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她把餐具賣到美國肯德基

[複製鏈接]

1539

主題

3577

帖子

306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飄雨 發表於 2005-11-1 1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年前差點失業10年後創業明星

  2005年,當江桂蘭到美國去時,看到那麼多的肯德基店,她就忍不住想:「那些刀啊、叉啊,會不會就是我的產品啊?」每每想到此她就禁不住要笑出聲來。是啊,她完全有理由給自己一個微笑。現在,她是台州塑料模具行業的佼佼者,她的產品也是肯德基在中國大陸的指定供應商。一個溫嶺的普通漁家女,一個10年前還在四處找工作的工人,一路走來,實在有太多的艱辛和感慨。

  借來高利貸

  1981年高中畢業以後江桂蘭先後做過裁縫、推銷過糖酒煙、做過會計、開過車,十年間換了四五種工作。後來她所供職的企業效益越來越差,工資半年一發。這讓夫妻雙雙都在那裡工作的江桂蘭一家陷入了困境。

  沒學歷、沒背景、沒技術,還有照顧一個6歲的孩子。此時的江桂蘭想到再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前想後,她決定自己干。

  台州人會吃苦也敢想敢做。雖然在許多人看來有太多不成熟的理由,但她還是決定先做起來再說。最大的困難是資金,沒人願意把錢借給一個前途一片迷茫的女人。為了借錢,江桂蘭在幾個月間幾乎找遍了所有認識的人,最慷慨的一個人借了一萬多元,其他都是三千五千湊起來的。她清楚地記得,20萬元的啟動資金借了二三十個人,還包括高利貸。

  買了三台注塑機,招了七八個人,這就是全部的家當。一開始,她的廠也同附近的其他小廠一樣,主要就是為周邊的一些水產商生產冰盒。但由於小廠起點低,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很快就被「瓜分」掉了。被迫之下,她把目光轉向了更大的市場――到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等地尋找商機。

  感悟――很多人都嘗到過下崗的苦,覺得沒了工作就沒了依靠。其實換個角度想想,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還不如自己支配自己。現在我回過頭去看,沒有當時的破釜沉舟也不會有我的今天。其實很多時候沒有退路了倒也置之死地而後生,只要你付出還是會有收穫的。

  一本電話簿

  沒有關係,沒有網路,靠的就是一雙腳和一張嘴,還有一點點不怕被拒絕的勇氣。跑市場的最初幾年,「那個苦啊,真是沒法說。」至今,江桂蘭都對那段日子感慨萬千。「沒有辦法,不拼,那些借來的錢怎麼辦,家裡的生活怎麼辦?」想到這些,她再是不情願也只好硬著頭皮出發了。住最便宜的旅館,吃最便宜的飯菜,最好是坐晚上的火車,這樣旅館費就解決了。第二天一下站,在車站洗把臉吃點饅頭就出發了。

  能省的都省了,但有兩樣東西是肯定要買的,那就是當地的郵政黃頁和地圖冊。「別人還指望著能有人介紹一下,我可是一個人也不認識,所以只好靠它們幫忙了。」一住下來,她就打開黃頁本,把上面合適的單位勾出來,然後在地圖上一一找出來。就憑著這幾張地圖,江桂蘭拖著自己的產品走訪了一家又一家公司。

  對於江桂蘭這個不速之客,有人對她不屑一顧,但更多的人還是驚異和佩服。雖然這樣的推銷並沒有給她帶來太多的訂單,但還是給了江桂蘭更多的機會,產品從單一的漁需產品向衣架、衣夾等更多的產品領域拓展,工廠也從小打小鬧漸漸上了規模。

  江桂蘭是個敢做敢想的人。在國內市場漸漸有了起色后,她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她一方面找外貿公司代理出口,另一方面決定參加春季廣交會,直接找老外談談。

  1995年的廣交會實在火爆,對江桂蘭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來說,想要求得一席之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許多人都讓她不要去自討無趣了,但她不是輕易就認輸的人。為了找到一個落腳點,她拖著自己的產品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問過去,兩天之後,她找了數十家攤主之後,終於有一家被她說動了,把寸土寸金的六分之一攤位以四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江桂蘭。

  就是在這不足1.5平方米,擠得人都轉不開身的角落裡,江桂蘭談成了兩筆生意,她清楚地記得,一個是歐洲客戶,一個是香港客戶。這兩筆生意不僅讓她賺回了參展的全部費用,更重要的是事實再一次證明,機會永遠都有,只是看你去不去爭取。

