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器縱橫:巡航導彈騰飛憑藉兩大推動力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6-4-2 0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董安華

  以「戰斧」等為代表的現代巡航導彈,在技術上的進步大體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在發動機、微電子制導、戰鬥部和彈體設計等「硬」技術上,借鑒其他先進技術進行集成創新;二是在發展思路、設計理念等「軟」技術上,進行的開拓性變革。當前,重點發展的一彈多型、多用途變革思想,不僅使現代巡航導彈在設計方式上發生了創新性變化,也催生了兼有戰略、戰術雙重作戰能力的新型巡航導彈。因此,技術集成和設計理念創新,已成為現代巡航導彈迅速發展的兩大技術支柱。

  然而,按照美國自己的說法,「戰斧」等現代巡航導彈在「硬」技術上並沒有太多的創新,不過是一種「舊瓶裝新酒」的綜合集成產物,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他山之石――其他武器發展計劃中的先進技術成果,使之在性能上實現了新的飛躍。

  理念創新催生:新技術、新成果

  據悉,美國沒有為第一代「戰斧」導彈專門展開研究工作,而是借用了其他武器發展計劃的技術成果。主要有如下幾種:小型高效率低成本渦扇發動機;先進的微電子制導技術;新的高能合成燃料;小型化高威力核彈頭和高爆炸力常規彈頭;數字式精確地圖測繪技術;低雷達截面的彈體隱身技術等。這些技術綜合應用於「戰斧」和空射巡航導彈(ALCM),使其與美國早前研製的巡航導彈相比,在技、戰術性能上有了明顯提高。

  現代巡航導彈與執行同類任務的早期型號相比,①外形尺寸(彈長、彈徑、翼展)約為1∶15;②發射重量之比為1∶4以下;③命中精度提高100倍以上,圓概率偏差從千米級降至10米級甚至米級;④射程增加1倍以上,裝核彈頭型號的最大射程從1200千米增至2500千米以上;⑤平飛高度由500~3000米降低至8~150米,低空突防能力明顯增強;⑥雷達反射截面大為縮減,隱蔽飛行距離增加70%以上;⑦增幅50%以下增加到88.5%(實戰統計值),消除了早期巡航導彈遭淘汰的主要原因。

  正是由於上述新的變化,巡航導彈由單一改進為多用途,可以從海面、水下、陸地和空中發射,打擊靜止目標以及陸地和海上的活動目標;外形從早期的粗大、笨重變為現在的精巧、靈便,成為發射后不用管的戰略、戰術兩用導彈。

  創新發展原則:多用途、系列化

  有關研究認為,美國BGM-109/AGM-109「戰斧」巡航導彈開創了多用途、系列化發展的先例,導彈更換分系統或部件后可以承擔多種戰略和戰術任務。一彈多型、諸軍兵種通用、多用途、系列化發展巡航導彈的原則,目前已在美、俄、法等巡航導彈研製大國廣泛採用。

  按照美國的觀點,所謂「多用途導彈」是指具有多目標打擊、多平台發射和多彈道(空域)飛行諸能力的導彈。巡航導彈的用途廣泛、打擊目標種類多,若對每種目標都要單獨研製一型導彈,不僅會造成人、財、物的浪費,而且使計劃管理工作變得相當複雜,在作戰使用、後勤保障、保養維修上會造成諸多困難。因此,採用多用途(多功能)、系列化的原則來發展新型巡航導彈,可以有效地減少導彈類型,多快好省地滿足各種軍事需求。

  改進設計方法:主動式、模塊化

  「戰斧」導彈之所以能夠在十幾年的時間內發展成一個包括9種面射型號和5種空射型號的武器系列,得益於在方案設計時採用了美國形成的「模塊化」設計思想和「計劃產品改進――預籌產品改進」設計方法。

  構成武器系統的模塊分成通用模塊、特殊模塊和中介模塊三類,通過更換制導系統和戰鬥部模塊,就可以在不對導彈通用段和整體布局做大的變動的前提下,將導彈從一種型號改為另一種型號,使「戰斧」導彈具備多目標打擊能力。

  一種全新概念的主動式武器設計方法和研製、採購原則,是在武器壽命期伊始,就預先為尚處於概念研究中的武器勾畫出「一生的命運和前途」,制定一個前後連貫的發展改型計劃,使得武器性能可以按預先籌劃的原則和步驟持續得到提高,能夠比普通改進方法更積極、有效地滿足軍事需求,可以大大提高效費比。

  創新管理方式:統一計劃、聯合發展

  多用途、系列化發展原則的確立以及主動式、模塊化設計思想的提出,為在統一計劃下聯合發展既滿足各軍兵種需要、又節省費用的多用途導彈創造了條件。統一計劃、聯合研製的方式,使巡航導彈的性能先進,研製周期短、經濟性好;同時在作戰使用時通用性好,更能滿足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的需求。

  在突防措施與突防技術方面,其發展重點是:

  降高。超低空巡航飛行使巡航導彈既可以利用雷達盲區,又可以利用海(地)雜波、地形地物的遮蔽作用增加導彈的隱蔽飛行能力。

  隱身。巡航導彈採用各種縮減雷達反射截面技術(如隱身結構、隱身材料、吸波塗料等)和紅外信號特徵抑制技術,可使雷達反射截面大大下降,紅外信號特徵下降20倍以上,導彈被發現和跟蹤的距離減少70%以上。

  機動。在豎向,巡航導彈可沿地形高度以2.5~3g的過載起伏飛行,末段可以躍升俯衝攻擊目標。在側向,可以通過側滑飛行,利用地形地物的遮蔽避開敵防空陣地,末段可以10~15g的側向加速度進行「S」形橫向加速飛行。這些機動可以擴大敵瞄準偏差,增加其脫靶量。

  增速。巡航導彈提高飛行速度是提高突防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防禦系統對巡航導彈的攔截次數隨導彈速度的增加而下降,導彈的突防概率以近似0.5次冪的形式增加。

  在突防戰術方面,其重點是:

  多方向多彈道飽和攻擊。飽和攻擊是利用敵目標探測系統同時跟蹤目標、火控系統同時指揮火力單元數量有限的缺點,同時發射多枚巡航導彈,從不同方向、沿不同彈道向敵發起攻擊。這種突防戰術所消耗的巡航導彈數量,包括摧毀目標所需的基本彈量,以及飽和敵防禦系統所需突防代價彈兩部分。儘管每次攻擊耗彈量有些大,但卻十分有效,它具有「戰則必克」的勝算,使敵防不勝防。

  誘餌假目標突防戰術。為掩護BGM-109C「戰斧」巡航導彈和F-117A隱身戰鬥機對伊拉克防空導彈陣地的空襲,美國投放了RQM-74靶機和誘餌滑翔機,誘使伊防空雷達開機並全力防禦;而「戰斧」和F-117A則乘機對防空設施發起攻擊,在不到2天的時間裡完成了計劃4天才能完成的對防空設施攻擊任務。

  此外,巡航導彈還可以採用電子對抗、智能化規避等突防新技術,均能夠有效地提升作戰效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