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口下降不足慮

[複製鏈接]

935

主題

1773

帖子

147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ytrip 發表於 2006-1-14 2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口下降不足慮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首席記者維克托•馬萊(Victor Mallet)
2006年1月13日 星期五
  
  
對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而言,2005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而其中的原因不僅僅在於該國經濟停滯的終結及股票市場的崛起。作為一個人口總量排名全球第十的國家,日本的人口已經開始下降,比預期提前了兩年。日本政府表示,去年日本人口減少1.9萬,至1.2776億。

然而,經濟學家和日本官員在歡呼這一好消息的同時卻表現出一絲憂慮,與20世紀全球人口爆炸恐慌時期,馬爾薩斯主義分析人士的心情有些許相似之處。與馬爾薩斯主義者擔心出現飢荒不同,新的杞人憂天者預計將出現勞動力短缺、校園空置、養老金計劃資金不足和國家力量削弱等問題。日本政府警告稱,如果不設法提高人口出生率的話,日本人口將在一個世紀內減少一半以上。

人口統計學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課題,這一點在亞洲尤為突出。全球人口最多的10個國家中,亞洲就佔了6個。即便在擁有13億人口、目前位列全球第一的中國,由於預計人口數量將在2030年前後開始下降,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破壞性影響也憂慮不已。

  
印度人口數量將在2050年前超過中國,達到16億。那裡的政府官員們對印度年輕人口即將展現出活力而感到心滿意足,並一再引述經濟學家有關「中國將未富先老」的警告。但他們忘了人口趨勢――印度給全球額外增加5億人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印度不管是在變老或是變富之前,都將會變得極度擁擠。

杞人憂天論(Alarmism) 和印度目光短淺的必勝主義(triumphalism)對於人口下降的看法都是愚蠢的,原因有二。首先,人口下降並非是全球性的。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人口諮詢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的數據顯示,全球65億人口正以每年8000萬的速度增長,預計2050年將達到93億。預計從現在到2050年期間,日本是為數不多的人口數量將減少的國家之一,而歐洲則是這期間唯一一個人口將減少的大陸。

無須驚慌的第二個理由是,即便是出現了轉折點,對單個國家和整個世界而言,人口數量保持穩定或不斷下降也應被視為一個受歡迎的變化,而不應僅僅被視為將出現短暫財政危機的徵兆。你無須成為一名馬爾薩斯主義者――整日操心於這位備受指責的人口統計學家所宣稱的「空間和食物的無休止爭奪」,就能夠明白,我們的地球已是人滿為患,自然資源也處於嚴重緊張狀態。

這一點在亞洲尤其突出。亞洲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英里320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即便我們撇開全球變暖等國際挑戰不談,在國家層面,許多國家也面臨著與其人口規模相關的嚴峻問題。

中國許多城市都面臨淡水嚴重匱乏的問題,而為了推動工業革命,中國的資源需求如饑似渴,業已推高了石油價格,並從鄰國進口很多森林資源。印度的現代化進程才剛剛起步。

人口政策是一個敏感話題。中國對城市夫婦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被批評為侵犯人權,但同時也受到稱讚,因為它幫助遏制人口的失控增長。多數國家認為,通過財政或其它措施推動或遏制人口增長是合理的政策範疇。那些熱衷於培育出與自己同一種族和同一信仰的民族主義者和狂熱分子也持同樣看法。

鑒於人口不可能永無止境地增長下去,常識表明,日本和其它與之類似的國家都應該儘力實現人口結構的平穩過渡,以避免因領取養老金人數激增而帶來的衝擊。很多國家已在研究緩和這種過渡的方法,包括引入更多移民、實現生產自動化、提高退休年齡以及讓更多婦女加入到勞動力大軍里去等。

正如日本在未來數十年即將發現的那樣,管理不斷下降的人口並非易事。然而,我們沒有理由害怕成為這一過程的開路先鋒――在我們後代眼中,這將是一個不可避免且必須經歷的過程。

譯者/梁彥
做個冷靜的思考者,積極的生活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