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軍對越作戰損失最大的一次偵察行動,犧牲20人
1986年3月5日至18日,184團8連(時為偵察大隊2連)受領了在1828高地組織破襲戰鬥的任務。
1828高地位於中越邊境2號界碑南側,距國境線實地距離7公里。這裡是越軍宣傳的「反華模範陣地」,經常對我實施軍事挑釁. 為此,上級命令偵察大隊查明情況, 為我軍拔除這個釘子做準備.
3月5日, 8連前出到1894高地西側向1828高地開闢通路, 經過9天晝伏夜出, 破障組完成了至1828高地西南側350米的開闢通路任務。
3月18日13時, 8連根據上級的命令向敵發起攻擊, 先後摧毀敵駐兵房9棟,暗火力點6個。戰至14時47分, 鑒於敵方大火向我方蔓延, 捕俘組又有2名同志負傷,為避免強攻造成更大傷亡,上級命令連隊撤出戰鬥。此時,瘋狂的敵人向連隊潛伏的地區打來兩枚燃燒彈,打燃了指揮所及通路附近兩米高的茅草,時值6--7級大風,風借火勢,迅速蔓延,數十平方公里的作戰地區頓時一片火海,捲起幾丈高的煙火。在這危急關頭,連隊黨支部決定無論有多大危險和困難都要組織部隊衝出去,把傷員救出來。 當連長袁輝、排長李忠國帶領46名戰士快速回撤到一個小山洞時,由於洞小人多,連長站在洞口,用身體擋住大火,被燒成重傷,昏倒在洞口。指導員張新奎負責斷後,先後5次衝進大火,救出5名戰士。他發現志願兵郭萬福被火燒昏時,撲在郭萬福身上,最後壯烈犧牲,排長張興仁在指導員犧牲後接替指揮,在他攙扶最後一名傷員撤離時,被一股火浪撲倒,壯烈犧牲。軍醫陳梅華邊搶救包紮傷員,邊組織人員撤退。在敵人的炮彈炸傷了他的頭部和胸部,身上多處燒傷,最後光榮獻身。班長楊建平,先後十次沖入火海,搶救出十名戰士,最後一次衝進火海后就在也沒有出來。副班長王勇,因拉痢疾,卧病在床,當他得知大火包圍戰友的消息后,跑了11公里趕到陣地,3次衝進大火,救出2名戰士,最後犧牲時「人中」上還扎著一根銀針。經過3個多小時的拼搏,全連撤回駐地。在這次戰鬥中全連有5名幹部和15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補充:
當時是21軍組織的偵察,編為第十偵察大隊,本來1828高地行動的目的是捕俘,但出境后被發現,上級命令改為破襲。出事是在回撤途中。烈士遺體后全部運回。此後2年多共軍士氣受挫,一直沒有對1828採取行動,知道最後15大隊才成功捕俘,也算出了口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