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對增長價值的信心在逐漸減弱。這是好事,它會慢慢地進入未來政客的思想中。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迪納(Edward Diener)的牽頭下,全球許多研究人士簽署了一份實用知識宣言,題為《主觀幸福和不幸福國家指標的指導方針》(Guidelines for National Indica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ll-Being)。該宣言剛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它呼籲國家從不同方面對幸福和不幸福進行衡量,包括情緒和情感、明顯的身心健康、對特定活動和領域的滿足感,以及對時間分配和壓力的主觀感受。
對更明智的下一代而言,下一個更明智的目標應該是幸福,而不是經濟增長。
作者是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經濟學教授。本文摘自作者2006年1月19日發表的演講,它是該校世界周(One World Week)峰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