎盛時期。在寺院內,凈土宗的流行為佛曲的傳播與宗教活動中音樂的大量使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好條件。
初唐善導,傳凈土法門,但專心念佛,曾著《法事贊》、《往生贊》、《般舟贊》等歌贊三卷。中唐法照,制定「五會念佛」法規,並作有《散花樂》等曲,影響甚遠,流傳至今的《千聲佛》等繞佛之曲,可視為「五會」之遺續。晚唐少康,則更辟蹊徑,面向民間,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創作新的佛曲。贊寧《高僧傳》中稱:「康所述偈贊,皆附會鄭衛之聲,變體而作。非哀非樂,得處中曲韻。」用當時、當地老百姓所熟悉喜愛的音調演唱佛曲,應該說是中中國佛教音樂的一個優良傳統。
在宮庭,來自西藏佛國的音樂,成了當時上層人士的「流行音樂」。在隋七部樂、九部樂及唐九部樂、十部樂中,都有大量佛曲。佛教音樂與燕樂大麴中龜茲樂、天竺樂的關係,尤為密切。在《隋書?音樂志》中《羯鼓錄》、《唐會要》、陳《樂書》中,均載有大量唐代佛曲名。曲梁樂演化而成的「法曲」,經隋至唐,成為宮庭音樂中極富特色的部分。天寶十三年(754),唐玄宗李隆基命刻石太常,改諸佛曲調名為有道教意味的漢名,如《龜茲佛曲》改為《金華洞真》等。此舉雖是唐玄宗抑佛揚道的一個政治行動,但也從反面說明唐宮庭音樂中佛教音樂的地位已嚴重威脅了「正統」音樂的地位。唐懿宗時,佛誕之日,「於宮中結綵為寺」,宮庭音樂家李可及「嘗教數百人作四方菩薩蠻隊」,「作菩薩蠻舞,如佛誕生」,整個宮庭,似乎都變成了節日的寺廟。
在民間,佛教音樂也成了社會音樂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姚合「仍聞開講日,湖上少漁船;,「遠近持齋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以及韓愈「街東街西講佛經,撞鐘吹螺鬧宮庭」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當時佛教俗講僧們對社會各階層的巨大影響。他們不但在歲時節日舉行俗講,並由寺院發起組織社邑,定期齋會念經,且有化俗法師不殫勞苦,遊行村落,以最通俗的形式勸善化惡。甚至約集廟會,賞花唱戲,使唐代的眾多寺院,實際上成了社會的主要娛樂場所。錢易《南部新書》載:「長安戲場多集於慈恩(寺),小者在青龍(寺)。其次薦福(寺)、永壽(寺)。尼講盛有保唐(寺),名德聚於安國(寺),士大夫之家入道盡在咸宜(寺)。」藝僧們高超的音樂技藝,不但征服了眾多善男信女的心,甚至使當時第一流的宮庭音樂家也為之傾倒。據說貞觀年間長安莊嚴寺的藝僧段善本,曾使「宮中第一手」的琵琶大師康崑崙拜而稱弟;長慶中,俗講僧文漵則不但使「聽者填咽寺舍、瞻禮崇奉,呼為和尚」,且令宮庭音樂家黃米飯折服,「依其念《四聲觀世音菩薩》」而撰成名曲《文漵子》。敦煌所傳大量俗講底本「變文」和「曲子辭」,以及琵琶曲譜等文物,皆為唐時佛樂繁盛的有力佐證。
宋元以後,佛教音樂因市民階層的出現而日趨通俗化並從多方面影響了中國說唱音樂及器樂演奏的發展。從現存宋詞和元曲的詞、曲牌中,均可見到佛教影響的深刻遺痕,如詞牌《菩薩蠻》、曲牌《雙調五供養》等,甚至在文人士大夫的七弦琴音樂中,也出現了《普庵咒》這樣的曲目。吳曾《能改齋漫錄》說:「京師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煙》等,號唐贊。而南方釋子作《漁父》、《撥棹子》、《漁家傲》、《千秋歲》唱道之辭」,從中可窺見宋代佛教徒吸收民間音樂甚至道教音樂以豐富自身的情景。繼唐代俗講而起的寶卷,在宋時盛極一時並一直綿延到明清,影響了近世多種戲曲及曲藝音樂。如《金瓶梅》七十四回「吳月娘聽宣王氏卷」中便記載了比丘尼在市民家中宣講寶卷的詳情,其所唱除偈、誦、講之外,還有《一封書》、《楚江秋》、《山坡羊》、《皂羅袍》等時曲,可視為明代佛曲深入民間、成為市民音樂生活重要內容的生動例證。元代,曾一度失傳的「瑜伽施食焰口」隨密宗的復興而再度流傳,經後世的增益演變而逐漸形成今世尚存的一套融贊、偈、咒、器樂、手印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爐,帶有一定情節性的佛樂套曲。
明清之際,佛曲愈發通俗化並日益深入民間,許多佛曲用民間曲調演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五年(1418)頒布御制《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五十卷,通令全國佛教徒習唱,其中大部分曲調為當時流行之南北曲,如《感天人》之曲即《小梁州》、《成就意》之曲即《好事近》等。只惜此書有詞無譜,且未能流傳。從明清到近代,佛教音樂與唐宋時相比,從整體上看是日趨衰微了,但另一方面,在這種衰微的同時,由於佛教音樂的影響,民間音樂(尤其是民間器樂和說唱音樂)卻日趨繁榮。因此,佛教音樂衰微的過程,也可以視為一個與民間音樂進一步融合的過程。(以上摘自網路)
看到此我想大家一定對中國的佛教音樂有了理性的認識,而並非Oliver Shanti此所謂佛教音樂。從音樂本身而言,一個地道的外國人演繹地道的中國民族音樂,到如此程度實在讓身為國人的我讚嘆不已。如果仔細聽,大家不難發現,其音樂充斥了許多現代的音樂元素,也就是所謂的新世紀音樂,這種柔和不能不說是時代的必然,也是對傳統音樂的發揚。音樂極力營造的神秘氛圍的確使人怡然自得,心平氣和,但是跟真正的佛教音樂相比,它缺少了一種博大寬仁的佛的精髓,然而其音樂可聽性、通俗性是值得肯定的。這也使我陷入了思考,為了能使傳統易於接受,這種商業化運作的音樂製作形式與佛的普渡眾生不正相和嗎。無論其音樂傳達的何種訊息,但它緊貼愛樂人的心,在精神的交流中與我們溝通、共融。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一點拙見,還是推薦大家用心去傾聽,因為這一系列音樂,的確可以稱的上是外國人演繹的中國音樂的精品。 (文:碧露晨曦)


