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駕駛技巧:專家告訴你掌握"危急"駕駛技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5-11-5 1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怎樣才能避免誤把油門當剎車呢?我在駕車時碰到危急情況,會不會犯這種錯誤呢?」常開車的朋友或許會有這樣的擔心。實際上,在應急駕駛中,不一定要靠踩剎車避險。

不久前,幾位美國安全專家來到北京,為北京一些運輸單位的代表介紹了幾種應急駕駛的技巧,並傳授了掌握這些技巧的方法。專家們介紹的技巧主要是「曲線行駛」、「連續轉彎」、「避讓障礙物」、「駛迴路面」等動作,在完成這些動作的過程中一律不準提速、減速,也不準踩剎車。




曲線行駛可鍛煉駕駛員轉向技巧

「曲線行駛這個動作不是針對緊急情況而設計的,但是這項練習可以使駕駛員鍛煉轉向技巧。」主講專家穆德威先生向駕駛員們解釋:「這個練習實際上與在駕校中練習的繞八字相似,就是在路前方一次擺5個錐桶,你駕駛車子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從其中繞過。」駕駛員們要按照指示的速度駛入訓練場地,並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該速度,不踩剎車。每次成功完成後,逐步提高駛入速度,增加難度。

穆德威說,這個練習可以挑戰車子的局限性。只要保持車子四個輪子與地面的附著力相同,車就是平的。如果踩了剎車,那車後輪的力就會被拿掉,車就很可能打轉了。

連續轉彎可讓駕駛員更加敏感

連續轉彎可以幫助駕駛員熟悉車輛在駛出匝道、長彎道等連續轉彎情況下的操作特點。駕駛員能感覺到側面壓力和轉向力量的相互抵消。

穆德威提示駕駛員:「如果車速過快,就會發生回形滑行。如果此時想通過踩剎車來重新控制車輛,車輪抱死的風險就大大增加,最終導致完全失控。」

這個項目的訓練場地是用數個錐桶碼出的半徑為15米的彎形車道。駕駛員必須在保持車速的同時,控制車輛方向,駛出彎道。「完成此動作時,駕駛員保持車輛在正確的車道內行駛。這個動作能讓駕駛員對駛出匝道的危險和回形滑行問題更加敏感。」

避讓障礙物不一定要急踩剎車

駕駛員一定有這樣的體會,開車的時候經常會為前面突然出現的行人勞神。避讓障礙物的練習就是告訴駕駛員,在處理突然冒出的障礙物時,不一定要急踩剎車。

在避讓障礙物的訓練車道內,會有一排「障礙物」橫在車子的前方,駕駛員必須保持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不變,聽從指導人員的轉向命令,即臨近障礙物時,不踩剎車,向左或向右,避開障礙物后在車道內行駛。

「也許在一些情況下,轉向比踩剎車更有效,剎車總免不了車輪抱死,而後就失控了。」穆德威告誡駕駛員:「在轉向比剎車更有效的情況下,駕駛員必須意識到避免踩剎車,充分利用車輛本身的可操作性。」

駛迴路面時既不踩油門也不踩剎車

駛迴路面的練習能幫助駕駛員完善從路肩駛迴路面的正確技巧。練習中,車道被堵塞,駕駛員為避免撞車或撞路上的障礙物,被迫駛到路肩上。

「恢復的最佳辦法仍然是老規則。與其嘗試著駛迴路面,不如集中精力控制方向,不踩油門,也不踩剎車,讓車輛自行減速直到停下來。」穆德威說。

穆德威說,以上幾種技巧只是教給駕駛員一種處理應急情況的措施,只要你對自己的能力和車子的性能有信心,並且多加練習,都能很好地掌握,至於是不是能有效地運用這些技巧,這是因人而異的。

另一方面,許多駕駛員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車輛的性能,因此常常會引發事故,或無法避免事故的發生。通常情況下,這是因為缺乏經驗造成的。


15

主題

211

帖子

5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59
沙發
笑忘舒 發表於 2005-11-6 19:05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介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3
phtsl 發表於 2005-11-7 01:37 | 只看該作者
收藏主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4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11-15 11:0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