  感悟――回想起那段日子,真的是苦。這種苦也是每一個剛創業的人都嘗到過的――沒有關係網、沒有特色產品,規模上不去,銷售打不開。但是也正是因為經歷過那麼苦的日子,所以一路上走來遇到困難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我覺得我們遇到了一個好的發展形勢,只要踏踏實實去拼搏,路就在你腳下。

  39歲考英語

  那次廣交會對江桂蘭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讓她下決心學好英語。「和客戶談生意的時候全靠旁邊的攤主幫忙翻譯。這時我就想一定得把英語學起來。」江桂蘭的行動和決定一樣快,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她每天都在請教旁人一些簡單的對話:「你出多少錢」、「我們是XX公司的,這是我的聯繫電話」、「這個產品的特點是……」她一邊把這些句子記到紙上,一邊馬上對著往來的老外用上了。

  回家之後,她買了一本《外貿英語》開始自學。「那時實在太忙,我就把書隨身帶著,在車上,或者在吃飯前、睡覺前掏出來念上幾句。看我認真的勁頭,我丈夫半開玩笑地說,你普通話都說不好呢,還真打算學英語啊。」但江桂蘭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肯吃苦,有毅力,她認準的事情再難也會走下去。

  幾個月以後,作為公司董事長的江桂蘭開始用一些簡單的英語連說帶比畫地和老外談起了生意。1997年,在溫嶺城區的一個電腦培訓班上,她用英文給國外一位客戶回復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2002年,39歲的江桂蘭從繁忙的公司事務中擠出時間來到上海金茂大廈外語培訓班學習英語。在兩千多名同學中,她是年齡最大、底子最差的一個。身邊全是外貿公司的老總和大學生。

  「我覺得自己還算有了點基礎,就直接選了第二級學,結果半個月後只有我一個人沒有通過面試,我當場就掉了眼淚。」

  從最簡單的一級開始,江桂蘭決定從頭再來。為了補上差距,她每天晚上12點睡覺、早晨5點起床,不管是上課還是吃飯的路上她都不忘念叨幾個單詞。半年時間裡她通過了老外主持的全部五級面試,完成了別人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學業。這次培訓大大提高了她的英語水平,為她走出國門擴展美國市場打下了基礎。

  2003年,江桂蘭第一次出國,到美國參加拉斯維加斯禮品、日用品交易會。到美國簽證很困難,這個團本來有八個人去的,最後只有她一個人順利拿到了簽證。在8月10日至14日的交易會上,她沒帶一個翻譯,一個人接下了幾十萬美元的訂單。

  感悟――學英語沒人逼著我,是我自己套的「緊箍咒」。為什麼?因為有用。正因為此,我才有無窮的動力。人要享福是很容易的,但給自己一點壓力,就會有新的進步。

  聯姻肯德基

  雖然她的產品已銷往世界各地,但最讓她驕傲的一件事情是,公司上千萬美元的出口中,85%的產品銷往美國各地的肯德基快餐店。

  江桂蘭和肯德基牽上線是在2001年的廣交會,2002年,肯德基提供了試製的刀叉等樣品。說實話,接到樣品時,江桂蘭的心裡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如果能通過肯德基的「挑剔」,那麼對公司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提升。但眾所周知,肯德基對產品提供商的要求嚴格到近乎挑剔,投入巨資改造設備,如果達不到要求豈不是一場空。考慮再三,江桂蘭決定上。

  她從緊張的資金中抽出相當一部分進行設備改造,產品試了又試,光是試單的過程就花了三四個月,同時她又對廠區環境和程序管理做了細緻的改動。如今,每一個進入她工廠的人都對廠區的井井有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消毒、換衣服,一點都不比醫院裡馬虎。肯德基的外國專家對公司衛生消毒、蟲害控制等六大項59條標準逐一進行了打分,結果每一項都在80分以上。專家告訴她,這樣的分數甚至要好於美國國內的同類供應商。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和等待,終於等來了肯德基的巨額禮單:一份1200多萬美元的訂單。僅此一個單子就讓江桂蘭忙了一年,裝了整整600個集裝箱。與肯德基的良好合作還使得江桂蘭的公司在美國市場上聲名鵲起,迪斯尼等大公司都給他們伸出了橄欖枝。2004年,公司的產值同比增加了166%,首度突破了1億元,一躍成為台州塑料模具行業的老大。

  感悟――自己能做到現在這個樣子,幾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我還被評為台州市十佳女企業家明星,一些人覺得一個女人真不容易啊。其實,市場經濟看的是你的企業,而不是你的性別。很多人問我,作為女性對公司有什麼影響,我說沒什麼不同,只會讓它運行得更謹慎、更穩重。

3

主題

112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26
沙發
vegetarcat 發表於 2005-11-2 03:01 | 只看該作者
reall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9: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