1. Queen of the Blossoms        
2. Fairy by the Moonlight      
3. spring tea ceremony        
4. Bi-luo-chun Tea Ceremony        
5. The Unworldly Beauty      
6. Tie-luo-han      
7. San-p''''ao Tai Tea Ceremony        
8. Cloud-Fog Tea Ceremony      
9. Supreme Fragrance in the World

曲目下載:
1.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 ... 642713314816323.mp3
2.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 ... 642713442065249.mp3
3.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ile1/2006-4/20064271352670180.mp3
4.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ile1/2006-4/2006427140194384.mp3
5.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 ... 642714105523900.mp3
6.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 ... 642714193158520.mp3
7.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 ... 642714293338319.mp3
8.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 ... 642714383847292.mp3
9. 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 ... 642714503386490.mp3

[MP3]http://bbs.anhuinews.com/UploadFile1/2006-4/200642713314816323.mp3[/MP3]
愛上音樂,自然有母音。

36

主題

168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77
沙發
飄來飄去 發表於 2006-4-28 11:35 | 只看該作者
下來聽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7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7
3
laowenhk 發表於 2006-4-28 11:58 | 只看該作者
不是佛樂也入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7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6
4
oxfordwood 發表於 2006-4-28 20:11 | 只看該作者
試聽了一下
私下認為 這個算不得佛教音樂的 就這個試聽的將 不如叫修身養性音樂

這裡風也帥前面發過的  快樂咒 希望咒  才是
我喜歡的或者我熟悉的佛樂是一些經文的頌唱 或者一句咒  或者一段經文  
它們的原曲不會變  如我以前聽到的一樣  只是演繹的形式變化  讓現代聽著容易接受
但是某種程度上 降低了某些特質  

聽了李娜的  王菲的  齊豫的 孟庭葦的  感覺齊豫的大悲咒不錯的  王菲的也可以 只是粵語我不是很能接受  其他的 就一般了

希望咒和快樂咒 我很喜歡 有天天聽  這裡謝謝風也帥
Woo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22

帖子

1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1
5
xyz890 發表於 2006-4-30 06:20 | 只看該作者
Thank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