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走進換妻者內心世界:交換可能會是一種淪落

[複製鏈接]

958

主題

2251

帖子

142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4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q55 發表於 2006-3-11 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代信報

  他們在社會規則的夾縫中遊走:白天是公務員、企業白領、國企幹部,晚上則熱衷於一種叫做「交換溫柔」的派對,圈外人和媒體將其稱為「換妻俱樂部」。

  交換常常以愛情的名義進行,但有時候「交換」也會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淪落」。在得不到預期快樂的時候,它會讓參與的雙方感到巨大的哀傷和沮喪。

  這種中產階級的內在的精神危機肯定暗含了某些社會問題――他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信報記者 吳 鵬

  心理學碩士的隱秘生活

  胡應希(音)堅持認為自己和妻子參與的幾次性交換行為「對於夫妻生活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作為一名32歲的心理學碩士,很明顯,他對這種「交換」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變動和其對婚姻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應該瞭然於胸。

  「我們夫妻的感情很好,家庭很和睦。」他面對「互換配偶」行為會不會帶來對家庭生活的不良影響時非常肯定地回答,「這只是夫妻婚姻生活的調劑,事實證明我們的夫妻生活在交換后確實得到新鮮刺激,質量得到提高,感情得到鞏固。」

  32歲的胡應希在重慶市上清寺一家市級事業單位工作,妻子在位於重慶市七星崗的一家區級事業單位工作,兩位都是事業單位的中干,胡還是一位心理學的碩士,他的妻子在大學時的專業是經濟管理,按照胡的說法,他們都有「非常良好的職業前景」。

  在網路上的偶然結識,讓信報記者稍微走近了胡應希們的隱秘世界。

  在挑選「換友」時,胡一般總會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夫妻是追求生活品質和情趣,講究修養的人」,他的意思是,想要與他們進行「夫妻互換交友」也應該是同一類型。

  截至到目前,胡和他的妻子已經有了至少兩次以上的「夫妻交友」經歷。這對中產階級夫妻只是重慶不少參與「夫妻互換」活動的夫妻中的一對。有跡象表明,以這種流行於歐洲中產階級家庭聚會中的以「性」為目的而形成的「俱樂部」,在中國城市已經廣泛存在。對於那些擁有固定的職業和高收入的中產階層而言,這樣小範圍的聚會有自己獨有的私密方式,通常出現在高級會所或是事先約定的酒店之中。

  按照在一部2001年韓國拍攝的電影中的叫法,這樣的私人聚會可以稱作「蝴蝶俱樂部」(club butterfly)。

  在另一部由著名導演李安1997年執導的反映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變遷史的電影《冰風暴》中,這樣的聚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key party」,來參加聚會的夫妻們將各自的汽車和房門鑰匙放在進門處的一個碗中,在離開聚會時會由聚會的組織者召集大家一起來從這個碗中隨機摸取鑰匙,如果你摸的不是自己先前放入的那把,那麼你就需要帶上別人的妻子或者丈夫回自己的家過夜。

  當然這樣的俱樂部還有一種來自於圈外人的並不被他們之中的大多數認可的叫法:換妻俱樂部。「這有些男權主義」,一些俱樂部的負責人或者參與其中的女士們會這麼說。

  不管怎麼說,在包括重慶在內的很多中國的大城市,在感覺夫妻生活單調乏味的時候,尋找「換友」已經成為了很多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之一種。

  走進換妻者的內心世界

  胡應希在談到自己之所以開始產生「交換」的想法的原因時說,「是在有了孩子三四年之後,夫妻之間產生的審美疲勞導致了他們的情感生活缺乏激情,」讓他們開始認真地考慮這個大膽的想法的。

  雙方從事的工作壓力都較大,也是這位心理學碩士解釋這一想法起因時列舉的因素之一。而在壓力和這種厭倦心態的雙重驅使之下,夫妻之間哪怕是一點點雞毛蒜皮的爭吵,都可能使他們的婚姻面臨崩潰的邊緣。

  婚姻是一種承諾,但是性在其間顯然並不是佔據無足輕重的地位。當這一因素演化成為兩個人必須共同面對的危機時,那麼按照婚姻的契約,它的解決需要夫妻雙方共同承擔。

  「我想讓妻子體會另一種快樂。」胡應希說。

  但是他們的第一次冒險的經歷並沒有使他們體驗到這種預想中的「快樂」。

  「其實我們第一次並不是很成功,事畢我們甚至抱頭痛哭,覺得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好。」胡這樣回憶那段不堪回首的記憶。

  他記起他們夫妻第一次找到的一對,「對方女的不說話,男的留著平頭」。

  他的妻子對這第一次的經歷可能至今還在耿耿於懷。「兩個人我太太說都不喜歡,只因為將就我,結果委屈自己,她不快樂,我也就不快樂。反正跟那一對不投機。」

  緊張可能是造成了這種不成功的第二層因素,對於一對缺乏經驗的夫妻來說,胡的這種描述相當可信,即使他是一位心理學碩士,這種心理過程可能也是必然。

  「第一次太緊張了,開始的想法很浪漫,結果現在回憶起來還是一片空白。心裡極端後悔。」胡說。

  這次經歷帶給胡的經驗之談是:一定要精挑細選。

  第二次精挑細選,他們找到一對大學教師,「他們有經驗,素質也高,都是大學老師,很理解人。事實上,我的初衷就是想別的紳士好好照顧我妻子,讓她獲得不一樣的感受。」胡說。

  這種說法的背後隱藏著的判斷是:夫妻二人在一種心理均勢下獲得了夢想之中的快樂。「交換最關鍵的是讓自己的太太看得上對方的男的,過程中要讓女方滿意。」胡堅持一貫的「太太萬歲」的立場。

  按照胡應希自己的說法,他為他的太太和他自己挑選交換對象的時候更加強調對方的心理素質和精神氣質同自己一方的匹配。

  「我們都喜歡古典音樂,她喜歡園藝、集郵;我喜歡讀歷史,尤其是二戰史、文學作品、文藝批評,我在讀書的時候還修了三年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裝飾課程。」胡很自信,他認為自身的心理素質和精神修養相當經得起考驗,交換能不能成功只取決於對方的素質怎樣了。

  「但是如果你把改善婚姻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交換上,那麼恐怕是交換不能承受之重」。胡說到交換伴侶的原則時這麼說,「雙方是絕對不能談論感情的,事實上有感情問題的夫妻別人也是不願意和他們交換的。」

  並不是所有的參加交換者都和胡應希一樣,希望通過交換伴侶來改善陷入僵局的夫妻生活。

  高德明(音),這對夫妻結婚的時間比胡應希要短的多,只有三年的時間,夫妻兩人都是大學本科,分別是30歲和29歲,高級白領,太太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在重慶市的解放碑還有一處自己的生意需要打理。

  高德明說他喜歡足球、音樂和交朋友,太太喜歡看電視、看書。這對夫妻還沒有孩子並且沒有在近兩年內要孩子的計劃,他們沒有交換的經驗,兩個人目前對此事的一個非常簡單的看法就是:這無非是一個身體遊戲,沒有那麼複雜。所以他們不存在誰說服誰的問題。

  「只要雙方都能看得透就可以了。」高德明說,「你已婚,但是發現這並非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婚姻,愛情需要妥協,那麼,交換就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朋自網上來,不亦樂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