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怎樣解決醫生的紅包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2-3 14: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一次「中美醫學倫理學比較國際研討會上,與會的中美兩國代表談起醫生收受「紅包」的問題。中國的醫生和倫理學家都承認這個問題在中國遠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包括那些被評為「文明單位」的醫院,誰也不能打包票說沒有一個人收「紅包」。主持小組討論美方組長卻出人意料地說,這個問題在美國50年前就解決了,引起了在場中國醫生的極大興趣。來自夏威夷島健康質量基金會的醫學博士豪沃爾德介紹了美國是如何解決醫生自律問題的:
  首先,美國有醫生的自律組織,包括官方的和官方的兩種。 負責醫生管理的還有醫院董事會保險公司。這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如果接到檢舉或投訴某醫務人員收受病人錢財,一旦查實記,該醫務人中就會終生被吊銷執照,丟掉飯碗。因此,醫生們根本不敢收受「紅包」。
  第二,醫生在美國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收入豐足的經濟地位。要當醫生須在接受理工科大學本科教育后,還要經過醫學專業培訓和實習期,並通過嚴格的國家級考試。而一旦取得合法的行醫執照,年薪一般為美國中等以上水平,大約在14萬到20萬美元以上,技術高的醫生年薪可高達80~100萬美元,這樣的收入水平足可以滿足各種開支和稅賦,根本沒有必要再另外收取「紅包」。豪法律顧問爾德博士說,醫護人員是非常需要照顧的,他們面對苦難,與苦難打交道。而且他們也是凡人,同樣要養家、撫養孩子、吃飯穿衣,所以必須首先使他們在生活上有足夠的保障,嚴格要求他們的措施才有保證得到落實。
  第三,在美國人們的收入及消費大多是通過去時信用卡來進行的,包括工資和各種收支,現金很少流通。對每一筆收入,銀行會進行監督,數額較大的來歷不明的錢一旦查實,會記入個人檔案,影響一個人的信譽,在轉換工作崗位時如被發現信譽不好,將會帶來麻煩。這樣的制度使人們珍惜信譽如同珍惜生命,促使人們走正路而不走歪門邪道。
  第四,美國醫生在開始接受醫學教育時,醫學倫理教育就始終與專業課同步進行,目的在於解決「誰來救治『救治者』」問題。所以醫學生在系統接受醫學教育的同時,也接受了非常正規的醫學倫理學教育。這種教育促使醫生髮自內心地去為病人服務,對什麼事該做並且如何做、什麼事不該、如發生了不該做的事又怎麼辦等問題有清楚的認識,為培養醫生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情心、愛心、責任心、誠實和無私,為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格,為以後依法行醫打下較好的基礎,使醫生從內心深處就認為接受病人的「紅包」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如果一個醫生接受了病人的紅包,其他醫生會勸告他,同時還會把這件事報告給當地的醫學委員會,為病人討一個公道。這樣的處理被為認為是很公正的做法,不會引起非議。醫生們普遍認為護短才是不道德、不公道、不符合倫理的。
  第五,要有一整套醫療保險制度和組織來保護病人的利益,監督和保證醫療質量,制約醫生的行為。如夏威夷群島的健康質量基金會,其資金來自在於病人投保、政府和社會團體資助,下設若干醫療保健中心和衛星診所,負責聘請醫務人員為投保的病人提供服務。醫務人員一年一聘,年薪由16萬到20萬美元不等,其工資水平處於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之間,處於社會的中上等,根本不會為生計著急。該基金會非常重視醫療服務質量的監督評價,並得到了美國全國質量保證委員會(NCQA)的認證,在全國排第六位。它每月召集病人填寫問卷,內容包括對醫生、護士、藥劑師和輔助人員的滿意度評價,問題非常具體,比如,醫生用了多少時間傾聽病人講話、病人需要等候時是否得到了解釋、對醫生醫療技術信任度如何、對就醫的環境評價如何、對護士的服務是否滿意等等。基金會每周五有個例會討論病人的投訴,找相應的醫生談話;還定期對醫生的行為、質量和消費成本效益比進行評價,由此確定醫生年薪水平,同時醫療質量評價為優,那麼年底不但會得到續聘和額外的獎金,年薪還可能上調。再比如,發現一位醫生有過度開藥的行為,質量保障部門會向醫療董事會彙報,董事會先請經選舉產生的醫務人員(以示公正)複查后,向當事人提出質詢,當事人可以為自己辯護,也可以說:「是的,你是對的,我將改正。」之後讓他離開,董事會就當事人對該問題的態度和認識進行討論,決定是否進行處罰直至解聘。

27

主題

470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沙發
nick_martin 發表於 2006-2-4 12:46 | 只看該作者
如意平安,為什麼你不說一下你所了解的美國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3: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